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俗文化是民间的集体的世代传承的文化.整个民间文化,除极少的非传承非集体的部分外,都是民俗文化.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理论家钟敬文先生认为民间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民俗学就是民间文化学,这是很有见地的.民俗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民间信仰、民间科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几方面,可见,民间文艺是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民间文艺就是民俗文艺.从民间文艺生态学观点看,民间文艺以外的其他民俗文化,便是民间文艺赖以存活的社会文化环境.民间文艺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而社会文化环境基本上是民俗文化环境、民俗文化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对民间文艺的影响,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所谓间接的就是自然环境影响到民俗文化再影响到民间文艺.民俗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了环境系统,与民间文艺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民间文艺与民俗紧密相联,共存共荣,共消共长.民间文艺与民俗的联系,也就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反映生活、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生活,艺术起源于生活,这是早已取得共识的艺术理论基本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民间文艺起源于民俗生活,存活于民俗生活文化环境之中.民俗文化就是民间文艺的最佳生态环  相似文献   

2.
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学创作中 ,比之于小说、诗歌和秧歌剧、新歌剧的大繁荣大发展 ,话剧的规模要小得多 ,时间上也迟一些 ,没有出现轰动一时、内涵较丰富的有影响的佳作。从总体上来说 ,话剧这一外来的艺术形式在根据地、解放区还处于一个尝试、探索并不断积累经验的阶段 ,它的植根、生长并走向大繁荣还要假以时日。但是 ,就根据地、解放区剧作直接地表现广大群众的斗争生活 ,直接地为现实斗争服务 ,直接地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 ,戏剧观众以工农兵为主 ,戏剧舞台直接搬到乡间、部队等等方面而言 ,尤其是根据地、解放区群众 (主要是农民 )由最…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艺、民间文艺表现形式、民间文艺衍生作品具有层次上的区别。民间文艺属于宏观概念、公域概念,民间文艺衍生作品属于微观概念、私域概念。“民间”一词带有明显的阶层色彩,《著作权法》第六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公民社会语境审视下并不融洽,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指涉混乱问题。如继续保留该条款,将之限缩解释为“民间文艺衍生作品”是贯彻“两创”方针的现实选择。承接该条款的行政法规或司法解释可以设置在先其他作品抗辩事由,畅通自愿许可使用路径,规定停止使用例外情形,明确公平责任承担方式,以此规范民间文艺开发秩序,提升民间文艺运用质效,消减知识产权私利性与民间资源公共性之间张力,助力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升级为文化产业强国。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艺生态学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民间文艺生态学的创建民间文艺生态学是贵州民间文艺研究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在全国民间文艺研究的推动下提出来的.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民间文艺丰富多彩.人们把贵州称之为“歌舞之乡”、“诗歌海洋”、“蜡染之乡”,实不过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间文艺,源长流远;古代的采风传统,历史悠久。但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使民间文艺成为无产阶级文化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从此,我国的民间文艺事业,拓展了新的道路。揭开了新纪元。毛泽东思想(包括文艺思想),指明了无产阶级文化艺术的方向,照亮了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道路。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推动了劳动人民的民间文艺。  相似文献   

6.
高迎迎 《理论界》2012,(3):107-109
民间文艺财产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民间文艺是什么,民间文艺是否能够成为产权的对象来使权利人获得利益。民间文艺概念的关键词是"民间"和"传统",民间是从传统中确立的,即民间应该是传统文化的民间,而传统则因民间的传承而形成。由于"民间"和"传统"这两个概念本身存在很多模糊和歧义,至今都无定论,使用它们来界定的民间文艺概念存在三个困境:民间由具体的社群组成但又不局限于任何社群,如何确定权利的归属?民间文艺不仅是由乡民创造和发展,长期以来,城市中无名的、有名的作家、艺术家都对民间文艺的形成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何确定民间的外延?民间的传统、习惯遭到削弱,所谓使用、管理作品的传统和习惯逐渐不存,那么财产化如何证成?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召开了第二届四川省民间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就民间文学的现状、出路和新型样式:民间文艺研究如何面向现实生活;民间文学集成的应用理论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在当今社会里,民间文艺的现状如何?它的出路在哪里?有些同志认为: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民间文艺正面临衰落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一、民间文艺本身从内容到形式的局限性,孕育着衰落的危机;二、信息载体的更新和城市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民间  相似文献   

