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间性是传统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特性。无论在任何时候,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都不可能缺少“民间的”这个层面。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作为具有浓重文化意味的民族艺术,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之中,如同其文化结构会有若干不同层面一样,也会有不同的层面。这不同层面,往往是随着大的人文背景与文化机制的变化而生成和变化的,一方面关系着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有益于实现丰富的美学价值取向的选择。面对当代新的文化背景.应该积极倡导民族艺术的多重构建。  相似文献   

2.
陈和西 《云梦学刊》2001,22(2):74-75
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西方现代艺术总是以"新"前卫"的艺术观念和风格样式代表着国际潮流影响着我国,不断减弱和同化我们的民族艺术.因此,要走出西方艺术的阴影,我们的艺术家就应该自觉地坚持民族的艺术特色,艺术只有走民族化发展道路,前途才会光明.  相似文献   

3.
张彦哲 《北方论丛》2002,(5):F002-F002,F003
从表现的民族精神到艺术方式、欣赏习惯,小说《年月日》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殊性,同时又表现着当代人类文明进程中普遍的困境和世界各民族艺术形式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4.
张红飞 《江淮论坛》2013,(6):167-171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文化同质化和文化断裂的危险,这给民族认同带来了巨大冲击,原有的认同基础已无法完全有效。现代民俗艺术因其民俗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凭其传承性、社会性和象征性而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地克服各自单独作为认同基础时的缺陷。在民族认同的视阈下,正视和解决现代民俗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民俗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尤其是整合城市民俗和农村民俗共同的民族精神资源,无论是对艺术的民族性、大众性的传承和弘扬,还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塑造,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导刊》是2005年i1月创办的经济类学术刊物,由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主管,黑龙江省报刊出版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23—1533/F,国际刊号1673—291X。该刊具有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旨在为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研究提供平台,促进学术繁荣,加强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该刊注重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方面的学术文章。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经济理论、企业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农问题研究、金融证券、市场营销、财政与税务、财务与会计、区域经济、管理天地、经贸探索、经济与法、收入与分配、社会保障研究、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该刊从2007年1月改为月刊,页码由160页增加到192页,将更及时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服务。杂志社自收到稿件后,最迟在半个月内给予回复。该刊具有回复快捷、刊发及时、时效性强的特点,深受作者与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邢婧 《理论界》2010,(4):142-143
传统民族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民族精神,也是民族文化和众多民族艺术——艺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的承载者。目前传统民族节日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和保护仍然存在种种问题。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在遭遇消逝抑或变质之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民族文化基因仍未被有效保留或修复。本文拟从中国艺术人类学的视野考察当下传统节日文化保护的意义和现状。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变异     
近年来,人们在谈审美—艺术的新动向、特别是谈审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审美—艺术化时,往往把艺术与生活的界线一笔勾销,似乎生活与艺术完全是同一个东西。其实,艺术不是与生活同一,而是将生活变异,即生活的特异化,这是艺术的基本特质之一,从原始艺术到后现代艺术的艺术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艺术是各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种族、种群等群体集体智慧的结晶。面对民间文学艺术被任意使用、歪曲乃至失传的危机,民间文学艺术形式亟待法律的保护。然而由于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权利主体不确定性的特点,传统的著作权法保护并不能完全适用,需要新的特别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李群 《学术探索》2012,(3):183-185
民族声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其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在近代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产生了颠覆性变化,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继承中进步发展、在借鉴中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沿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对民族声乐的走向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赫哲族与鄂伦春族是生活在黑龙江省的两支少数民族。两民族的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了中华文化艺术宝库。通过两民族服饰、生活用具、萨满用具以及图案纹样的对比分析,比较了两民族文化生活与图案艺术的异同。我们在研究两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要借鉴发展他们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1.
必须多元、多维地广泛吸收各国各民族的艺术精髓,使本民族的艺术呈现出更多的世界艺术的共性的同时,再去不遗余力地强化本民族艺术的个性,这是我们的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挖掘传统的文化积淀,并将其不断地时代化,这是保障民族艺术个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李群 《学术探索》2012,(4):73-75
民族声乐作为·种子t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其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在近代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产生了颠覆性变化,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继承中进步发展、在借鉴中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标本文沿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对民族声乐的走向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3.
论素质教育观下艺术教育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视野下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普通艺术素质教育有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特点,这就是:全面性、辅德性、益智性、审美性。从而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艺术接受的背景。在文化这个大气候的影响下,中西方民族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接受等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特征;思维方式上,西方人重逻辑分析,中国人重体味;艺术接受上,西方人追求形似,中国人追求神似;审美情感表现上,西方人喜则大笑,厌则大怒,中国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现有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基础上,从审美意识及艺术的实践发生和心理发生两个层面,阐释云南民族先民制造工具的生存实践及其主体心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机制,从而在史前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背景中,对云南民族审美意识及艺术的起源作出了初步的发生学描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艺术以咏叹人生、描写人生为根本主题,神话故事、宗教题材占极次要的成分,艺术—审美境界是中华民族追求的最高精神世界,与西方古代艺术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旧体诗堪为的例。这种民族艺术传统到了现代,由于美学家的阐释和倡导而得到新发展,内容得到充实、具体化,题材有了新的拓展,突出了反映重大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人生题材,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但艺术—审美境界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艺术的人生观成为一种新的人生理想,美育和艺术教育得到重视,并认为是健全人格、提高精神生活、进入人生理想境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书法艺术,不仅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她承载着千百年来华夏民族文明发展的信息和精神内核,是我们在世界文化舞台上能占据一席之地,并大放异彩、独领风骚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三千多年的历史,曾经培育的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几个书法家、几幅珍贵的艺术作品和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的艺术氛围,而更重要的是,她贯穿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文明的遗产,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以及当代民族艺术发展的路径与取向,概括为“发现优势、坚持创新、走向超越”。一是民族艺术发展,就是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与现代化传播手段与途径优势;二是当代民族艺术的创造须深入到民族文化结构的层面,开掘其内在资源,把握其精神内核。继而借此进行新的、相适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创造,做到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性完美融合,形成有创新的艺术样式,才可能不断焕发生机;三是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得到合乎规律的、有生机的利用与展示,不断获得新的生长点,实现持续发展。则必须依托于民族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与有机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重要保障。上海戏剧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末创办第一届西藏表演班开始,六十余年来持续为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输送高层次少数民族戏剧艺术人才,以民族戏剧共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叙事,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播、守护、培植、建构的意义,演绎着民族大家庭共同的精神记忆、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昭示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撑、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表演等艺术塑造,为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大约从1997年至今,为了学术研究,我已累计自费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信息咨询部(以下简称“人大复印资料”)邮购了六七百篇历史类的复印论文。可随着与人大复印资料打交道的次数增多,发现其不仅把无刊号的学术期刊拒之门外,而且,似乎把有刊号的刊物又分为“邮发”与“非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