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陈基伟 《科学发展》2012,(11):90-99
上海土地资源增量空间有限,其中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用地更为有限。工业用地是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进行土地二次开发,盘活存量土地,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促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广泛收集以往上海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成效、措施与案例的基础上,梳理出三种主要实施路径:优化定位、产能提升和增资技改,从政府、企业和园区管理者三种角度对二次开发难点进行剖析。最后从加强研究、创新政策和完善机制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编制专项规划、更新规划理念、完善收储和供应制度、健全管制制度、建立管理机构、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盘活等。  相似文献   

2.
杨帆 《科学发展》2016,(5):54-59
工业用地更新是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大城市地区工业用地存在着规模结构偏大、空间布局混乱、低效使用、政策干预成效有限等突出问题,是盘活存量、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主要对象.目前工业用地更新面临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需要在理论框架、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还要建立城乡统筹的视角和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空间绩效综合评价的考察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晟晖 《科学发展》2013,(9):102-106
缓解上海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应经政府主导、市区联动,全方位整合社会、市场资源,规划设计相配套的资金保障和机制保障。具体做法是:合理规划,增加供给,盘活存量,通过部门协同,依托社区共治推广小区与楼宇错峰停车;通过市场运作,运用科技手段,优化停车市场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国情,在分析当前绿色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城市"绿心"的思想内涵,针对旧城绿色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旧城"绿心"的建设思路,并从规模等级、空间分布、土地利用、交通建设4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并以江西省鹰潭市旧城"绿心"规划为例,以期为对我国旧城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存量社区更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资源从行政配置走向市场配置,中央城镇化会议亦强调"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以新区建设为主的城市建设方式正逐步转向增量与存量并行的城市经营。本文以厦门沙坡尾社区更新行动规划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存量社区的规划转型,即"从空间设计走向制度设计,从政府主导走向自发生长,从大规模重建走向小尺度更新,从快速式突变走向渐进式营造"的更新策略,建立社区营造中心、产业培育机制和空间管理系统,以创新机制引导传统社区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快速增长的刚性需求、提质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山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条件,是确保西部山地城市健康、快速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生态敏感性、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及其作用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整合生态敏感性空间约束、生态承载力容量约束的城市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以贵阳市花溪区为实证,从规模容量控制、空间格局规划以及管控指引等方面示范了相应的技术方法,明确了其发展规模和空间,并提出了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创新集聚区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近年来,我国已开展了大量的相关规划建设工作,但对于创新集聚区规划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指导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领域。理论方法的欠缺不但影响了创新集聚区规划的科学性、适用性,而且会对创新发展的速度、质量产生负面作用。本文在概述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了协同互动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生态机制,认为创新集聚区规划的本质是通过规划设计促进协同创新关系的培育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关键协同创新关系为基础的创新集聚区规划研究方法,并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及实现路径。研究内容厘清了创新聚集区的本质内涵、关键机制及其主要的规划研究策略,对于创新聚集区的发展研究、规划设计、组织管理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杭州市为实证,应用核密度分析法对2000年、2010年、2016年杭州市的人才规模和空间格局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杭州市的人才规模具有"先快后慢"的增长趋缓特征;人才分布格局具有从"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化的趋势;城市中心区是各年龄阶段人才的高度集聚区域,同时城市外围空间已成为人才规模增长与空间集聚的主要区域。进一步判断:城市地理空间对人才集聚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城市重要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和政策措施等对人才集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使城市外围的人才分布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城市人才规模增长、优化人才分布格局以及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空间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盘活利用好有限的用地空间?浙江省绍兴县在原有的"亩产论英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机制,针对部分工业企业存在闲置土地的实际,采用"市场调节、源头管理、跟踪督促、综合验收"这"四法",倒逼工业企业节地挖潜。去年,全县盘活闲置土地面积4052亩,今年上半年又盘活闲置土地1200亩,全年预计可盘活3012亩。  相似文献   

10.
谭梓怿  李卓骏  肖翊  李哲 《城市观察》2023,(6):112-125+163
要素市场化作为“后疫情时代”的强大动能,是城市活力持续迸发的基本保证,更是社会资源高效流转和配置的坚实路径。文章从要素市场化的深层内涵入手,以广州国有企业为主要焦点,探索要素市场化导向下国企存量用地的盘活模式,并以广州K集团统筹利用实施方案为例,充分论证了要素市场化盘活模式对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保证政府与企业双方获利、改善城市产业与功能的重要作用。该研究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存量用地盘活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多数滨海城市的填海造地历程曲折,均经历过粗放式的"野蛮生长"过程,到如今填海造地区域土地已渐趋饱和状态。但是,由于过去的土地错位发展,其绿地系统普遍存在规模不连续、开放共享性不足、生态脆弱、防灾性能差这四类问题。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填海区域土地利用与绿地系统为例,提出建立"存量绿色土地库",对填海造地区域的存量土地进行生态修补。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农村社区"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形成了大量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随着区位的提升,都市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存量建设用地的更新改造.如何在发展中优化结构、提高存量国土空间资源使用效率、保障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落地以及提升城市空间品质?2009年,国家、省、市和地方政府各个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相似文献   

