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民族立场与道德立场之间冲突与协调的关系是当代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人民常常会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立场的社会心理基础的考察和分析指出:1. 国家、民族立场是以自我为出发点,道德立场是以他人为出发点,故二者在其行为方向上表现为对立性。但是,两种立场的根本动机都是在于更有效地满足人类个体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二者在其目的性上又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2. 两种立场是分别基于不同的认识层次。由于个体与其国家、民族之间存在直接的归属和依存关系,故个体很容易直观地认识到国家、民族对自我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地产生爱国主义立场。而道德立场和道德原则因其超越了直接的归属和依存关系,因而它必须通过对人类本性及其社会性存在的理性认识方能达到。3. 在作用和效果上,道德立场和原则对实现人类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具有普遍有效性,是人类文明进步最根本的、普遍有效的推动力量,因此应当作为衡量各种信念、立场和行为的尺度或标准。而国家、民族立场则必须置于道德信念的指导之下,在道德原则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才能对人类进步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道德自我是个体对自身道德品质的认识或意识。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都对个体的道德自我具有重要影响。情绪体验影响了道德自我的形成、觉知、组织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品德类型论     
品德或德性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长期遵守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埋自我叫傲美德,而长期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恶德。因此,品德或德性必定都是道德德性。品德、德性、道德品质、道德德性是同一概念,它分为一全德、五主德和八达德,进而分为善待自我的品德和善待他人的品德。善待他人的品德是高级的高尚的品德,而善待自我的品德则是低级的、起码的品德。  相似文献   

4.
道德认识有两种涵义:一是人们对一定的道德价值体系、道德理论知识的直接感受能力和直接判断方式;二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已有的道德倾向性,从“应该如何”的意义上来判断、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自我本身的价值的一种能力和方式。就前一层意义来看,道德认识是一种认知方式;就后一层意义而言,道德认识则是一种道德价值倾向性的表征。但是,从本质上说,二者又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道德主体发掘、把握、理解的形式,都是非理性认识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他认为,人具有普遍而先验的道德本性,人生的价值在于通过自我的道德完善成就理想人格。因此,孟子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从人性的角度提出道德本性是人生价值的根源;二是从理想人格的角度设定君子和圣人为人生价值的目标;三是从人格塑造的角度阐述以自我修养为主要途径的人生价值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儒家的视野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自觉得以成立和维持的基础,是其原动力,人性善和天人合一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敬"与"静"的修养工夫是实现道德自觉的途径,而身、心、家、国的相互转化,是主体认识和发展自我、实现道德自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道德认同"问题内生于主体道德意识的自我觉醒,反映的是道德意识内部以及道德意识之间的深层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激烈并使个体道德意识陷入困境:道德自我认同的内在纠葛、自我认同与他人认同的紧张以及道德自我与伦理实体的背离。如何应对此困境,传统伦理思维和现代道德建构都将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除了用分数和智力因素区分学生的优劣之外还会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品行和道德做出评判。而从社会表演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也许这并不是学生的道德品行出现问题,是因为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出现了“社会表演”意识后,没有正确运用与呈现所产生的偏差。作为从事美育的教师应该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表演学的理论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培养情商、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9.
本能与道德     
本能是一种原始生命力,而原始生命力既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过度放纵本能会破坏人格的完整。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并非与本能是对立的,恰恰相反,它是为维护人的长远利益而产生的,“与本能对立只是它们与本性之关系的最外在的表现,在深层,文化正顺应着人类潜在的可能性。”所以,本能与道德并非一对死敌,提倡道德同样也是保护人的本能。爱欲存在的矛盾提醒我们:爱需要教导,需要学习,需要与人格的成长相伴而行。人的任务是通过意识的深化和拓展,把原始生命力整合到自我之中,强健自我的任务是学会坦然面对、合理转换,能够疏导并驾驭自己。  相似文献   

10.
微博改变了大学生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也对他们的道德人格塑造造成了一定冲击。大学生道德人格目标的确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基础,充分利用微博信息在道德人格教育中的思想引导、交流互动和信息共享功能,培育大学生"热爱祖国、坚定信念""学思结合、明辨真伪""自强不息、磨砺意志""诚信笃实、推崇仁爱"和"慎独为要、自我监督"的具体道德人格目标。  相似文献   

11.
道德需要的含义及其二重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道德需要是人们基于道德所具有的满足自我与社会的价值、意义的认识和把握而产生的遵守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做一个道德人的心理倾向.它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社会需要,其本质具有二重性,即功利性和超功利性.这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机地统一在道德需要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一些现代道德教育学家认为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发展动力,而一些相关研究则支持了其对立面,即道德自我本身具有阻碍个体道德发展的内因素和内体制。实际上,从道德自我具有经验性内容和抽象形式的角度看,两者的出发点并不一致,道德自我的形式具有一些不依赖经验性内容而能单独起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要对良心范畴有正确理解,就需要对良心的成分、性质等等有正确的认识.西方对"良心"含义的丰富和发展对当代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德自我”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进行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个性成分。研究小学生道德自我发展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德育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实施道德知识从屏蔽性向真实性发展、道德情境从符号化向生活化发展和德育方法从单一的灌输向人性互动发展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道德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康德道德主体性是人作为道德主体所呈现出的人的道德本质特性,这种特性实系道德主体自由的本性。它反映在一切道德行为中,道德主体是自我主宰、自我创造、自我规范和自我抑制的,而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据、源泉、人的价值尺度和评价善恶标准都是以道德主体自我为其中心和出发点。康德的道德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自主性、自决性、自律性和创造性等。这一理论的确立,赋予了人的道德责任感,把个人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力转了那种以自私本性追求满足个人物质、金钱需要欲望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社会伦理观念。从而这种理论确立的是人在社会中的独立、自由、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丁小说两性之爱的描写,实际上体现着对自我的理解。自我是在关注"他者"需求基础上的理性选择。女性长期以来的"他者"地位的矫正,应是在尊重现实和历史的基础上的自我实现。女性的自我,一位女作家的自我,是在坚定地捍卫自我意识的前提下,与周围的"在者"进行精神情感交流而实现的。这正是奥斯丁小说的女性话语的人文道德性和优雅。  相似文献   

17.
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作为现代悲剧的代表,其作品深刻反映了他对人的自我问题的思考。根据查尔斯.泰勒的道德价值理论,从自我的悖论和自我的不同表现形式方面,探讨奥尼尔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对自我的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道德冷漠已成为制约当前社会道德发展的瓶颈,究其根源在于传统伦理对“分离”的强调,即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权利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分离为基础的。在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可能性方案中,关怀伦理主张以关系性为理论基点进行自我建构,重新定位关怀与爱等情感因素,重视在情境中强化关怀行为,以对话和商谈的方式解决道德分歧,满足人们“被需要”的心理需求。虽然关怀伦理在公正与关怀的关系、适用度及其在社会变革中的效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但它为促进当代社会和谐发展而提出的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可能性方案仍然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和探索,也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伦理生存样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要求农民在行为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共同的道德认同感。道德认同是新农村道德建设的价值基础和目标。要从重视农民道德自我的发展、培育农民对现代社会主流道德的道德认识以及重视社会正义性构建等方面入手,加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道德认同感培育。  相似文献   

20.
品德类型论     
品德或德性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长期遵守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美德,而长期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恶德。因此,品德或德性必定都是道德德性。品德、德性、道德品质、道德德性是同一概念,它分为一全德、五主德和八达德,进而分为善待自我的品德和善待他人的品德。善待他人的品德是高级的高尚的品德,而善待自我的品德则是低级的、起码的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