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日本的青年研究成果为参照系。希望通过这一学术平台对青年现象的起源与发展、意义与本质做若干探索性的思考。以代际现象呈现的青年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实。社会的近代化需要有超越个人经济利益、家族与阶级利益的具备社会公共性质的年龄群体,在现代化过程中更需要具备超越现存社会构造有革新精神的社会群体,这就是青年现象。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现象,青年的诞生与发展、青年作为代际现象的存在意义在于其时代的公共性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共性的理解、即全社会最大利益的需求的认识,形成了还未被经济利益、阶级构成、职业分工所分割化的、作为历史主体的青年一代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2.
青年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与社会、国家之间具有历史、现实、伦理价值的实然统一性。由此出发,反思当前我国青年发展研究,就存在一般性指标、生存性指标过重及研究流于普遍化的问题。从而,我国青年发展研究应强化青年发展的本质指标与内在指标,建构与深化具体、历史与自我价值性的个化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当代青年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随着发生变迁,在西方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当代青年消费出现物化意识观念下享乐型消费盛行、个人主义观念下符号型消费凸显、异化消费观念下消费理性失衡等消费误区。后物质主义作为绿色政治理论核心价值观之一,其提倡的生态优先发展、绿色消费、理性平衡等观念能为青年绿色消费模式的建构提供理念导向。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是当代青年绿色消费模式建构的必然选择,绿色消费模式建构包含三个转向,即从物质——享乐型消费到后物质——生态型消费、从个性——符号型消费到需求——发展型消费和从欲望——异化型消费到理性——适度型消费。  相似文献   

4.
自21世纪初启动"国家青年政策"等一系列青年发展政策以来,南非侧重于积极青年发展观,确立了内在赋能的青年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由内至外"赋予青年内在发展潜能的发展道路,颇具特色。在这一青年发展模式下,南非围绕内在赋能青年发展而形成了多元路径,坚持强健体魄这一基本性前提,遵循教育育人与经济参与的内外双重路径,实现赋体之能、赋智之能、赋行之能,合力发挥南非青年的内在潜能优势。总体而言,南非"国家青年计划"对我国促进青年发展有较大启示,应以内在赋能为牵引,打通多元施策领域;以整体框架为统领,打磨青年发展方法;以青年发展为本位,统合多维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特区创办40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转型方面做出大胆探索、勇敢创新,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特别是在深圳经济特区,青年是特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活跃力量,其价值体现在多方面,如创办特区与青年敢为人先、产业转型与青年大胆求变、科技文创与青年激发智慧、志愿服务与青年奉献爱心、先行示范与青年勇于探索等。同时,特区青年的角色丰富多样,包括 开荒牛青年、基围虾青年、淘金者青年、村改居青年、高科技青年、文创潮青年、红马甲青年、国际村青年等。深圳经济特区青年的发展和创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意识形态问题或者说对观念问题的研究,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的鲍威尔、施蒂纳对观念的认识及费尔巴哈从人的类角度对观念的解读大同小异,都是从观念决定现实出发的,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解释世界。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空想构成现代青年黑格尔哲学的核心。(1)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观念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青年梦与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梦要靠广大青年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从近代中国的悲惨命运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与前进,到如今我们终于有了拥有梦想的勇气,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现在,时代又赋予青年去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从中国梦的内涵可以看出,青年人不仅是中国梦的建设者,而且也会成为中国梦建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可以说,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及创新精神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同时,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能够锻炼成才,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柏 《社会学研究》2006,21(1):114-139
与注重保护国内市场,以自主品牌的高附加价值产品进行国际竞争的日本古典发展主义不同,中国的新发展主义积极地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以廉价劳动力参加全球生产分工,并以加工贸易为主带动出口和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发展模式的兴起不仅反映了全球化新阶段的不同历史条件,而且也继承了中国鸦片战争以来对外关系方面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9.
日本青年“NEETS”现象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年轻人中出现了一种“NEETS”现象,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从日本的“NEETS”入手,透视“NEETS”一族出现的经济、制度控制、心理“枯竭”、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0.
粉丝亚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是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果粉在消费价值观上表现为人物崇拜、科技时尚追求以及身份象征。米粉在消费价值观上多表现为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原则、抢来的成就感以及支持国货的内在动力。果粉与米粉间的相互漫骂和攻击折射出青年在消费价值观上的共同特点:对流行文化的跟风式消费、消费上的虚荣与攀比以及对时尚、文化和审美要素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最近"屌丝"一词风靡网络,更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综合"屌丝"文化产生的微观语境、中观网络环境与宏观社会环境能够更深入地解读"屌丝"文化产生的缘由,"屌丝"文化现象走红不仅与网络独特的传播方式相关,还拥有现实社会的共同情感基础,这种情感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一般叙事结构内部张力的外现。  相似文献   

