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3,30(3):5-13
2 0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背反和自我冲突的境遇 :繁荣与危机并存。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轴心期”的理性文化精神框架在 2 0世纪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同时也清楚地展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或极限 ,因此 ,存在着人类精神新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是我们理解 2 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实际上 ,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焦虑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和思想历程。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一方面引发了以 196 8年的“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自发的文化反抗 ,另一方面使文化批判成为 2 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主题之一。在 2 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谱系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丰富的主题为我们全面理解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俄罗斯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既传承并发扬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重新反思和构建了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又以特有方式直面现代西方理性文化危机,同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与思潮形成互动与对话.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国粹与舶来品的争战中如何既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又批判继承本国传统思想精髓;既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与精神困境,又能够实现俄罗斯文化的现代转向与重建,成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与宗教哲学需要积极回应的时代课题和所肩负的现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何萍 《求是学刊》2007,34(3):25-31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传统,这种文化哲学传统是对维科文化哲学的批判继承。在继承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文化哲学的范式,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从人的文化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上说明人的文化创造是如何可能的,把人的历史创造、人的发展看作是不断克服自身的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的过程;在批判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工业阐发人的理性,并以此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的感性基础,把近代哲学的抽象的理性改造为人的现实的批判的活动,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品格。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中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4.
文化哲学在新世纪的学术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程 《求是学刊》2002,29(5):39-44
在 2 1世纪已经来到的时候 ,文化哲学的研究者在新的世纪应该有更新的思考和学术作为。为此作者提出文化哲学在新世纪的学术使命。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从学科的对象比较与方法比较的角度 ,阐述文化哲学的学科定义和特征 ,认为文化哲学是哲学而不是文化学 ,认为文化哲学研究是哲学的事业。文章的第二部分认为 ,文化的根本特质是“生活”。作为人类的全部生活样式系统 ,文化具有自己的自足性特色和规定 ,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 ,哲学并不一定都是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意识形式。所以 ,哲学是文化的派生物、附着物。探讨哲学的文化属性 ,是研究哲学的真正基础工作。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和理念———的文化性质。指出哲学理念实际上是文化理念 ,哲学的抽象实际上是文化的“合象”。文化哲学应该研究文化间的哲学冲突与融会的可能性。这一迫切的崭新事业 ,首先要求建构中国文化的当代基本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3):130-133
与人类生产活动相对应,人类的全部文化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是与物质再生产相匹配的文化,是属于规律性技巧性的经验总结与科学认知;另一方面是与人类自身再生产相适应的文化,也即婚恋文化。伴随着传统婚恋文化的萎缩,婚恋危机跻身于时代危机之列,与经融危机、政治危机、生态危机一起困扰着21世纪。审视与反思人类自身生产所面临的阻断危机寻找应对之策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哲学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6,33(4):5-11
文化哲学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在中国哲学界成为显学,与实践哲学、发展哲学、交往理论、人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等并列为中国哲学研究最有影响的新兴领域之一,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应当说,在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0世纪理性危机的文化批判、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等方面,文化哲学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但是,文化哲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它的理论边界比较模糊.应当说,理论边界适度的开放性对于一个学术研究领域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如果这种开放性没有任何限制和任何边界,则该学术研究领域的合法性将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7.
