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中国”说起中国古代亦有“国家”之词,其意义与今相去甚远。先秦社会,诸侯称国,大夫称家,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是国的“硬核”,国是一个大的宗法血缘集团。所以帝王是最高的大父家长,代表最大的血亲社团,常称作“国家”,如《晋书·陶侃传》谓成帝“国家年小,不出胸怀”;同时,“国家”又是这个大血亲社会的统称。文字学上,“国”即“國”,从戈,从口,为武装守卫的院子或栅栏或城池。所以古代“国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里,“作”与“做”,不仅同音,而且意义上也有某些微妙的联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少人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那么,这两个字究竟有无联系,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何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这两个字的历史渊源和用法,并祈大家指正。一、“作”与“做”的历史渊源“作”字的字形出现较早,它在上古时代的《论语》、《诗经》、《楚辞》等经典著作中已经出现。《说文解字)}中“作”的字形是聪,基本义是“起也”,就是站起来的意思。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作”的意义概括的范围有所扩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义项①:(-)起…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何要明确“两个维护”?“两个维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中外现代化的历史和文化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怎样的自然逻辑渊源关系?与世界现代化规律一样,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在苦苦寻找其第一政治前提或曰第一政治推动力:国家理性成长。国家理性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国家理性、权威政府和权威领袖的建构和维护。从“康乾盛世”后到抗日战争结束,中国共有五次实现国家理性成长的历史机遇,也有两次关于要不要国家理性的政治文化大争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现代国家理性没有真正确立,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能量非常有限。建设国家理性的历史任务落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他们在根据地进行了初步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经过了几次曲折的探索和讨论。党的十八大之后确认了“两个维护”并开展了配套改革,国家理性更加坚定地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为近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法治国”概念是贯穿整个德国法治发展史的核心概念。其乃是作为“警察国家”的对立面反抗专制主义而产生发展出来,来自四个方面的渊源性要素形成了当时的法治国概念,它们分别是:法律理论上的实证论指导思想、市民议会的新权力体制、权力分立原则的确立和德国法哲学的发展。同时,藉由检视该理念产生过程中之经验教训,可资为我国正在进行中的和谐社会的法治建设的有益借镜。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学”寻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现今经济学的“根”在哪里?有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或“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如此等等,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从系统考察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辨其切实涵义与变迁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之学”与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步发展的“经济学”的分析,考证中国接受“西学”并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之努力的艰难历程。文章强调跨世纪学术深进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唯有在中国成为经济学独立分支学科的特有价值,指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的要求双向互动,推动“经济”内涵与理论方法的发展演进,提示中西方经济学之渊源关系及后来的发展呈多向性、多元化,不宜简单化  相似文献   

6.
汉字作为中日语言各自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各自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中日汉字字形的差别。比较两国汉字字形,二者存在关联:完全相同、完全不同和部分相同。其中完全不同的原因是日本人创造的"国字";部分相同的原因是对异体字和繁体字的不同使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古“辰国”与“三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古“辰国”与“三韩”在朝鲜半岛南部存续的时间、性质问题,从辰国之名及其地入手,梳理有关文献,指出:辰国只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原始地名,而非国家实体,而“三韩”正是在“辰国”这一地区发展起来的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西方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它是对西方世界的一种思考方式,如果不加批判地借用到中国来,就有可能在解释力上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双重阅读的方式对西方理论进行解构,看到其合理与不当之处。通过双重阅读,我们有了建立“中国学派”的自觉,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学派”生成的重要渊源,利用这些渊源形成理论硬核,才可能启动理论发展的过程。在启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实践”这个概念可以作为“中国学派”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一些调整,表现为分配领域的福利制度的加强,特别是“福利国家”的出现,引起了世人关注。国外有些学者对“福利国家”评价颇高,甚至将它视作对资本主义的一种和平超越,称之为“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社会主义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它真的是走出了一条与我们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吗?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分析。一、从历史起源来看,“福利国家”的产生是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它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10.
英美弹劾制度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君 《理论界》2004,(5):113-114
英美弹劾制度在两国的宪政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制度生成及其运作等方面比较分析两国的弹劾制度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国弹劾制度的渊源关系及其在各自弹劾实践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字小篆作。《说文·部》:“,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读若集。” 徐铉说:“此疑只象形,非从入一也。”段玉裁也以为许慎的说解“似会意而实象形。”但是说就的字形看,如说“从入一”为非,总觉没大根据,而说为“象形”,却又所象不明。下面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查甲骨文未见字,但有从的字,如今字从,(见后引《说文》)甲骨文今字作,或作,或迳作,其所从作。又如合字从,(也见后引《说文》)甲骨文作,其所从  相似文献   

