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归纳总结山地城市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山地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的规划重点,综合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和禁限建要素等分析了如何对规划区空间管制用地进行有效组织、进而制定空间管制用地分区和管制导引,并依托ArcGIS9.3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山地城市空间管制研究方法,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空间管制规划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2.
当下我国西部中小山地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新区建设活动,城市新区生态化的空间格局构建是保障其未来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的再认识,将其内涵特征概括为自然要素生态化与人工环境低碳化两方面,同时针对当前中小山地城市新区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保留与重塑山地自然要素以实现生态补偿;构建与地形条件相适应的小尺度混合功能街区。最后通过郪江新城城市设计对以上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工业化背景下城市的无序建设、盲目效仿反映出城市特色的衰微,塑造适应地域自然环境、满足城市功能、传承历史文脉的城市形态地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括了城市形态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以阆中、乐山、宜宾、都江堰等城市为例,探讨对城市形态地域特征的感知,构建基于城市形态地域特征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以泸州市合江县江北新城为例,挖掘城市自然地域特征,宏观上对空间结构、山水格局,中观上对道路交通、景观体系、开敞空间、城市立面轮廓等要素进行设计控制,塑造山水田林城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以期为同类型的新城总体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侗族传统聚落在有限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运用独特的生态自然观,获得宜人居址。本文以山地隘口、河谷平坝两种不同类型侗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归纳其适应地域气候的规律及经验。研究表明,山地隘口聚落与河谷平坝聚落选址及空间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各有特点。山地隘口聚落以山地地形为气候适应前提,通过地势高差调节微气候环境;河谷平坝聚落以“背山面水”选址作为获得良好聚落方位的前提,通过合理布局建筑朝向及街巷空间适应当地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包括地形地貌在内的形象思维,融会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于想象中充分协调和调动已有的和将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各种要素,安排新的设计元素来支持、平衡与完善头脑中的一系列待重新组织的构图,从而酝酿、创造出新的、富于意境的空间艺术形象。城市雕塑的构思、设计和创作一般遵循立意—成象一构形的过程,山地城市雕塑的建构则是在一般过程之上结合山地的特殊地形再进行。研究山地城市雕塑的建构主要通过对典型的山地雕塑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形成山地城市雕塑的建构方法,同时也为城市雕塑设计教学增加山地要素及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地环境下住区特征分析,采取部门走访、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典型样本住区碳排放相关数据,构建山地住区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测算所得样本住区碳排放量与规划要素的相关关系,包括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建筑要素、路网格局和绿地碳汇等技术性要素,以及居民收入、文化程度、住区低碳宣传等社会性要素,结合住区碳排放结构分析结果,探寻山地住区低碳规划的关键控制要素及其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袁大昌  赵博阳 《城市》2007,(11):61-63
一、引言 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主体,对于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空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很早就将绿地系统规划设置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专项。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山地空间"平原化"建设现象,选取延安南部新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格局下城市空间构成模式的思路。在对区域山脉、水体、淤地坝等生态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区域生态格局保护与山地城市空间的适应性营建需求,提出了城市建设与生态格局保护的分析方法、保护策略和利用措施,以此尝试构建适应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山地生态格局特征的山地城市空间构成模式,以期为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向山地空间拓展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缓解人多、地少、山地多、耕地少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山地开发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本文针对山地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建设开发用地、城市绿地、耕地、自然环境矛盾突出的现实状况,在梳理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效能优化为切入点,引入"生态智慧"的理念及研究方法,探讨了基于效能优化的山地城市绿地空间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建构了效能优化的山地城市绿地空间研究的框架,明确了研究的关键环节,提出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结合城市空间发展的动态趋势来认识山地城市绿地的空间特征,系统性、层次性地建立山地城市绿地效能评价体系,在城市空间的不同尺度探索山地城市绿地空间效能优化的原则和策略是山地城市绿地空间效能优化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山地城市地质地貌复杂多变,流域环境资源丰富但相对脆弱,可建用地少且分散,由河流、林地、洪泛区、冲沟、陡坡等环境要素在客观上构成城镇建设空间的空间界定要素,深刻影响城镇建设的安全性、生态环境及空间形象。文章结合规划工程实践,对如何在优化利用山地城市建设空间周界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塑造地域环境认知特色、营造良好生境品质并创造土地开发增殖效益,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高长海 《城市》2013,(9):60-62
一、问题的提出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城市中轴线有利于集约利用资源、资金、生活和生产设施,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益,使城市空间形态组织化、有序化和结构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轴线的定义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王建国认为,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从古人营造聚  相似文献   

12.