12.
青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的社会族类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是一个被特定时代赋予一定期待的群体。社会学把“青年”看作是社会化的一定阶段,认为“青年是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能进行独立的、负责的成人活动的过渡”。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典型时期青年群体与主流社会意识相背离所产生的“偏离”现象的对比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青年群体的“偏离”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关切未来的战略性的青年发展议题,首当其冲需要阐明和思考的是青年发展理念问题.青年发展理念的方法论意义及其鲜明的实践指向,为适应时代发展、回应时代主题铸造了价值根基.高质量均衡发展应成为新发展阶段中国青年发展理念的新趋向,这一发展理念的核心旨向在于吁求公平与质量兼顾的发展,保证社会和人的整体均衡发展.践行该发展理念的可行路径,可以重点关注青年公共政策的制定、青年发展项目的 实施、青年发展评价的反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青年文化成因与发展的现代生物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文化是社会亚文化,一些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不同视角广泛研究青年文化的形成动因、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取得了一些共识.边缘科学的发展为研究青年文化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正是从现代生物学的视角,对青年文化进行跨学科思考,以期拓展对青年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青年运动是青年人的事业,是青年全面、深入参与、干预、介入民族国家和社会事务,乃至国际事务、全球化事务的基本形式和途径,是青年的社会历史舞台。近现代以来青年的发展史即是一部生动而复杂的青年运动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青年展示出其无限的可能性。青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青年运动,既是青年群体的社会行动方式,也是研究青年的一种视角、理论和方法。国内近些年来的青年研究有将青年运动历史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无论对于研究本身还是对青年的社会实践,以至社会对于青年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青年研究及其基础理论建设,应从厘清“谁是青年”和“青年是谁”这两个问题入手,不求构建那种主观的、封闭的庞大体系,而应注重回归青年自身,回归社会与青年的种种互动关联研究,在一个开放的状态下,在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中,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吸纳和吸引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走一务“集约化”发展的路子,逐步改变中国作为青年人口大国却是青年研究弱国的不合理局面。  相似文献   

17.
叙事心理治疗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故事就是自我的体现,自我可以通过叙事而得到发展.青少年自我的形成会面临诸多困境与矛盾,心理治疗和教育需要为青少年提供叙事的机会,心理和教育工作者及父母应成为他们叙事的共情听者,促进他们建构出流动的自我故事.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绿色发展成为理论热点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社会主义因其系统而富有创见地阐述生态危机问题而备受当代青年的关注。但由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贡献与缺陷并存的双重性,当代青年如何对其科学扬弃,汲取其合理思想,摒弃其消极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此,要对青年加强系统的生态教育,引导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开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思维中解读生态社会主义,以理性和热情投入到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之中,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和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以来,台湾地区发生的"太阳花学运"与"反课纲运动"等青年社会运动对台湾政治格局、社会秩序与民主思想带来强烈的冲击与影响,运动中的"青年反叛"现象反映了相当部分的台湾青年在当前两岸关系与社会发展态势下的思想价值倾向与行动主张,一方面从群体特质与现实困境来探究"青年反叛"的主客观基础因素,另一方面从青年社会运动发展演化的六个阶段,即导火索事件、网络舆论"发酵"及网络从众蔓延、集体动员规模壮大、行动升级并达到高潮、多次博弈谈判及运动转折点产生、运动退潮及行动终止来分析台湾青年社会运动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与集体行动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