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是没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只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才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因此,在编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教材时,一开始就完整地、准确地表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的伟大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世界近现当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根基和缘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理性地、科学地审视、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探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发展的机理、规律,加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理支撑,是21世纪初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由中央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三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编写组编写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一书,即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二章,约46万字。它与国内已出版的同类书籍比较,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编写上采取了新的体系,集中专题,重点突出;比较全面、客观地  相似文献   

4.
我校政治教育系系主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副教授赵邨方同中国人民大学葛锡有、靳辉明、蔡金发合著的《马克思主义诞生史》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是国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史学术专著中,观点较鲜明、新颖,内容较丰富、翔实的一本新著.全书三十五万字,共四章十三节.作者运用大量的史料和文献,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的形成和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  相似文献   

5.
徐善广同志主持编写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作者说明,这本书是适应高等院校国际共运史教学的需要,由武汉几所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教师参加编写的。他们参考了前教育部编写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学大纲(修订稿)》,根据它提出的要求,根据编著者的多年来教学和研究的实践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借鉴了已有教材的优长,吸取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新成果,研究了新发现的史料,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编写成的。读过本书之后,深感这是一本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的教材,是一本体系有新意、内容有创  相似文献   

6.
一部别具一格的国际共运史读完高放教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掩卷沉思, 第一个感觉就是:一部厚重的别史。它洋洋洒洒近千页,70 余万字,厚重者一也;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大32开本,装帧素雅,厚重者二也;通览全书,其间凝聚着作者近半个世纪的  相似文献   

7.
沈云锁,祖籍浙江省慈溪县,1941年2月出生于上海市。196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础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1965年毕业后留校,在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所长,校党委组织部部长,现任校党委副书记,并任教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理事、中国党建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纪检研究会常…  相似文献   

8.
由武汉师院政教系发起,有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和江苏师院等五所院校共同协作的《简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辞典》编写会议,前不久在武汉师院举行。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年会在河南大学召开。会议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等四个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24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举行。我校校长巩重起教授当选为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副教授梁亚栋、我校历史系副教授彭树智和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王万钧当选为副会长。首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马克思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共收到有关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学术论文13篇,其中有我校4篇。会上,巩重起会长指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一些著作中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巴黎公社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法国社会阶级矛盾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3月18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法国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长期发展的结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国际共运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对十月革命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苏联解体的新观点,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代表人物的思想有了不同看法,以及通过挖掘新材料得出新见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大国际共运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西北师院、青海师院、新疆大学三校合编的《当代国际共运史》教材初稿讨论会于九月在乌鲁木齐举行。这次会议,除讨论丁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若干问题,交流了各校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斯大林模式的百科全书,是打开斯大林迷宫的一把钥匙。作为一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著作,《教程》是研究苏共党史、苏联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列主义传播史等都无法回避也无法绕开的话题。中国学术界对《教程》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但现有研究成果仍然不够充分,研究力度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度和广度也都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5.
“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历史,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教学和研究中,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以及起算日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很多共运史的教科书对这个问题的叙述往往失于粗疏、简单化,因而不够准确。今年,正值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大示威一百周年纪念,本文拟对这场斗争以及“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历史作一简要的追述。  相似文献   

16.
托派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及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政治历史问题,由于某些原因,许多人对这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名词并不熟悉。对中国托派历史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厘清,有利于我们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过程中,全面掌握相关人物和事件,了解历史的原貌。  相似文献   

17.
霍震教授     
霍震,了93E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1957年毕业于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于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大学历史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辽宁大学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自执教以来,讲授了世界通史、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专题研究、美国近代史、西方政治制度史、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课程。近十余年来,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尤注重于美国政治制度、近代世界军事经济史的研究。发…  相似文献   

18.
从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和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期中苏两国国情的不同、策略的差异、文化科学侧重点的不同、经验基础的不同、完成程度的不同等方面比较列宁和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对于中国的共和国史的研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世界历史研究所、外交学院、西北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合编的《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第一章绪论对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历史分期、策略路线、战略地位和历史意义作了概括介绍,第二、三、四、五各章分地区按国家对各国抵抗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特点作用和影响作了比较系统的详细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历史专著,该书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际政治史和国际关系史,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全书403页,共27万余字,定价2.20元,由西北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经售。  相似文献   

20.
由全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研究所和陕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第一国际成立12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在我校举行。我校校长、全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巩重起同志主持了大会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