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寅是南宋初年重要的主战派成员,秦桧则是和议卖国的祸魁.出于为父亲讳、被秦桧蒙蔽以及有求于、有忌于秦桧等原因,胡寅与秦桧的关系经历交厚、被蒙蔽、忌迫害到被迫害的发展过程,但胡寅始终不改其政治立场以及操守气节,不与秦同流合污.  相似文献   

2.
岳飞冤狱新论罗炳良南宋绍兴十一年冬,宋高宗、秦桧为与金人议和,置诏狱杀害岳飞。岳飞冤狱,举朝莫敢言,独韩世忠不平,面责秦桧。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已条记载:“初,狱之成也,太傅礼泉观使韩世忠不能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  相似文献   

3.
苏符绍兴间两次不附秦桧,其中固然有个人节行,但背后更有赵鼎与秦桧两大政治势力的角力,苏符虽非赵鼎系官员,却因种种原因参与到这场角力之中。苏籀和金言论出于时事影响下自身的思维逻辑以及对宋金关系的判断,而非阿附秦桧,其谢秦桧启不过是转官之后的例行公事,两次转官皆事出有因,并不由于秦桧的提携。二人所谓的节行分化,实际上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中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洗脱苏籀"文丐奔竞"的恶名。苏籀绍兴和议期间的创作心态,以绍兴十五年为界,此前急于仕进,此后则疏离政治。影响这一转变的因素则是秦桧权力的扩大及其对包括元祐后学在内的政治对手的打压。  相似文献   

4.
秦桧事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对秦桧是不陌生的。自宋以降的各朝各代,人民对他是唾骂的,但也有人为之鸣冤叫屈,评功说好。例如胡适就说:“秦桧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是冤枉。”此外,过去某些外国史学家出于侵华需要,也吹捧秦桧。因此,对他一生的主要事迹作一实事求是的评述,无疑是有必要的。秦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反面人物,有很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他对于宋代政治、经济、军事以至文化等各方面,曾经有相当大的影响。八百年后的今日,尽管我国境内兄弟民族之间不幸的流血冲突,已成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通史》(蔡美彪等著)记载:勺132年8月御史黄龟年弹劾秦桧‘专主和议,沮止国家恢复远图,’‘植党专权’。”据民国《永泰县志})记载:“时秦桧超拜右相,举朝犹未知其奸,胡安国亦荐桧贤,电年独首论刘桧。……并刻桧党正、王晒、王首道,皆罢之。’旧此,秦桧只当一年右相,就被黄龟年弹劾,于绍兴二年(113)八月甲寅罢官了。黄龟年(IO83—1145),字德邵,福建永福县(即今永泰县)人,生于宋元丰六年,卒于绍兴十五年。宋崇宁五年(11O6)中进土后,初任消州司理参军,后调河北西路挺举,太常博士,吏部员外郎,监察…  相似文献   

6.
树倒猢狲散     
南宋时候有个叫曹咏的侍郎依附权奸秦桧。秦桧死后,他的妻兄带给他一封信,拆开乃是一篇赋:《树倒猢狲散》,讥其依附秦桧,秦桧一死,曹咏也必然垮台。这句充满哲理的成语后来屡被引作兴亡之叹。曹雪芹就曾在《红楼梦》借秦可卿之口引用这句成语暗示四大家族的衰亡。近读明史,笔者更是发现了这个成语中还有着更深的寓意。不管任何时期,树倒猢狲散都是符合进化论的:大树倒了,失去了遮荫的处所和获取果实的地方,猢狲不散岂有不饿死的道理?大多数的情况是:大树还只是风雨飘摇,猢狲就已经作鸟兽散了。明朝的亡国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崇祯皇帝的确是亡…  相似文献   

7.
《戏剧报》今年第6期刊登了谢振东等同志的来信和赵景深同志的复信,对黔剧《疯僧扫秦》中的东窗诗应作如何理解作了商榷。读了以后,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以求教正。《东窗诗》说:“缚虎容易纵虎难,无言终日倚栏杆。男儿两眼凄惶泪,流入襟怀透胆寒。”一、二两句,谢、赵等同志都认为是写秦桧谋害岳飞前的犹豫、矛盾心情的。三、四两句,谢同志等认为也是指秦桧而言;赵同志认为第三句是指岳飞父子及张宪,第四句才是指秦桧。  相似文献   

8.
在评价南宋大史学家郑樵的政治态度时,史学界的意见颇有分歧.有的同志根据《夹?遗稿》中的《上宰相书》等材料中郑樵对宰相和皇帝的几句谀美之词,就说他向高宗和秦桧进行了"廉价的歌颂".又有些同志根据郑樵的交游人物的分析,认为郑樵一生前期是进步的,后期由于专心著述,不关心政治,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流传,不惜向投降派头子(宋高宗、秦桧)求助,因而"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也有些文章则回避郑樵上书给秦桧这件事.近几年,有的文章虽然涉及郑樵的政治态度的问题,但没有作较为系统的分析.郑樵的政治态度究竟如何,特别在他晚年是否坚持抗金的主张?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给秦桧上书这件事?这些都是全面评价郑樵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高俅及其子弟李裕民提起高俅和高衙内,几乎无人不知他们是无恶不作的坏典型,其坏的知名度在宋人中大约就仅次于秦桧了。历史上的高俅真是《水浒传》中描绘的那样子吗?宋徽宗时期,著名的奸臣有“六贼”,即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里面没有高俅...  相似文献   

