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燕玲 《城市观察》2014,(2):161-167
村庄规划是协调城乡发展矛盾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手段。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直至全国掀起建设美丽乡村热潮,无一不凸显了在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今天,村庄规划的重要性。然而,在村庄规划基本已覆盖的今天,农村问题依然年复一年地存在着。本文结合南沙新区村庄规划工作,着重探讨村庄规划无法落地的原因,并从三规合一、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等角度来解析村庄规划落地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金泽  赵大鹏 《城市》2019,(6):47-50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笔者对过往城镇化中"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对因地制宜在乡村振兴规划实践中的时代意义进行了探索。笔者以闽北地区近郊型乡村--小鸠村的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村庄建设规划的具体规划思路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村庄规划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础上,发现探讨村庄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并将之应用于村庄发展规划之中的研究,是当前村庄规划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认为各地普遍存在的实施多轮次村庄规划现象的原因既是对村庄规划公共政策属性认识的缺位,同时也是作为公共政策的村庄规划其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实施与保障措施的不断修正过程。以公共政策的政策过程理论为研究逻辑,针对珠海市的新农村规划、宜居村庄规划、幸福村居规划等三轮次的村庄规划进行全景式的比较分析和经验总结研究,进而提出村庄规划与乡村发展的合理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强调融合互动、共建共享,交通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传统的村庄规划存在诸多局限性,而国内学者对于城乡问题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经济、体制等方面,对于村庄交通规划缺乏关注与实践探索.该文结合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要求,以广州为例探索提出超大型城市的村庄交通规...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1]”,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作为重庆市6个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在村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注重实效、多规融合、问题导向、尊重民意、发展特色等原则,编制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探索村庄规划助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路径起到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6.
沈洋  陈向楠 《城市观察》2014,(1):90-99,109
在利益多元的城乡一体化语境中,我国旅游型村庄建设正面临"资源流失、风貌雷同、文化变异、特色同质"的严峻局面。对于解决旅游型村庄规划所呈现的诸多问题,以往的研究思路大多是从规划技术角度入手分析,然而事实证明收效并不显著。与传统研究视角相异,本文在方法论上进行了较为新颖的尝试,从利益协调的角度切入旅游型村庄规划,采取"系统集控、点位突破"的"层第体系"决策管理来解析旅游型村庄规划所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相似文献   

7.
历史城镇和传统村落都属于兼具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活态的文化景观,历史城镇下面还往往叠压着城市遗址,这些遗产类型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历史城镇保护时需要统筹予以考虑。保护历史城镇既要保持其横向空间的完整性,也要保护其纵向时间的完整性,还要保持传统的延续性,这样才说得上是完整地保存了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8.
实用性是村庄规划的生命力所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将村庄规划的定位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对标,并赋予村庄规划新的任务,即界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村庄各项建设的管控规则,密切衔接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并进行传导,既要“应编尽编”,也应“按需编制”,同时,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内涵也呈现出“需求导向,全面覆盖,强调规则和标准化”之特征。围绕实用性这一核心,将新时期村庄规划的要点概括为“内容切实、成果好用、实施可行”,从内容框架、成果体系、组织机制三方面构建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模式,以崇左市保安村村庄规划为实证,对规划实践中的底线核实、空间用途管控、全域要素配置、居民点建设导控、面向村民的成果转化以及近期行动实施组织等重点措施进行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朱志刚 《城市观察》2011,(4):166-171
"城市村落"的概念提出,是对"城中村"概念的一次批判性反思。"城中村"问题的研究,正如其概念一样,形成了单一性、二元对立的研究模式。本文拟就广州城市村落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空间形态现存状况的分析,探讨广州城市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模式及注意问题,并提出"城市村落"的研究应从人文关怀之意义出发,更侧重于对其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在近期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的过程中,对两翼地区提出了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相关要求。两翼地区区县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的频繁调整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忠县作为渝东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面上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县城极限规划的编制,积极探索了点上开发的相关策略。规划工作的开展,基于城市增长边界理论与方法,划定了城市极限增长边界,提出弹性调控布局,对不同片区落实空间指引,努力实现产城融合,强化基础设施的布局与支撑,并最终实现动态的维护机制。总体上,通过极限规划的探索,忠县为同类型城市的发展与规划编制的协调,探索了一个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魏晓云 《城市》2016,(2):50-54
