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灰色权力是指领导干部借助公权力的影响力,自己或者通过子女、配偶、亲戚、朋友等在市场中或暗地里经过权力运作,获取、倒卖稀缺资源,进行不平等交易,获得巨额利益的权力行为.灰色权力及其所带来的灰色利益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特殊产物,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加剧了分配不公,激化了干群矛盾.客观地说,造成灰色权力产生和扩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现行体制、机制安排的问题,有监督、制约不力的问题,也有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问题,他们头脑中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思想直接导致了灰色权力观的产生和公权私用行为的发生,从而致使各种腐败行为屡禁不止,各色腐败官员“前腐后继”.因此,找到“官本位”思想这个灰色权力产生的思想根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防止灰色权力的产生和蔓延,对有效防止腐败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官本位”思想的本质 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受传统观念和政治文化的影响,“官本位”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官员是社会中最重要的角色,因为有了官就有了权力,有了权力就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和需要去支配一切.从权力运行的角度看,官本位思想的本质就是权本位,其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内涵:一是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的权力来源于上级,下级必须对上级绝对服从;三是官越大权力越大,可掌控的利益也越大;四是官员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受监督和约束的.在这种错误思想观念的诱导下,本应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权力常常变成了官员炫耀的资本和谋取私利的工具,公权从本质上变成了一种私权,进而给百姓带来伤害,给国家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2.
今日之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不依赖于对于官的信仰),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国家,而官本位的回潮之势,更多的是利益关系的扭曲。见不得光的利益,与权力运行的封闭存在着相互强化的效应,酿成比传统社会官本位更劣质的政治文化。今日之官本位,已无传统社会的责任内涵以及与民众的道德契约,实则是权力不受约束下形成的利益"城堡"。在"城堡"外面,是拼命想进入的汹汹人潮。  相似文献   

3.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3):64-64
现在中国讲真话的人太少,太多知识分子都是犬儒主义。犬儒主义是社会进步的头号敌人,比贪官还可怕。贪官加速体制衰落,犬儒则让体制得以残存。——经济学家许小年2011年李光耀答记者问时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中国是从13亿人中寻找人才,美国是  相似文献   

4.
根据上海4000户一项入户调查,仅有1%的人表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有研究者指出,“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官本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官本位”,作为中国官僚制度中的政治权力关系,是儒家“人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官本位”就是拿当官作为核心价值尺度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把当官作为一种人生追求。有“官本位”思想的人,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官本位的传统的国家,“官面子”之大自不待言。面子最大、最威风十足的“官”,当然要数那些个垄断了第一人称“朕”(秦以前人人可用,秦朝开始为皇帝专用)的皇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官面子大矣哉!从皇帝往下数,各级官员的面子也都大  相似文献   

6.
外刊外报     
正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官员下海潮?BWCHINESE中文网2013年12月18日"官而优则仕"是今天中国对"学而优则仕"的创新,它限制了老百姓下海就能发财的途径,在这一"官本位"没有本质变化的现实情况下,干部能上能下与能进能去完全是空话——这是新时代的精简机构而不是官员下海!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实质,就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政治事务的合作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官民共治.这些年来,包括政治学界在内的中国知识界越来越重视并倡导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治理或官民共治.这决不是知识分子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他们不懂中国国情,更不是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结果,不是西方的"陷阱",不是所谓的"杂音"和"噪音".恰恰相反,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为推动社会政治进步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尽管在官场严重腐败的背景下,学界也难于幸免.但我始终相信,中国知识界中恪守良知、担当道义的大有人在.他们既扎实地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又充分地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贡献于振兴中华的大业,一点一滴地推动着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官瘾     
古老的中国,素有“官国”之称,官国者,官本位之国也。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猪、八民、九儒、十丐”之说,颇能反映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尊贵地位。清谚云,“升官发财”,道出了官与财的关系:要想发财,就要做官,官做得越大,财也就越多。清代法律中,官是享有特权的,官可以不与平民在公堂上对质,可以不亲自在法官面前答辩。  相似文献   

9.
记者和部长交朋友,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起码是心理障碍,因为中国社会历来讲究官本位,老百姓怕官,当记者的也不能免俗。 但是与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吴仪相处,却没有什么障碍,很容易沟通。她的诚恳,坦率,善解人意,古道热肠,很快就解除了你在高级官员面前的拘束。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如果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很赞同吴仪  相似文献   

