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与工业化背景下城市的无序建设、盲目效仿反映出城市特色的衰微,塑造适应地域自然环境、满足城市功能、传承历史文脉的城市形态地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括了城市形态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以阆中、乐山、宜宾、都江堰等城市为例,探讨对城市形态地域特征的感知,构建基于城市形态地域特征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以泸州市合江县江北新城为例,挖掘城市自然地域特征,宏观上对空间结构、山水格局,中观上对道路交通、景观体系、开敞空间、城市立面轮廓等要素进行设计控制,塑造山水田林城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以期为同类型的新城总体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城市》1998,(1)
高层建筑反映了现代新的技术成就,给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及形象,同时也给城市形态环境带来了新的矛盾,诸如高层建筑对城市自然特征、轮廓线、底景的影响;它的外部空间的设置;它所引起的视线、阳光遮挡以及与历史性建筑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不同程度地蚕食历史建筑,破坏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历史建筑是人类发展痕迹的见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域文化。保护历史建筑也是保护地域文化。粤港政府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分析粤港两地历史建筑保护措施,提出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塑造民族认同依赖对民族整体特征的把握,领土对民族的建构作用使领土成为民族的整体特征。领土与个人日常生活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断裂,如何弥合双重断裂成为把握领土特征的重要问题。地图是领土的再现形式之一,基于地图之上的领土建构和话语生产是弥合双重断裂的一种方式。文章以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地图类推文为研究对象,探讨共青团如何使用地图进行领土建构和话语生产。一方面,共青团以复线历史的叙事方式重整历史材料,弥合过去与现在的断裂;另一方面,共青团以叙事技巧营造参与感与互动感,以现代地理技术强化画面感,弥合个人日常生活区间与宏大领土范围的断裂。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这些艺术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思维方式,这使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意象。把这些民间艺术形态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使平面作品体现民族性和文化性,是中国广大设计师们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名镇(村)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地域传统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和实质内容,分析理解这种影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已经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与地方语言区、生活区和历史影响区之间的地域联系,发现传统文化区地域联系强度与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格局具有高度关联,但各具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溯性地介绍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历史脉络,通过对19世纪的风景造园运动、芒福德等对国际主义的批判及与传统地域主义的决裂、1981年批判性地域主义第一次被提出这三个阶段的介绍,在时间维度上梳理了批判性地域主义从萌芽到探索再到正名的过程。同时,作为一种建筑思维,笔者探究了批判性地域主义与当代其它建筑理论的关系,即作为批判性的地域主义,其与其它地域主义的共性与区别。最后,以对巴格斯瓦德教堂的空间分析为例,解读了弗兰姆普顿所定义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核心六要素,从而从本质上了解了区分和识别批判性地域主义作品的特征,也就从建造手法层面上明确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正>艺术本身源于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美好事物的感受,他们在感知美之后,可通过创作美术作品的方式,将那些美生动地呈现出来。民间美术更是反映了广大民间艺术家对世间不同美的感受,其艺术作品的造型与色彩搭配越来越多元化,体现了他们对美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如今我国现代美术设计发展速度飞快,艺术家采取了推陈出新的创作态度,将传统元素与创新元素融于一体,提高了现代美术设计质量。本文将着重对民间艺术造型与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融合意义及运用策略进行讨论,为促进民间艺术元素与现代美术设计的融合与发展提供参考。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与追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的大样本、易获得的优势,为研究城市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数据支撑。本文通过2016年大众点评网的餐饮数据,对商业中心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对点评数据拟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空间句法对城市形态的定量分析,剖析长春市商业空间分布与现状城市形态结构之间的矛盾;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疏解原有城市形态中心功能以完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建议,以期增强长春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王君 《职业时空》2008,4(8):78-78
文化本身是一个笼统的感念,其广义、狭义的内涵都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出发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导致对文化有着百花齐放的争鸣态势。在实际的生活、交流与沟通中,文化常常自然地随着环境、民族、地域的变化而变化。从人类的历史演绎到现代文化社会的转变过程中,随着环境、空间性、信仰性等因素的变化,使得人们处在不同的境遇下,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认向感,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在东西方,由于历史、环境和地域的不同,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产生了两种相异的文化,即中西方文化,直接导致了各种不同的群体文化、信仰文化、地域文化,以及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认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的诉求,又契合了人们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强烈的愿望,是历史伟大继承和时代鲜明特征相结合的凝练创新。从文化继承的视角,通过必要的文化回溯和寻根,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唤起人们对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2.