12.
我们实际工作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一、什么叫“国民生产总值”按照联合国公认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系指拥有产权的一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总值。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值,即一国居民和非居民所生产,而不问其分配权属于本国或外国,和该国居民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性  相似文献   

13.
:方言渊源的文化证实 ,是从文化角度证明方言渊源的确实。对方言渊源的研究 ,迄今所能见到的 ,主要是从方言自身的发展脉络作直接追溯 ,符合语言本身的特点 ,这是常用的方法。笔者认为 ,除此之外 ,还应该从方言的文化背景 ,即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加以考察 ,以证明方言渊源的确实。这是作间接探讨 ,是对语言研究领域的开拓、研究方法的寻求。有其必要和价值。本文以昆明方言的渊源为例进行探讨。包括三个部分 :提出昆明方言渊源的初步结论 ;从文化背景考察结论中的“以江淮方言为基础”的提法 ;小结  相似文献   

14.
吴方基 《学术探索》2023,(3):117-123
过去将“新地”民或者故六国人称作“新黔首”,并不确切。在法律上,“新黔首”可界定为“新地”六国遗民符合条件重新登记户籍者。秦代从法律层面落实属地登记原则,统一将“新地”六国遗民纳入国家户籍体系;区分不同性质的“新地”六国遗民,编制“新黔首户”与“从户”等不同性质的户籍,实施差序化的政策;同时区别“新黔首”与“故黔首”,实行差异化管理。这些体现秦代大一统国家整合地域社会的差序规制逻辑,具有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说“公私”谈简化汉字从古迄今,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简化。其间亦有例外。如“私”字,古为“厶”。《说文解字》篆文字形——“(?)”许慎引韩非的话解释说:“苍颉作字,自营为厶。”在训“公”字时,又引韩非的话:“背厶为公。”“公”字,篆文作“(?)”,训为:“平分也。”析字:“从八从厶,八犹背也。”厶旁加禾,是“农本主义”思想的反映。字形加繁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禾稼”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张彦丽 《文史哲》2003,72(1):88-93
“上控”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上诉”。“上诉”是诞生于西方语境之中的概念与制度 ,它与民族 -国家、公民、权利等等一系列概念装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清代的纠纷解决、决讼断狱主要诉诸于“冤抑”、“伸冤”之类的话语表达。在这样以“家 -国 -天下”为背景的等级差序结构里 ,解决纠纷或审案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关系的调整 ,是两造在第三方——德性、智慧或统治的权威的带领下对自己原本的位置和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不断展开思考和达成共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考察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和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深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立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只有在西方全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取得以夺取政权为标志的政治革命的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立足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阶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冲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夺取政权。对于以上两个结论,我国理论界往往简单地不是以后者否定前者,就是以前者否定后者。所以,从理论上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加深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释“君子” 《古玺汇编》19著录一方古玺: 原释“计口”。第一字不释,第一字释“计”,实误。“计”字古玺作,习见“计官”,如《古玺汇编》137—140,均为“计官之玺”。此字当释为“信”,古玺每称“信玺”,“信”字作、或,前二形易与“计”字相混,但“信”每与“玺”连用,或作吉语玺。所以从字形、文例来看,“信”与“计”迥然有别,不难区分。  相似文献   

19.
孙磊 《天府新论》2022,(1):52-61
对20世纪有关“家国同构论”各种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是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中家国关系的关键,也是重建以“家”为方法的现代中国国家理论的根本。本文试图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以家国关系为根本问题,以中国周代国家理论构建为核心,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亲亲与尊尊的张力,思考家国文化如何通过调和亲亲与尊尊维系中华政治文明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现代中国国家理论构建如何返古开新。作为宗法意义上的“家”体现了以亲亲为本、以尊尊损益亲亲的“齐家”文化。从“宗统”到“君统”体现了以尊尊为本、以家拟国的治国文化。“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体现了封建制中家与国、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复合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一、中美日之间的“三角关系”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存在着三个行为体之间相 互作用和反作用的现象,在三个国家中,“任何两个国 家之间的关系的性质———无论是对手关系,还是合作关 系———都对第三国的安全有很大影响”①,这种战略态 势,一般被称为三边关系或三角关系,三边关系可视为 初级或不甚严格三角关系,而三角关系则是高级形式的 三边关系。②简单地说,所谓“三角关系”,就是参与者 三方之间的一种处理相互关系的竞赛。这些国家感到国 内已不足以满足其需要,因而要与那些支配着同自己有 关的价值的国家接触。③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