城市开敞空间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关于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构建或某一外部空间的营造,都不能仅仅孤立地从开敞空间本身入手。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教育需让学生充分了解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城市骨架和城市肌理的组织技巧,使其知识体系和设计思路走向"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渗入景观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提升"其创造性设计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石峰 《城市观察》2010,(1):171-179
本文分析了城市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基本矛盾,提出了城市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针对城市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实践中存在的若干关系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山地城市发展、影响山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基于山地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对当前山地城市设计的研究背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要性的阐述,并借鉴生态城市理论与紧凑城市理论,提出未来山地城市设计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涵。  相似文献   

15.
山地河谷型城市是在一定地质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形态研究可以揭示其发展过程,为优化城市形态、改善城市环境和完善城市功能提供重要依据。选取9个典型山地河谷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两个典型平原城市为参照,采用基于标准化变量的空间句法线段模型对城市形态影响力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河谷型城市穿行度略高,但可达性极低,反映该类型城市以降低整合度来换取较高穿行度的发展规律;山地河谷型城市前景网络由一条或两条空间影响力高值轴线构成,但其影响力较低,且分布范围有限。山地河谷型城市破碎与分散的形态对城市物质空间具有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品质城市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向,关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与高水平治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等时代背景下的关键举措.城市品质提升涉及经济、文化、环境与社会多个维度,基于系统论的思维与方法,构建"要素—结构—功能"三层级系统提升框架.其中,要素层指城市品质的构成元素,结构层由外部主客体、实施路径与制度保障系统组成,功能层包含实用性、形象性、文化性三个层次.最后以广州为例进行案例研究,科学评价广州城市品质的水平及变化,围绕"筑牢结构""聚焦短板""凸显特色"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对城市品质建设工程提供指引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汪敏  王冠 《交通与港航》2021,8(5):43-50
为加强城市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双网设施融合,完善"轨道+公交"绿色出行链,充分发挥系统效益,结合运行现状和规划线网,整合城市路网、公交场站、公交线路等供给资源,探寻支撑武汉公交发展的指标体系与配置标准.该文针对影响地面公交线网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益的关键要素,依托城市空间布局、轨道功能分区和公交线路分级进行情景分析,以公交线网和场站设施配置为研究对象,提出换乘型和覆盖型指标,评判地面公交服务的"精度"与"广度".综合采用多源数据定量挖掘方法和政策规程定性分析方法,建立匹配设施供给与线网需求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为解决目前山地都市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缺失这一关键问题,构建了都市地下空间人性化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包含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2个评价指标系统和47项要素指标的山地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重庆都市六大商圈地下空间进行人性化量化评价,根据评价分值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对六大商圈地下空间存在问题做了比较分析,科学总结出山地都市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山地都市地下空间品质提供设计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通过文化创意企业的数据分析,概括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成对集中的城市空间需求不显著,产业聚集与地区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重要功能单元对产业聚集有着显著影响,低成本地区对生产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吸纳现象明显,此外政策对产业空间分布也有着重要作用。朝阳的案例表明对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区发展水平、产业链上的重要功能单位布局、空间成本,上述因素在市场环境和政策干预的综合作用下,影响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对现有空间政策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引导政策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应针对少量待发展的特定地区,使得政策运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山地城市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城市道路规划与平原城市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首先应用调查法和统计定性分析法对重庆市交通格局、道路建设及交通现状等方面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运用城市道路规划功能及分级理论发现重庆市在道路交通方面存在交通拥堵、路面通行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和缓解的建议并指出轨道交通将成为重庆市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