13.
"三旧"改造作为盘活存量土地、破解征地拆迁难的政策,突破了政府主导土地再开发的局限性,其政策核心是政府与原土地使用权人分享土地再开发权。基于厦门的旧厂房改造政策设计与规划实践,分析政府和企业在旧厂房再开发中的利益关系。提出按照土地再开发权分享的原则,进行政策设计,包括改造用途的限定,提供"菜单式"的改造模式和利益分享方案。对三年来旧厂房改造政策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下一步工作改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璐 《城市》2018,(7):36-42
针对山水城市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城市双修"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以天津市蓟州区老城更新规划为例,明确了重塑"山—水—城"生态景观格局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策略,提出了挖掘存量用地资源、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城市由增量建设进入存量管理阶段城市环卫设施所面临的配置与管理水平提升问题,转变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以增量思维为导向的规划理念与设计方法,以重庆市城乡全覆盖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渝中区环卫设施布点规划为例,从规划、土地、城市治理三方面提出存量条件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结合存量规划的地方特征,通过梳理城市存量空间——重庆市渝中区城市环卫设施的若干问题与认识,建议城市存量更新规划应从规划理念、方法与规划师三方面探索转型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收缩不仅发生在城市,镇区也存在收缩问题。"上医治未病",欠发地区内的镇区如何积极防治城镇收缩、化解发展困境是亟待研究的议题。本文以虞城县23个乡镇为例,总结了豫东平原农区镇区的空间特征,发现存在新增建设规模过大、房屋闲置、滞销物业过多、建筑烂尾现象突出、空间品质下行等城镇收缩问题;预测其收缩模式为"空间品质—人口规模—建设规模下行滞后",具有"逆向收缩"的机制特征;指出豫东农区镇区的主要职能仍是零售服务,人口、产业集聚能力较弱;应借鉴精明收缩和精明增长的理念审慎进行空间扩张和开发建设,不宜将其作为就地城镇化的主阵地,以解决既有矛盾,规避即将大幅出现的小城镇收缩问题。最后,从发展理念、镇区建设、职能角色、公服设施和规划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收缩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已经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但在比重、 规模、 结构以及布局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笔者结合近年来天津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京、 沪、 渝三地服务业发展经验,剖析了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郁青 《科学发展》2016,(9):48-50
新型城镇化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郊区城镇为解决八大问题、实现五大目标的制度改革建议,即: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并开展重点示范区的制度创新实践;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现有的居住证制度,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出台与郊区转型相吻合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盘活存量土地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构建系统化、可操作的绿色制度来引导行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广州产业布局经历了"跳蛙式"空间扩散阶段、带状组团分布阶段、"一带三翼"形成阶段和三个产业聚集带发展阶段,土地市场供应呈现供地规模平稳、向优势产业倾斜、基本设置用地门槛、放宽容积率上限和土地集中出让的新特征.笔者利用数据分析广州土地市场供应情况,提出注重盘活现存低效产业用地、供应土地类型符合区域产业差异化定位、坚持土地市场供应产业布局集约化、促进土地市场供应产业用地用途兼容及以精细化产业用地供应助推产业集中的产业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20.
应用适应性理论,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及形态、肌理脉络和防洪治河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古代苏州在地形、水系及气候方面的自然适应性,结果表明:古代苏州选址依托自然,选择城址于水网地区的地势稍高处,体现了"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城市选址思想。空间格局和形态方面,以水系为脉络,组织城市空间,形成双棋盘格局;顺应水文特征,将城墙设计成"亚"字形,这些都体现了规划设计中通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而适应水文环境的思想。通过城市方位布局以适应季风,引导城市通风,并结合密布的水网,有效改善城市微气候,体现了古老的城市生物气候适应法则,运用"顺天应人"的防洪治河技术,"得水之利,而避水之害"~((1))。这些自然适应性表现出城市与自然亲近、共存、共荣的思想观念和规划设计生态智慧,对目前的城市可持续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