10.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10):36-36
一个无知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可能还不如一个无知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清华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刘瑜,阐述知识与社会责任感中国的老百姓最恨的是"贪官",可他们心底最佩服的也是"官",如此矛盾的价值观正是官本位文化的千年杰作。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知识分子思想是一个哲学宝库,里面蕴涵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内涵。唯物史观、辨证观、发展观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哲学观。在辨证唯物主受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周恩来成功的获得了知识分子的认同,也成功的团结和改造了中国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2.
政治生态恶化对领导干部成长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官本位思想造成了成长诉求的扭曲、潜规则暗地流行造成了成长规矩的破坏、逆淘汰现象频发造成了成长规律的混乱、"软懒散"风气蔓延造成了成长动力的缺失、圈子文化渗透造成了成长路径的阻塞。对此,要培养政治能力,抵御官本位的侵蚀;完善制度体系,消除潜规则的危害;矫正用人导向,抑制逆淘汰的影响;优化绩效考核,肃清"软懒散"的歪风;发展政治文化,铲除圈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11,(3):118-118
指从事专业性、知识性工作,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建设性地为国家和社会提出影响全局的战略性思维、思想和建树的人员。他们是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人数甚少,作用甚大。201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陶文昭教授首次提出“战略知识分子”概念。  相似文献   

14.
曹林 《领导文萃》2014,(11):29-30
<正>到苏南一座城市讲课,与当地官员交流,虽然这些官员在当地应该都算是"不小的官",可从他们身上看不出什么"官样儿",没有官腔官威,没有前呼后拥。他们自己也说,整天各种忙各种累,自己也没啥"当官的感觉"。一个朋友谈到,好像越是欠发达的地区,官本位意识似乎越浓,当官也越有感觉。屁大的官都威风得不得了,细微的眼色脸色都有人揣摩迎合。一个从苏北调到苏南任职的官员开玩笑说:现在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以前抖一下就有人接大衣,现在抖多少下都没用。  相似文献   

15.
领导职务是国家公务员职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职务序列的部分层次,设置与领导职务相对应的非领导职务,对于拓宽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之间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类公务员的作用,形成科学、完整的公务员职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官本位"等思想的影响,存在着两种对非领导职务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传统上是个崇尚官本位的国家。学而优则仕。从个人角度而言,做官可以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从为国为民角度而言,做官可以兼济天下,造福百姓。今天,做官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做官本是件好事,然而,《人民论坛》杂志调查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结果,使“官本位”思想在国人的思维意识中根深蒂固。现实政治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动机对官位加以神秘化和偶像化,把官位高低、权力大小作为衡量自身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将其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第一杠杆和惟一取向。官场中的一些人对谋取官位使出浑身解数,上演了一幕幕谋官“丑剧”。一、挖空心思谋官。有的干部,在追逐权力上施展的种种招数常常使领导眼花缭乱:一是媚。他们专在领导身上动脑筋、用心计,花言巧语,吹吹拍拍,专说悦耳话,善寻痒处挠,甚至不惜舔痔吮脓。二是恭。他们在领导面前表现得温良恭顺…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官托",是指以捞取好处为目的而替人谋官,在官场不择手段地穿针引线的中间人。"官托"是官场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之一,是官场乱象丛生和病象蔓延的产物。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责任重大,应当带头应对、整治"官托"现象,正用人风气,净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对于领导秘书,议论最多的是秘书当官。因为几乎每位大小不同的领导,他们的秘书都当了大小不同的官。按照中央的严格规定,只有副部长级以上领导干部,才允许配专职秘书。但在我国许多地方,不但市县领导,甚至连乡党委书记、镇长都有事实上的专职秘书。在现实中,被选为领导秘书大都"官升一级",但均不用经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程序,又不属于"破格提拔"。身为有级别的秘书"外放"时,再"官升一级"的现象比较普遍,且不少属于跨部门  相似文献   

20.
官欲,就是为官和升官的动机与愿望。具有强烈的为官欲望,是成为领导角色和促进角色成长的先决条件。然而,在我国,对官欲存在着两种十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官本位意识深入骨髓,从官到民普遍对官职都顶礼膜拜,对为官和升官梦寐以求,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又无不视官欲为极不道德、极不光彩、极其卑污的心理。这样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对抑制蝇营狗苟地追逐官位的行为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扭曲了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