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9,(18):7-7
中国一直在努力推动钢铁产业合并。该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目前居世界之首,去年的钢铁产量约占全球的38%。这一比例甚至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还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产量增加了大约1.2%.而全球钢铁产越则下降了21%。但中国的钢铁产业一盘散沙,生产商多达800家。  相似文献   

2.
葛雯婷 《决策与信息》2011,(10):163-164
本文首先阐述了后危机时代的形成过程,接着运用数据先总体说明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再说明经济危机发生后,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变化。根据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状况,通过分析,总结出几点影响出口的原因。并建立模型,得出我国钢材出口、汽车产量,建筑业总产值与我国钢材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钢铁产品出口影响因素以及计量经济模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取消板坯等钢铁初级产品出口退税,钢材价格一路下滑,而同期钢铁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强力挤压着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钢铁企业要在这一“夹缝”中生存,必须重新审视帮定位现代营销新思维,重视和加缓客户关系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谋求差异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全国共生产钢材38062万吨,同比增加7319万吨,增长23.8%;出口钢材3284万吨,同比增长91.5%;进口钢材1553万吨,同比下降29.1%,净出口钢材1731万吨。假如将钢材折算成粗钢,1-10月,净出口粗钢2514万吨,出口量占国内新增粗钢产量比重超过40%。显然出口的高增长有效化解了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这正是2006年钢铁行业利润增长的主动力,这一动力将持续到2007年。专家预测,2007年宏观经济仍然将会保持较高增速,钢铁需求将稳定增长,但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呈现低迷态势。在美国金融危机初始阶段,钢铁行业凭借多年经营积累,外加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钢铁企业还能承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然而截止到2011年下半年,钢企业逐渐深陷困境,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钢铁企业自身发展受到了上下游市场的双向夹击,钢铁企业正在承受着沉重的经营压力,在这种境况下,钢铁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存货管理直接关乎着企业成本,还决定着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本文先对钢铁存货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钢铁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钢铁存货管理改进措施,希望能为钢铁存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济理论和各国实践均表明,当经济危机发生后,面对外需持续低迷和国内消费不振,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收入和就业机会,从而遏制经济下滑,是应对危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剂药方  相似文献   

7.
梁源  封彦 《管理科学文摘》2014,(33):138-139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行业一直在困境中前行,在这个大的环境下我们的钢铁企业开始转向互联网,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寻求新的盈利模式。笔者认为钢铁电子商务是搭建一个能够进行钢铁交易以及一系列衍生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这并不是简单的钢铁在网上销售。如果我们搭建好了这个平台不但有利于钢铁企业的盈利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还能够给我们的客户带来最好的钢材和服务。目前我国钢铁电子商务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有些钢铁企业建立自己的独有的电子商务盈利点,但还是有许多的企业在探索当中,笔者就钢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滕铁山 《经营管理者》2013,(30):224-225
身为钢铁生产及流通大国,近十几年来,我们的粗钢产量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然而当前我国钢铁仓储物流行业发育尚未成熟,国内钢铁仓储企业多处于"小、散、差"水平,在低层次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惨淡经营,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钢铁仓储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钢铁仓储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浩程 《决策》2008,(12):10-14
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是一场不容犹疑的“急行军”。在其背后,不仅仅是各地面对金融危机与经济下滑时的压力,更有对新一轮发展竞争的考量—如何在经济大调整中获得最佳发展空间,以期在下一轮经济启动时占有先机。  相似文献   

10.
"十五"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已迈进钢铁大国的行列,但钢铁工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尤其是2008年欧美国家金融危机以来,外部出口疲软,内部需求下降,大而不强、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成为国内钢铁的重要特征。面对技术装备、产品组合、市场结构、销售渠道甚至管理手段都相似的特点,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快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由钢铁销售商向钢铁销售服务商转变,是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梅天笑  华重宏 《经理人》2008,(11):148-149
出货量年年增加,毛利率却残酷地下滑。OEM企业如何摆脱低利润区,如何改写生存法则实现软重生? 有别于一般0EM企业面临的尴尬处境,主营消费电子产品OEM的鸿海多年来一直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更在200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OEM企业。  相似文献   

