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治形势尚未明朗化的时期,半知识分子总是最有影响的人物。在军队,毛泽东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半知识分子的特征。毛泽东不愿参加学生组织不只是因为自己年龄大,而且还是因为他对教育一直存在着矛盾心理。毛泽东担心学校生活对他的影响。作为毛顺生的儿子,他比自己所期望的更像一名有教养的绅士。他喜欢那些没有文化的士兵把他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读书,正如他自己所言,“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 毛泽东读书的领域十分广泛,无论是在战争环境下,还是和平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一生重视到群众中、到社会基层去调查研究。1941年,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方法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了第二篇序言。这本书是毛泽东从1927年北伐战争至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这一时期所作农村调查的集子。毛泽东很重视这本心血之作。第二篇序言的重要之处是提出了"眼睛向下"的调查研究方法。他提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陈独秀喜欢毛泽东的韧劲:"我喜欢湖南人的奋斗精神。"毛泽东追忆陈独秀:"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他对我的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毛泽东说,陈独秀是思想界明星青年毛泽东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他在读过陈独秀的《今日之教育方针》后,深受启发,写下《体育之研究》。他的老师杨昌济读后,十分赞赏,将此文推荐于陈独秀,并发表于《新青年》,这是毛泽东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此文与陈独秀的《今日之教育方针》如出一辙,都提倡武勇刚强的世风和朝气蓬勃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读到胡松涛的《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该书仿佛画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语言地图",引导人们去巡看毛泽东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一些突出"坐标",因而也会勾起人们对现当代中国话风文风的万般思绪。毛泽东风云一生,立志改变,事实上确实改变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看起来不是那么轰轰烈烈的话风文风,就是他用力甚多的一个领域。他年轻时学师范,想改革教育,认为"非将国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善做文章,喜欢在文武两条战线上与蒋介石斗,因而在他的“英雄时期”,也伴随着几个会做文章的秘书,像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等等。胡乔木晚年组织一些人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以毛泽东为中心写作回忆录,回顾四、五十年代毛泽东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韩璐 《领导文萃》2011,(Z2):88-91
许世友曾说:"党内除了主席,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而在毛泽东的记忆中,与张国焘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刻。任何一本中共党史,都跳不过张国焘这个名字,他在历史上的功绩和错误都无比鲜明,有文章用A面和B面来解读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侯磊 《领导之友》2014,(4):32-34
正我们党是靠调查研究起家的,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调查研究的一生,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在新形势下,这个传家宝不能变、不能丢。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干事之需、成事之道,是治党兴国的重要法宝。登上领导岗位的同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必须做足做好"调查研究"这门功课,让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发挥现代功用,让调查研究成为自己行动的自觉和工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袖,毛泽东高度重视公文在指导革命、推动建设中的作用。他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公文。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1964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严厉指出:"有的人,自己不写东  相似文献   

10.
永芳 《领导之友》2014,(12):51-52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其一生中与报刊有着不解之缘,不但喜欢看报,而且热衷于办报、买报及为报刊撰稿、题写报名等,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报刊,并利用报刊了解天下大事,指导工作。订报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全校只订了2份报纸,因为报少人多,毛泽东就自费订了1份。他的父亲知道后,说他"浪费",但毛泽东仍从牙缝里挤钱订报。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蒋经国一生的信仰分裂,史论无法将其完整归纳。叛徒、信徒、使徒?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称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无法归类"。他的一生都是在否定与背叛自己。他在15岁时,参加五卅运动,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而他的父亲则是当时政府的一个头面人物。这个激进的革命青年,受吴稚晖启发,前往苏联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在他的一生中,读的时间最长遍数最多、读得最熟的一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间是1920年,毛泽东时年27岁。这本书他一生反复读过多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都能背下来。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同志选择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正皮定均(1914-1976)将军是全国人民心目中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他能征善战、屡建奇功,为中原地区的对敌斗争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始终坚持敢讲真话,又被称为敢讲真话的"严将"。在他的心目中最容不得假话,他一生像仇视万恶的敌人那样仇视假话,也像战胜敌人那样战胜了"假、大、空"。广大的人民群众热爱皮定均,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热  相似文献   

14.
正粟裕一生从人民利益出发,顾全大局,谦让不争,只讲贡献,不思索取,勇于放弃,敢当配角,"二让司令员、一让帅"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传为美谈,为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组织、对待自己、对待名利,树立了榜样,立下了标杆,给领导干部深刻的启迪。1955年,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给这位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心腹爱将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  相似文献   

15.
治理黄河一直是毛泽东牵肠挂肚的一件事.他不仅在著作中多次提到黄河,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次提到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但始终未畅游黄河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萧何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过得十分辛苦。他大智若愚、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他用破一生心,为自己"找准了位置"。  相似文献   

17.
正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齐奘,蜚声世界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一生为人低调,有人说他胆子小,也有人说他怕惹事,因为他总是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此,他学会了说"不"。  相似文献   

18.
1973年的冬天,就在毛泽东写最后一首诗《读〈封建论〉呈郭老》几个月以后,毛泽东让护士长吴旭君拿出一个卷宗,里面是他一生的全部诗作。他让吴旭君用毛笔全部抄写了一遍,然后,亲自一一核对,对其中的一些诗文又再作了修改。 他想为后人留下一套诗词定稿。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马背上总是驮着书。只要一有空隙,他就手不释卷。在延安时期,他动员大家说:“让我们来一个读书  相似文献   

20.
苏永通 《领导文萃》2009,(11):88-93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逢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