10.
两宋时,翰林学士知贡举的现象较为多见,北宋又较南宋更为突出。通过知贡举,翰林学士得以影响一代文风。翰林学士知贡举,还与当时的政治密切相关。当权臣用事时,翰林学士知贡举的现象较衰微,蔡京、秦桧、韩饨胄主政时即是如此。理宗朝,理学之士得势,翰林学士知贡举的又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南宋初年,郑刚中出使川陕,后遭罢免而死,史书记载均与秦桧陷害有关。文章从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角度重新考察,认为郑刚中担任四川宣抚副使期间,集军事权、行政权、财政权于一身,导致地方权力增大,与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国策相违背,从而遭到打击。在以秦桧与郑刚中私人恩怨表现出来的这一事件背后,隐含着南宋中央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真实内容。  相似文献   

12.
绍兴和议是南宋政治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宋高宗、秦桧政权借反和议为由制造的绍兴冤狱,也常常成为即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自绍兴八年(1138年)末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底,反和议者争论不休的论点里,有关金人不诚信、宋室屈节等问题,多是道德层面的评说,并非本质反和议之辞。绍兴和议缔结之后,赵鼎、李光等人及与其相交往者相继被投冤狱,与反和议关系不大,多半由于他们的政治地位及社会关系影响到绍兴和议之后的政局稳定。所谓绍兴冤狱,当是宋高宗、秦桧政权为重构政治基础而采取的非规则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3.
岳飞与高宗、秦桧、张俊等的政见,尤其对战和的分歧,积怨甚深,成为冤案的根源。绍兴十一年,秦桧等利用台谏,制造岳飞冤狱,主要分四步走:一、四月份解除岳飞军事实权;二、八月份免去枢密副使;三、十月份送入大理寺监狱;四、十二月份杀害岳飞等。在岳狱的形成中,台谏成为君相利益共同体下的工具,既是君主的耳目,也是宰相的鹰犬,背离了台谏纠察规谏的基本职能,是宋代台谏运作的一种特殊形式,更是台谏制度的异化。这种异化最为可怕的结局是,君相同流合污,居心叵测,手段残忍,后果悚然。这也是专制体制下台谏运作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权力合污,监察异化!可谓是传统政治智慧的妖魔。  相似文献   

14.
李裕民 《晋阳学刊》2001,(1):103-105
“东窗事发”典故指秦桧和王氏在东窗密谋杀害岳飞的事情败露一事,但事实上“东窗事发”是由“西窗事发”讹传而来。“东窗事发”一语在一般词典中多引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4的书证:桧之欲杀岳飞也,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其意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桧归无何而死。未几,子亦死。王氏设醮,方士伏章见荷铁枷,问:“太师何在?”曰:“在酆都。”方士如其言而往,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这里说秦桧父子死…  相似文献   

15.
最近人们谈论文字狱的问题,这使我想起古人对于文字狱也曾发表一些议论,爰举两则,以概其余。清初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谈到“秦桧文字之祸”,他一开头就说: 秦桧赞成和议,自以为功,惟恐人议己,遂起文字狱,以倾陷善类。因而附势干进之徒,承望风旨,但有一言一字稍涉忌讳者,无不争先告讦,于是流毒遍天下。  相似文献   

16.
张建民 《理论界》2024,(1):66-71
从宋高宗的治国理念、用人原则与近幸势力看,秦桧执政期间的宋高宗的皇权不存在象征化趋势,最关注皇权的君主本人对皇权的设想是专制性的。当皇权落实到政治实践中时,专制则因用人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冲击,但专制的实质并未动摇。  相似文献   

17.
宋徽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掳去徽、钦两帝,结束了北宋的统治,史称“靖康之难”。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民族矛盾更是空前尖锐。反映在统治阶级内部,则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爱国者与卖国贼之间展开了全面的旷日持久的斗争。一大批具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文人士子,横眉怒对以赵构、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发愤著文,鼓吹抗战。爱国主义是南宋文学的主流,也是南宋文学的基调。在诗歌领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正是伟大的诗人陆游。 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前夕,儿时经历了“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耳闻目睹了金兵的烧杀掳掠的种种暴行,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抗敌报国的种子。二十九岁时参加礼部试名列前茅,因“喜论恢复”被秦桧所黜免,这又激起了他对投降派的切齿痛恨。金兵的铁蹄践踏  相似文献   

18.
由于宋初宽松的政治环境,所以宋人好做野史。到了两宋之际,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野史的创作达到高峰。秦桧第二次为相后,出于维护投降路线、打压政敌等目的,在高宗的支持下,全面展开禁野史的运动。然而,此次禁野史不管从过程还是结果来看都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9.
卖国与爱国、民族与民族英雄等问题,不只是史学界正在争呜的问题,也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以充分的论据、精辟的论证,对南宋统治者秦桧、赵构在绍兴八、九年间,宋金“议和”时卖国降敌的卑劣行径作了揭露和鞭挞;论及岳飞对“议和”的义愤和抗争,对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予以热情地赞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关于"绍兴和议"与秦桧归宋问题的讨论,这是推进宋史研究的一件好事.但由于有些学者在史料的占有、分析和运用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疏误,以致不但重复了过去已被驳倒的观点,而且在"绍兴和议"与秦桧评价等问题上又出现了新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