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尤坤  王华新 《城市》2012,(1):57-6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必须建设一批最先进的现代建筑,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使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协调发展.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古建筑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它标志着当时的文化特点和科学技术水平,只有将这些历史遗迹、风貌建筑完好地保存下来,才能延续一个城市的历史,形成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不同程度地蚕食历史建筑,破坏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历史建筑是人类发展痕迹的见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域文化。保护历史建筑也是保护地域文化。粤港政府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分析粤港两地历史建筑保护措施,提出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路红  徐连和  傅建华  孔晖 《城市》2012,(11):38-41
一、概述天津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开埠城市,先后出现了九个国家的租界,这在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九国租界遗存的历史风貌建筑及其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文脉和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既是建筑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天津城市特色的主要特征和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历史风貌建筑,对于传承天津历史文脉,提升天津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展示天津  相似文献   

5.
城市历史建筑和空间环境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建筑创作必须处理好新建筑与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避免对历史环境的破坏。潼南大佛寺作为巴蜀摩崖佛寺的重要一例,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本文从潼南大佛寺古朴素雅的人文环境出发,依托潼南大佛寺西广场建筑及景观设计项目,结合潼南大佛寺的保护规划,综合运用规划学、历史建筑保护、建筑设计、景观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大佛寺古朴素雅的历史人文景观进行发掘与提炼,探讨建筑创作与大佛寺历史建成环境在风格风貌上的协调处理手法,并阐述现代建筑技术表现传统建筑风貌的特殊处理方式,塑造契合潼南大佛寺人文特色的西广场建筑与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6.
宣州市是位于我省皖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吹拂下,他们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迈出了稳健、快速的步伐,城镇建设面貌一新。市内老十字街口的通道经过拓宽改造,显得更加繁荣亮丽。城区外围新修的马路和路两边新式建筑拔地而起,焕发出老城的新春。统一规划的城区在不断拓展,显然呈现出新老交替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7.
古朴与现代的相得益彰 --上海新天地的环境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璞 《城市》2005,(2):47-48
新天地广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淮海中路的南面,东临黄陂南路,南临自忠路,西临马当路,北临太仓路。当中一条兴业路把广场分为南里与北里两个部分,而上海最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就在兴业路上,所有到一大会址参观的人都免不了到新天地广场去看看。因为一大会址的缘故,广场所在地的两个地块被划入上海市中心区11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的思南路革命史迹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并对风貌保护区提出了两个保护层次: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核心保护就是对原已定为保护单位的建筑按规定要求进行保护;建设控制…  相似文献   

8.
《城市》1998,(1)
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物化或积淀在各个城市的现存建筑与历史遗痕中,由此,便自然生成这样一种概念: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甚至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绝对对立起来。其实,这种认识是既不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不利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共同文明遗产  相似文献   

9.
正4月,一则"上海将正式开展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申报"的新闻引起关注。据相关报道,"已有20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近百个风貌保护街坊、近20条风貌保护道路进入了备选名单"。对城市遗产而言,增加保护对象是有必要的,但接下来,如何避免走"仅仅挂个牌子"的老路,显然也十分重要。墨尔本的城市遗产不仅包括历史建筑和遗址等物质实体,也包括城市肌理、公园水岸等历史遗留下来的空间环境。为了管理和维护好这些城市遗产,各级政府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并定期对保护对象进行评估,提出具体措施。此外,为了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增进社会文化活力,墨尔本相关部门还会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城市》2010,(9):49-51
巴黎与天津同为沿河而建的大都市,在城市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河流为空间发展轴线的城市格局。但由于城市发展历史和建设历程的不同,两个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等多方面呈现出巨大差异。巴黎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在城市空间规划、建筑风格保护、城市空间轮廓和城市建筑界面控制等方面拥有大量成功经验。而天津作为成长中的城市,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多元化的建筑文化以及在发展中的些微混乱与不确定性都使天津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城市》1990,(2)
前段时间柳州铁路局的两位工程师给我写信,谈到新疆乌鲁木齐的建筑,很有特色,建议要向他们学习.这两位工程师提得好!不管是城市建筑,还是村镇建设,都要体现民族特色,不要老是跟着人家后头跑.我们这一代人要拿出一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子孙后代满意的东西来。广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要搞出自己的特色来,要到广西各地采风,到三江去看侗寨的建设有什么特点;到瑶寨去看瑶寨的建筑有什么风格,到壮乡去,看看壮乡的建筑有什么可弘扬之处.然后把它们融合起来,把  相似文献   

