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南朝墓葬中出土的寿山石"猪俑"一对,到近现代寿山石雕产业的发展,寿山石雕刻艺术历经1500多年历史;从唐代兴盛佛教,寿山石借助僧众之手,广为传播,到宋朝篆刻艺术的借入,带来高雅与实用的印章文化;从清代历代皇帝的推崇,寿山石雕进入鼎盛时代,到近现代寿山石雕刻与多种文化艺术的结合,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正是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寿山石文化,才有如今扬誉海内外的"中华瑰宝"。  相似文献   

2.
闽之寿山石作为中华国石的第一候选石是当之无愧的,何时受封,就在于全国人大颁布的律令了,此处暂且不表。若以寿山石的品种而言,有田坑、水坑、山坑,约近二百种,若以石之色泽而言,可谓五彩缤纷,且光彩夺目:若以石雕工艺而言,自唐宋以降,名家辈出,形式与风格各领风骚,有圆雕、薄意、透雕,有印钮、博古、山子、摆件,有人物、山水、花鸟,有神仙、古兽,如此等等,形成了中国八闽寿山石刻艺术的流脉,同时也体现了八闽寿山石刻艺术家的精神意识与审美追求。  余自幼喜欢寿山石刻艺术,每年假期回乡省亲,必抽空前往寿山一游,同时与石刻艺术…  相似文献   

3.
寿山石雕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一枝奇丽的花朵 ,在《中国美术辞典》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寿山石雕 ,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 ,因产地在福建福州市郊的寿山而得名……”。寿山石雕是利用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的技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工艺品、在艺术风格上有独特之处 ,同时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也不尽于其他的雕刻艺术 ,故尔又称之为福州“特艺”。据考证 :福州的雕刻工艺始于汉朝至清代基本已形成了东门、西门两大流派 ,技法上有圆雕、浮雕、薄雕以及印钮等。造型上又有人物、古兽、虫草、花果等多种形式 ,是福州这个中国东南文化名…  相似文献   

4.
小议"国石"     
近几年,我国拟展开评选“国石”的活动,全国有6种石矿产品参加评选。对于这6种石矿产品的历史,以及在人文与艺术史上的位置,无疑是福建福州出产的寿山石及其寿山石雕艺术最为引人瞩目。本文拟从寿山石的品种及雕刻艺术的成就而小议之。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距市区约三十余公里的盘山路程。其叶腊石矿产隐藏于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的田底、水涧、山洞之中,并分为寿山、月洋两大产区。若从矿位分布可知分为三大系:有高山系,有旗山系,有月洋山系,且合有百余品种。而每个品种多冠以产地名、矿洞名、色象名以及掘洞者名等。然而,当地石…  相似文献   

5.
刘可雕 《科学咨询》2006,(11):62-63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是我们时代文化和艺术宝库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珍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在与今,二胡艺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因如此,它备受世人关注、喜爱,而且也受到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青睐,这些成就都是与以下几点密不可分的:二胡艺术孕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表现中国传统音乐之神韵;音色柔美淳厚,表现力丰富,能雅能俗,能文能武;演奏技巧变化多端,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使二胡艺术走在各民族器乐发展之前列,这也得益于历代演奏家对二胡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历经三千多年沧桑,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精神,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如何科学衔接传统与创新、创新与流行之间的关系,是书法文化发展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是我们时代文化和艺术宝库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珍贵资源。  相似文献   

9.
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它既是全球体育盛会,也是多元文化的载体.北京奥运会就是一场世界人文艺术的盛会,是中国展示自己文化、促进世界和中国文化艺术交流最大、最广阔的舞台.在北京奥运的传播过程中时时处处闪烁着我国传统文化华丽悦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里高度评价石齐的艺术,首先在于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全球化文化环境中,我们应该建立新的水墨标准,我们今天的艺术大师一定是具有国际文化特征的,一定是原创的和融贯中西的,一定是具有强大震撼力的艺术语言的,在中国当代我认定石齐是这样一位大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沧桑岁月中,它先后经历了"三人执牛尾以歌八阙","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原始舞蹈和宗教舞蹈时期,逐渐演变成为娱人的表演艺术.周以后,舞蹈完成了由俗文化向雅文化转移的过程.中国舞蹈文化曾分别于先秦、两汉、唐宋时出现过喜人的高峰,舞蹈技艺日臻完善.舞蹈风格亦大至形成.草创于五十年代的中国古典舞曾一度被人称作"戏曲舞蹈"."古"是指其有深厚的传统,"典"则是规范性.所以,古典舞的形成既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演变发展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传统民族艺术,代表着不同民族地区所独有的民族面貌与艺术风格,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其传统文化的沉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各民族的精神风貌。而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文化信息的一种重要载体之一,如何将各民族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以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现代设计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话题。文章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民族艺术的必要性入手,具体分析各种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传统民族艺术,代表着不同民族地区所独有的民族面貌与艺术风格,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其传统文化的沉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各民族的精神风貌。而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文化信息的一种重要载体之一,如何将各民族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以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现代设计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话题。文章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民族艺术的必要性入手,具体分析各种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东坡与赏石     
宋代是文人的时代,经过文人的播扬,中国的多种文化艺术在这一历史时期都达到了高峰。而对奇石的赏玩,这种需要人与自然在静默中交流的文化行为,无疑与宋代文人那种内省的细腻的审美取向更加趋合,因此,赏石艺术在宋代也同样进入了它的第一个高峰期。在宋代,玩石赏石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爱好,其中涌现出了不少赏  相似文献   

15.
曲阳石雕     
<正>曲阳石雕,中国民间雕刻艺术,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阳盛产质地优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汉代,曲阳一带的石雕艺人就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各种工艺品。曲阳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构思精巧,造型美观;纹饰清晰剔透,生动逼真;刀工精湛细腻,圆润光滑。料质有汉白玉、花岗石、玉石等。颜色有白、黑、黄、绿、红、灰等。还有形形色色的木雕。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  相似文献   

16.
王勇 《管理科学文摘》2010,(33):248-249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意象油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强调只有深刻研究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将其与油画的艺术语言融会贯通,才能使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走上真正的“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国线条造型所处文化新语境,尝试通过对中国线条造型的传统经典形象大胆解构与颠覆,强调线条造型平易近人的装饰趣味,赋予线条幽默、活泼的气质,使传统的毛笔线条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呈现更多新奇而有意味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追求的是内在的"气韵生动"与时代美的融合,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9.
《管理科学文摘》2008,(3):165-166
《夕阳箫鼓》是根据我国传统乐曲改编而成,作品秉承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改编成钢琴曲后,使古曲焕发出了时代气息,使优秀的传统艺术形象更加深入地植根于中国,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以延续、流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晓娜 《科学咨询》2007,(21):62-62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性及风格性. 对中国"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立足现代,发展中国古典舞必须表现现代人的观念,但不失民族传统.在民族文化精神建构下的中国古典舞蹈,已不是旨在复活古代舞蹈原风原貌,不是一种纯舞蹈形式思维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渗透当代人对"古舞之典"的理解,而是一种与时代合拍的全新概念,是对中国民族传统舞蹈的当代阐释.中国古典舞蹈,应该是在当代构建的、在继承传统舞蹈基础上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能够突出一种使自己的历史在当代的重新阐释中获得生机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