借鉴先行城市的经验,厦门将轨道交通综合开发规划纳入轨道交通规划体系,在轨道一号线前期规划阶段开展综合开发规划,从城市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优化和交通一体化衔接等多方面对沿线城市综合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并在规划管理中进行落实,对综合开发规划编制进行积极有效的尝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以沈阳餐饮业老字号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总结归纳老字号景观环境的现存问题,探讨如何在城市文化景观层面对我国传统老字号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再生利用,重点研究如何挖掘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层面属性,论述将老字号蕴藏的文化元素转译到景观实体要素的多种实现途径,使这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提出相关观点,并以期能作为各地相关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历了30余年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村庄冲击很大,设施齐全的商住楼盘与相邻村庄形成强烈反差,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刻不容缓。文章总结广州市村庄规划历程,分析村庄特点与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以及广州城市化进程中城郊村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乡村建设的经验,结合从化街口街赤草村村庄规划案例,研究城郊村村庄规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生产、生态、生活之间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村落重要性认知的不断加深,以牺牲环境、无视生活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的方式逐步被“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所替代。然而现阶段“三生”之间的磨合与拮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禁锢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国传统村落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等特性,为相关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基于此,论文尝试以“三生融合”为导向,构建基于“三生融合度”的传统村落分类模型,旨在为基于分类基础上传统村落活态化发展策略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并以环太湖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进行分类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分类模型可将环太湖流域传统村落划分为成熟改善型、拮抗调整型及失衡重构型三类,能有效结合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三生”特征,针对性地总结凝练出保护发展的经验与策略,其分类过程与结果亦可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定位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杨宏烈 《城市观察》2013,25(3):184-191
我国传统城镇、村落、园林、祠寺、风景区等常有将重点景观归纳为"八景"、"十景"、"十八景"的集称文化现象。这种景观命名集称具有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学、传播学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价值,对表现景观艺术的集成效应与观赏效果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探索其发展历程、思维模式、艺术构成、运用特色,对继承我国景观文化优秀传统,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尤其受重视。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真正的主导角色是我们的小学启蒙老师。教学多年,作为这样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当今的教育到底应该真正具备什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从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反思小学教育,探讨小学教师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对冀中南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信息分析功能对其进行村落集聚度分析,得出冀中南传统村落呈"大集中、小分散"的集聚型空间分布特征的结论,并结合文化价值、交通现状及区域资源进行片区式保护可行性分析.进而依据相关政策、村落集聚度及文化资源的差异性对邢台区域进行片区划分,以王硇片区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遭受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加之“重文化、轻自然”的保护思想较为普遍,导致传统景观难以维持平衡状态而出现破碎化、异化与衰败等问题。本文基于文化与自然融合理念,系统解析传统村落景观韧性内涵与机理,并构建景观韧性评估模型,以陕南地区的12个传统村落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陕南传统村落样本景观韧性综合得分平均为55.282,处于景观韧性一般水平,最高为青木川村,凤镇街村、营梁村与云镇村得分均高于60,处于韧性较强水平,得分最低为西坝村处于韧性较弱水平;第二,指标准则层中文化景观韧性得分最高,是影响陕南传统村落景观韧性水平的主导因素,依次是生态环境韧性与社会网络韧性;第三,一级指标中陕南传统村落样本得分情况差异较大,主要受到自然环境、旅游开发、人口流失与移民搬迁政策等因素影响。最后,基于景观韧性评价结果与文化与自然融合理念,从增强抵御干扰力、提升适应恢复力、优化学习发展力等入手,提出传统村落景观韧性分类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从古村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出发,引入历史文化景观廊道的概念,提出古村落历史文化景观廊道的构建原则以及景观生态和文化遗存视角的构建方法,从整体空间布局、文化遗存保护、自然景观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重点景区打造五个方面对西藏尼木县吞达村的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构建进行了实践探索,把古村落现存的历史遗存碎片转变成为包容性的连续廊道,为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璐 《城市》2018,(7):36-42
针对山水城市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城市双修"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以天津市蓟州区老城更新规划为例,明确了重塑"山—水—城"生态景观格局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策略,提出了挖掘存量用地资源、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