8.
解放区小说中的乡村空间叙述,突出强调革命意义上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以表达解放区农民的解放诉求.解放区小说的乡村空间表现有三种类型:一是把地主大院表征为阶级压迫的空间;二是叙述乡村公共场所控制权的更替,突出权力的文化网络意义;三是强调农民住宅的公共性意义,弱化其私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壮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相邻的族群发生了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与他族文化上的交融成为民间艺术的共时生态,在横向上深刻影响了壮族民间文艺的形式与风格.壮剧是在汉族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直接影响下而陆续形成、发展的,在剧目、音乐、表演、技法、乐器等方面,壮剧都大量地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艺术滋养,并与本民族传统艺术融为一体,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广西的民间文艺研究工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人民战争为喻,从游击战(研究者各自发表单篇论文)、运动战(研究者各自出版单本著作)发展成为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阵地战、攻坚战(丛书)了。这是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的新突破。中华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有一个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创作出真正大众化的小说,解放区作家逐渐把特定地域的方言土语、景物画和风俗画纳入到小说的题材中去,形成了解放区小说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地域文化增加了解放区小说的艺术魅力、提升了解放区小说的美学品味,促进了解放区小说大众化、民族化的进程.但是,在解放区小说中,地域文化服务于以建立民族国家为重要奋斗目标的主流政治文化,小说的情感和主题显得过于狭窄和单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间文艺学学科是由既是民俗学泰斗又是民间文艺界元老的钟敬文先生率先倡导的。在艺术民俗学的视野里 ,民间文艺起源于民俗生活 ,并在历史上长期作为民俗事象的附生物而存在 ;民间文艺中具有浓重的民俗成份 ,主要的民俗事象都在民间文艺中有所表现。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 ,民俗是民间文艺产生的土壤 ,民间文艺是对民俗生活包括民俗事象的审美观照或生活承袭。民间文艺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在于民俗事象 ,民俗为民间文艺创作提供必要的材料和依据。而后起的诸多民间文艺现象的缘起 ,都能追溯到民俗生活本身。民间文艺是民俗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 ,部分民间文艺可以视作古有民俗的遗存或变体。民间文艺是即时民俗社会的传神写照 ,重要民俗事象正是民间文艺的大显身手之地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从人类学意义上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认为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其中,体现群体人格的深层次文化是判断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次,从研究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认为地域文化研究应当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文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边缘学科.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既要涉及文化学的方法,又要借助地理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牧人"作为文学意象,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反复出现."牧人"意象作为特定的"能指",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所指",具有"爱情生活"、"田园牧歌"和"人品修养"等方面的类同,但在具体的表现上又有许多差异.导致类同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审美意识具有趋同性,造成差异的原因则在于不同的民族在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文化类型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傩面具是自古代以来举行傩事活动时所采用的一种假面.这种杂融有巫术、民间信仰和民间文艺性质的傩面具是我国面具体系的一个分支,也是世界面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传承于今日的傩面具的若干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与其它城市当代艺术家群落的"漂泊"性不同,"景漂"具有某种"根"性,即文化上的"回归"情结;"景漂"是古老景德镇"活性"的文化有机质,目前他们已经大致具备了文化传播的主体性;"景漂"理应是景德镇的"灵魂"和"主流",敬畏这种存在并利用和发挥好这种文化有机质,或许是关系这座国际瓷都文化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是人类生活的记录,具有不同的个性,有个性就有差异.就文化的基本形态而论,中国文化是大一统的,而西方文化则是多样性的.受各自文化精髓的影响,中国文化重视伦理,西方文化重视法治.正确认识中西文化之异同,促进相互发展壮大,是文化前进之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大话文化"与文学经典的命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陶东风 《中州学刊》2005,(4):234-236
1.无论在汉语还是其他语言中,"经典"都有规范、法则的意思,它不但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存在的文本,更包含此类文本或明或隐地体现出的制约和规范人类思维、情感与行为的文化-道德与政治力量.这样,经典包括文学经典,就必然与文化权力乃至其他权力形式相关,同时也与权力斗争及其背后的各种特定的利益相牵连.可以说,经典是各种权力聚集、争夺的力场.考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与解经典化过程,以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对文学经典的接受方式与阅读态度,就不仅具有文学史的意义,而且也是勘测社会文化史的重要线索.由于经典是传统文化的凝聚,所以,通过对经典命运的追踪可以清晰地呈现文化传统的历史遭际.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清官文化在宋朝的兴起有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原因.宋朝革除五代弊政,建立廉洁的政府,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而宋朝的法律对私有权的保护和重典治盗贼,也唤起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和对清官的祈求,一些官员也确实以儒家的思想来塑造自己的清官品格.官员队伍中的清廉和腐败从正反两方面刺激民众对清官的盼望,而民间文艺则是清官文化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后,为了实现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在应对东西文化与新旧文化问题上,文化激进论与调和论应时而生.激进论者更多看到的是传统文化的惰性及与西方文化的差距,希望以"开放的文化观念"接纳西方文化,以新代旧.调和论者则批评激进论者对西学不加鉴别,主张接续新旧,调和东西,创造新文化.主张的不同在于:激进论者在文化上追求"理性共识"的一元论,而文化调和论则力图承认文化的多元以达到不同文化的涵化整合,促进新文化的生成.这种分殊体现了自由主义者在文化主张上的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