王增辉 《城市》2011,(11):72-77
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五千年之久的城市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在物质载体上却严重缺乏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成都很多突出历史特征及中外领先的文化,徒有文字记录,却少有物质载体来表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文化蓝图旨在充实和提升现有的文化载体,如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永陵等;规划和建设新的文化载体,如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水井坊酒文化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婚姻状况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婚姻规则往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对西北农村一个村庄——王墹村村民婚姻状况的实地调查与分析,从一个方面揭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变迁的历史与现状,反映出了农村社会变迁的一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山地河谷型城市是在一定地质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形态研究可以揭示其发展过程,为优化城市形态、改善城市环境和完善城市功能提供重要依据。选取9个典型山地河谷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两个典型平原城市为参照,采用基于标准化变量的空间句法线段模型对城市形态影响力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河谷型城市穿行度略高,但可达性极低,反映该类型城市以降低整合度来换取较高穿行度的发展规律;山地河谷型城市前景网络由一条或两条空间影响力高值轴线构成,但其影响力较低,且分布范围有限。山地河谷型城市破碎与分散的形态对城市物质空间具有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臧书磊 《公关世界》2022,(21):132-135
用于高校世界中世纪史教学的历史地图,以吴于廑主编的《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和张芝联、刘学军主编的《世界历史地图集》为佳,英、法、美、俄等大国的历史地图较为详实。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现有历史地图元素太多不够简洁,现有历史地图元素太少不够全面,以及授课时无合适地图现象。在“观沧海”专业制图网站,掌握“点”“线”“面”制作技巧,能绘制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历史示意地图。制作历史示意地图时,应选择规范的历史地图做底本,力求准确。  相似文献   

16.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和平崛起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所确立的全球定位和长期战略。本文阐述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基本条件、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路径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从城市历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切入,对比1666年伦敦大火与1911年汉口大火的比较研究,发现二者的异同点,从而深入剖析两场城市大火对城市形态以及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它们造成不同影响的不同条件与因素,从而更加本质地看待城市大火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工业设计的领域,还是在产品造型设计领域,设计的"民族性"亦或是"本土化"都是创意的源泉和发展的热点、焦点.在产品设计中充分的展现地域特色,追求充满"文化内涵"和"意境",已成为当下产品设计师们普遍追求的目标.随着文化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地域性、文化性差异正在不断的缩小,甚至走向消失.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当然,现代产品设计亦不例外,当下就有不少国内外的优秀设计师,开始致力于借助悠久的历史文化,探寻出一条能够超越传统、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设计之路.这些针对地域特征与民族文化的设计实践活动及理论探索,对济南本土特色元素在木鱼石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刘垚 《城市观察》2014,(5):13-27
历史保护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但是如何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在维护历史环境特征的前提下实现历史街区健康发展一直是难解的课题。在此方面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派试图搭建研究与实践的桥梁,在理解城镇形态演变的基础上为历史景观保护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该学派对历史街区形态演变与保护管理进行了充足的案例研究,其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值得借鉴。本文介绍了英国康泽恩学派微观形态研究方法及其历史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在分析我国历史保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微观形态研究能够应用于中国历史保护领域,弥补基础研究的不足并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作为中国北方农村住宅研究的基础论文的一部分,以辽宁省与河北省的住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住宅的房间功能和平面布局的关系,以明确探讨住宅空间构造的特征和其形成要因为本研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结果指出:中国北方的辽宁省与河北省具有不同的住宅平面特征。这种特征的地域差异就其形成要因不仅是基于各地区对现代住居环境不同的需求,而且也与其地区的气候、风土、风俗等相关。在广地域的中国,本文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住宅设计与评价做出了较有价值的摸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