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马尼亚的历史跟三个重要人物联在一起:勇敢的米哈依,斯特凡大公,齐奥塞斯库。他们从不同方面显示了罗马尼亚的历史。 访问罗马尼亚,东道主安排了许多活动,东道主没安排、我特别想看的,是齐奥塞斯库的墓。 在外国领导人中,齐奥塞斯库跟布托算得上毛泽东主席的“小朋友”。我至今记得齐奥塞斯库最后一次访华的情景:他跟美国总统前后  相似文献   

2.
正一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在国内搞所谓"公开性"和"民主化",提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外交上主张缓和苏美关系和苏中关系。小平同志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新动向。1985年10月9日,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访华。邓小平通过他向戈尔巴乔夫传话:"如果苏联同我们达  相似文献   

3.
高建平 《领导科学》2001,(14):38-40
一 1927年初,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初访中国,王明作为翻译之一随行.四五月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米夫出席了会议.由此,王明与中共高级人物有了一面之交.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只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这位没出过国、不能读马列原著的山沟里出来的共产党人,显然不会引起王明的多大兴趣.而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毛泽东也没有心情去结交王明这位"联共(布)宣传家代表团"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1971年,有两件大事出乎毛泽东的意料。一件是"林彪自我毁灭",另一件就是新中国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简称"两阿提案")。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当即发来邀请电,请中国政府派代表团  相似文献   

5.
沈志华 《领导文萃》2007,(8):124-128
随着中国和俄国档案文献的解密,苏联和中国领导人在打破朝鲜停战谈判僵局中的作用开始受到注意。但是人们仍然有一些问题不太清楚,例如,究竟是莫斯科迫使北京去结束这场战争的,还是苏联新领导人迎合了毛泽东的停战主张?  相似文献   

6.
夏楠 《经营管理者》2009,(24):253-253
1950年2月中苏在莫斯科签订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互助条约。8个月后,中国出兵朝鲜战争,并在全国发起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在同一年里,远东地区发生的这三件事,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7.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经营管理者》2009,(10):13-13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表达了新中国摆脱屈辱外交的决心和开展外交工作的基本方略。朝鲜停战以后,国际局势有所缓和,新中国的国际威望逐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形势是很好的,应该派一些同志去做外交工作,做外交就是做建设工作。”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就是新中国登上国际舞台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要给尼赫鲁“洗脸”1959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11个国家的访华代表团和这些国家的驻华使节。他们要借此机会向国际上表明中国3月的西藏叛乱及随之陡然紧张的中印关系的态度。在会见中,毛泽东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尼赫鲁是个什么呢?他是半个鬼、半个人,不完全是鬼。我们要把他的脸洗一洗。……西藏问题成为世界问题,这是很大的事,要大闹一场,可惜印度不敢干了。我们的策略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劳动人民得到一次教育,使这些国家的共…  相似文献   

10.
正凡是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这六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与世长辞,享年91岁。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李光耀自1976年首次访问中国至2015年的39年间,共访华33次,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李光耀是罕有的与几代中国领导人都有过会面的国际政治家。李光耀与他们的会谈和交流,不仅推动新中关系的发展,也对亚太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光耀与毛泽东:获毛泽东接见在当时是殊荣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9,(11):16-17
据监测,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参加各代表团审议共计46次,其中3月4日9次、3月5日5次、3月6日8次、3月7139次、3月9日6次、3月10日7次、3月11日2次,涉及全国政协各代表团、参加两会的30余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团、组。中央领导参加全国政协各代表团组审议11次、参加全国人大各代表团组审议35次。  相似文献   

13.
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公开批评斯大林,中共与苏共在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加速决裂。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德的关系却得到了加强。9月8日,东德统一社会党第一书记乌布利希率中央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中共八大。9月23日,乌布利希与毛泽东、刘少奇和中联部长王稼祥举行了长达两小时的私下谈话。此次谈话涉及内政问题、对西德战略以及对苏关系,表达出了毛泽东和乌布利希的政治思维方式。以下是德国媒体新近披露的谈话记录。  相似文献   

14.
正赴美之前先买衣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中国赴联合国代表团迅速组成。毛泽东点名由乔冠华担任出席联大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副团长是黄华,加上代表、顾问、秘书、翻译、记者、医生、报务员、厨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一生重视到群众中、到社会基层去调查研究。1941年,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方法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了第二篇序言。这本书是毛泽东从1927年北伐战争至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这一时期所作农村调查的集子。毛泽东很重视这本心血之作。第二篇序言的重要之处是提出了"眼睛向下"的调查研究方法。他提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  相似文献   

16.
凡是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这六条规定:"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通讯院士费德林先生,早年曾在中国工作。一九五八年,他随赫鲁晓夫率领的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交谈时他曾担任翻译。明报月刊驻莫斯科高级记者左贞观先生于去年五月间访问费德林先生。本文是根据这次访问的录音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去年8月上旬,有一外电,详报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旅游部门,为了争取外汇,推出了一个惊人的特别旅游项目,叫做“过两周齐奥塞斯库总统的生活”,收费美金2万元云云。我以为这件事太可以发人深省了。齐奥塞斯库总统不是“无产阶级”的领袖,共产党人的总统么?不  相似文献   

19.
殷茵 《领导文萃》2014,(18):54-58
<正>1949年3月28日,毛泽东进入北平刚刚第三天,收到了柳亚子的一首诗。在诗中,柳亚子向毛泽东提出要回老家当诗人去。三天前,柳亚子还作为三十名代表之一去机场迎接初到北平的毛泽东,他是与沈钧儒、李济深、章伯钧等"同乘第一号车,检阅军队而返"的。当晚,毛泽东还派车接他出席颐和园晚宴,优礼  相似文献   

20.
正二十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毛泽东横空出世。"不管你是爱是恨,是赞扬还是批判,毛泽东比任何人物在中国现代留下了远为庞大的身影。这身影覆盖了、主宰了、支配了数亿人和几代人的生活、命运和悲欢"。毛泽东是语言和行动的巨人,尤其擅长政治修辞,堪称语言大家。1965年9月,毛泽东在给胡乔木改词时,批写道:"要造新词。天堂、霓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