12.
钢铁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国家战略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涨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受到重创,财务风险也随之加大,本文将对中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简单的分析,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周阔 《经营管理者》2013,(30):217-217
中国钢铁行业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经历了跨越式高速发展。1996年中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首次突破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粗钢产量连年增长,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置。钢铁行业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钢铁市场剧烈震荡不已,市场价格急剧下滑,利润空间逐年减少,钢铁行业步入了微利时代。本文作者长期服务于国内特大钢铁联合企业,从个人角度对中国中国钢铁行业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对钢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数据     
《领导文萃》2006,(6):11-11
我国2005年研发经费达2360亿元 2005年我国研发经费为2360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为1.3%。(《经济要参》2006年第23期) 钢铁产量一季度达9000余万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建筑施工材料中的钢铁为例,先导出钢铁采购模式的现状,在各种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劣势,之后提出动态规划这一模式,并且研究了动态模式在钢铁采购中产生的实际效益,以及动态模式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仲大军 《管理评论》2001,(11):37-38
在去年夏天,正当网络经济、新经济炒得最热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看中国经济特点”,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我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提出:还要重视“旧经济”。当时,舆论狂炒高科技、新经济、互联网和风险投资,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新旧经济谁强谁弱?面对这股新经济热,我根据去年上半年的情况,向人们冷静地指出:当前中国价格涨得凶的却是最基础的产品--生产资料,而高科技一类的产品价格却在呈不断降价趋势,互联网甚至只赔钱而不赚钱。这说明人们最需要的还是与吃喝拉撒睡有关的工业产品和生活消费品,这一类产品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已达到多么富足的程度,而是市场十分脆弱,价格波动剧烈,并且具有实实在在的经营空间和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8.
陈中  任晓 《经营管理者》2013,(11):20-20
面对钢铁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国务院近期提出指导意见,要求“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批”过剩产能,5年实现三大目标: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U,产能规模基本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9.
考虑碳交易规制的约束,构建过度自信制造商和减排服务商的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在定制和订购两种减排外包模式下,制造商与减排服务商之间的博弈均衡,探讨过度自信及相关参数对于制造商和减排服务商的决策和期望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减排模式下制造商和减排服务商均存在最优决策。定制和订购模式下,制造商与减排服务商的产量、单位产品减排量及利润随着初始碳排放量与制造商的减排系数增加而降低。除减排服务价格以外,产量、单位产品减排量及利润与减排服务商的减排系数呈反方向变动。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模式下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最优决策、期望利润和实际利润大致也随着过度自信水平的升高而下降。当需求函数满足均匀分布时,订购模式对减排服务商更有利,定制模式对制造商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数量(订货量)内生化的情形下,同时实现其质量和数量的协调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进一步,在产品低质量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情形下,制造商将面临着产品责任(表征制造商对消费者产品伤害的补偿),从而导致"产品责任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质量-数量协调"这一问题。最后,如果核心企业具有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偏好,则这种CSR偏好又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质量-数量协调?针对这三个问题,首先,利用批发价合同构建了一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运作博弈模型;其次考察了制造商产品责任、CSR偏好程度和质量改进效率对其产品质量决策、批发价合同和相应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供应链质量-数量协调问题。结果表明:(1)产品责任不影响产品质量、订货量、供应链节点企业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但制造商批发价随产品责任的增加而增加;(2)随着CSR偏好程度的增加,产品质量、订货量、零售商经济利润、供应链系统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随之增加,而制造商经济利润随之减小;(3)质量改进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产品质量、订货量、零售商经济利润、供应链系统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4)一个由数量折扣契约和质量改进成本分担契约共同构成的协调机制,可以有效的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其中,产品责任将促使数量折扣契约中产品批发价的增加和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比例的减小,而CSR偏好程度的增加将促使数量折扣契约中产品批发价的减小,但不影响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