12.
圣彼得堡的建筑是具有内涵的建筑古迹之一,运用绘画与摄影手法构建而成。尤其是它的历史中心,是首都建筑群中最杰出、新奇的城市建筑之一,其建造于18—20世纪。圣彼得堡为了保护历史建筑和人文环境做了许多努力,有许多成功经验,对我国古建筑保护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致远 《城市》2014,(8):3-8
正每座城市都是建筑林立,这些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形态和形象,蕴含了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价值取向、技术进步和艺术追求,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表达实体和客观印象。在城市文化的大舞台上,自然山水环境是舞台的布景,道路交通体系是搭建舞台的框架,建筑则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主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开发进程步伐加快,城市中的一些老旧建筑如何进行规划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城市老旧建筑如何进行保护,如何合理地规划这些建筑,加以探讨。通过对城市老旧建筑进行合理评价,从而探讨合适的保护老旧建筑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城市风貌保护与城市形象重塑,是近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热门话题。北京明确提出了“夺回古都风貌”的口号,并积极修复旧城墙;济南要重塑“泉城形象”,对大名湖南旧城区进行保护性复原;天津将对原租界街区的建筑整体进行规划保护,以恢复其“万国建筑博览会”形象;昆明等城市则请专家对城市进行CI形象设计,力图恢复自己城市的历史文脉……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城市为什么突然不约而同地对自己城市的历史风貌和个性特征感兴趣了呢?以笔者之见,这与今天人们对城市风貌、城市形象价值认识的普遍提高有关。可以说,我们是在付出了代价和总结经验后,才获得这一认识的提高的。  相似文献   

16.
一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历程 我国开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与其他国家相比比较晚,但这也使得我们充分学习了其他各国的先进经验,具有一个较高的起点。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正式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以前简单的对文物建筑的保护。1986年在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文件中,即已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这  相似文献   

17.
赖寿华  孙永生  冯萱 《城市观察》2015,35(1):99-106
以制度为切入点,以历史建筑保护的工作框架为线索,从申报程序、管理分工、行为约束、激励机制、资金保障和活化利用等方面反思广州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被动式保护的问题根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融入城市发展目标的保护制度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是城市观指导下进行建筑创作的重要体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系列复杂的都市空间问题也相应被激发,尤其体现在都市空间联系断裂、城市公共空间丧失以及历史遗存面临危机等几个层面上.本研究力图从整合交通体系、织补城市断链、补充公共空间及保护历史遗存四个方面,探讨在应对不同都市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重庆市第一批2 0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问题在于统筹意识较弱、保护的关系定位不明、保护的法规不完善、保护的组织管理欠缺、"保存"与"保护"的关系不明等,导致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思维简单化,消极"保存",欠缺发展动力,历史文化城镇逐渐衰败;二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措施商业化,过度"保护",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各种商业、旅游开发逐渐侵蚀了历史文化本身的价值。研究提出建立实施效果评价模型予以监控、反馈以及修正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误区。模型以"保存"与"保护"协调发展理念为引导,科学反映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中"保存"与"保护"的影响因子。评估模型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历史文化城镇政府在"保存"与"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为管理部门把握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书讯     
《城市》1991,(4)
《南方建筑》是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湖南大学建筑系等合办的学术与科普相结合的季刊,着重介绍我国南方建筑的设计理论、建筑论坛和实践,介绍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和港澳的新建筑;适当介绍城乡规划、园林建设、古城保护等设计实例和建筑信息,穿插建筑小品文章及建筑画,正文64页,彩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