文化哲学何以存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自身的不完善,所处的传统背景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价值的断裂、文化的分裂等一系列负效应,这意味着一种总体性的消解和社会整合机制的消弱。而目前哲学界零敲碎打式的研究则无法实现对现实的总体性理解和批判功能,也无法面对21世纪的总体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以重建总体性。文化哲学总体上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的文化价值研究,文化形而上学研究和文化批判。这三个层面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哲学的文化价值研究确立哲学研究和管理文化的合法性;以此为基础,文化形而上学则是关于文化总体性的深层价值研究,它力图确立一种文化统一理念;文化批判则努力把这一理念贯彻到文化实践中去,以推进现实文化的发展。这三个层面的断裂乃是文化哲学的内在危机。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即面临着这一困境,所以,文化哲学要重建总体性,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化哲学研究在取得诸多成就与共识的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所亟待解决的深层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这种延缓甚至阻滞的成因,很大程度上基于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所遭遇的困境,尤其是对文化内涵、文化模式、文化转型等基础性问题的理解。唯有对文化内涵等文化哲学元问题展开深入的前提性批判,才能进一步推动文化哲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化。对文化内涵的不同理解,也就决定了对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文化哲学理解范式的差异。文章力图阐明作为一种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的文化核心是“人化”,是将人“文化”化,是自觉非自觉地、历史地建构起的“人的形象”。作为实践活动产物的文化彰显了人的创造性、超越性、实践性维度,塑造的是美德的人、自由的人、完整的人之形象。而以此文化内涵为根基所建构的文化哲学,指向的并非是诗者的呓语,而是现实世界的实践。文化哲学是“文化的乌托邦”,这种乌托邦并非奠基于虚幻的乌有,而是基于现实的实践,其生命力就在于对人与社会完善性的超越性追求与历史性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原创文化的涵义为起点探讨了原创文化与传统文化以及原创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问题。认为原创文化兼有起源、突破二义 ,关键在于突破。原创文化是活生生的有机体 ,从横的角度看是含多之一 ,从纵的角度看作为源同时也有其过程 ,从内部有机构成的角度看每一个具体原创文化都由某一个理性支配的具体理性构成。原创文化与传统文化具有内在源流的关系 ,但其对待本身具有相对性。各个原创文化开创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传统 ,而传统文化是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的。其传承的条件就在于创新 ,但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原创文化总传统之内的更新与恢复 ,具有局限性。因而需要一次新的原创文化对前一次原创文化进行突破 ,这种突破必须是建立在不断“返本”基础上的前进的突破。此间第一次原创文化既是突破的对象又是突破赖以实现的资源 ,因而加强对它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话语:关于价值和文化现象的思考,在古希腊和中国先秦的哲学思考中已经有之,但文化哲学作为一种自觉的理论研究领域则是相对晚近的事情。文化哲学的理论自觉主要不是哲学理性自身内在逻辑演变的结果,而首先是人类文化走向自觉的现实历史进程的结果。19世纪下半叶,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西方社会历史的两个方面的基本事实使文化层面由历史的深层凸现到历史进程的表层:一是理性化进程中文化模式对个体和社会演进的影响;二是西方所经历的传统理性文化模式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先是19世纪下半叶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现象的实证考察和研究,为…  相似文献   

11.
从生成论的视角来看,文化哲学通过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阐明了历史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从而使文化哲学超越了一股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的文化哲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新的历史解释模式。文化哲学始终以自觉的文化批判精神为指导,通过对人类文化精神生成过程的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力图阐明现代人类生存危机的文化根源,并为未来的人类生存提供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贺麟作为中国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建构了较为成型的文化哲学体系。该文从文化本体论、文化方法论、文化理想论和中国现实文化观四个方面全面展示了贺麟的文化哲学体系,并对贺麟的文化形上学以及“中体西用”论的特点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释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西方文化思潮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现代工业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理性的反思和对人的生存及发展的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各理论学派丰富多彩的理论探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这些文化思潮从总体趋向上表现为如下特征反思理性,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凸显了文化在社会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文化模式从一元走向多元;文化趋向于大众化并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文化哲学泛化,使得文化哲学的基本性质和研究层面仍然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三个前提决定着文化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基本性质和研究主题:现代化的逻辑演进以及总体现代化观念的产生,全球化的文化逻辑以及一种超文化形态——“世界文化”理念的生成,和文化发展的逻辑、文化总体性以及文化本体经验的凸显。这些根本变化,使文化哲学成为当代各种哲学形态的潜流和底蕴——文化哲学的理论形态只是这种潜流和底蕴的集中体现和自觉形态。文化哲学有三个研究层而,即哲学文化价值研究、文化形而上学和文化批判。因此,文化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构建,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包括创意文化资源推动型创新模式、科技推动型创新模式、产业融合型创新模式和政府推动型创新模式。21世纪以来,数字化已经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出版正在改变传媒产业结构。从数字出版现状来看,我国的传媒文化产业类企业的创新模式略显单一,存在创新瓶颈,文化创新亟需人才。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与文化资源的结合,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之间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融合趋势。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科技驱动文化产业创新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四种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都具有增长效应,充分利用四种创新模式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哲学一直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在关于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即关于文化哲学的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中,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化存在论的设想.文章从文化存在论是文化哲学的基础理论这一基点出发,探讨了文化存在论的观念、先验基础和内在逻辑等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光 《学术交流》2002,(6):162-164
语言目标追求的自觉性和文化目标追求的有限性构成了新世纪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 ,所学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不可分割性和文化迁移的自觉性。外语教学越是向高层次发展 ,语言负载的文化需要越突出。因此 ,体系相对完整的外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被看做是外语教学和外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