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78-84
为了重新认识孔子诗学理论,将出土文献上博简《孔子诗论》与传世文献《说苑》对比分析。分析认为,《说苑》引《诗》内容与传统理解中的孔子诗学理论相和,而从上博简《孔子诗论》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诗的解读虽然有其实用性、功利性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从诗本身的意旨出发,揭示诗的文学艺术特质和诗人自身的情感抒发。从《孔子诗论》到《说苑》引《诗》,诗的教育功能与诗的艺术功能并重发展为偏重于对诗的教育功能阐发,对《诗》解释路径的发展趋势是清晰的。 相似文献
2.
吴建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89-9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孔子诗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字考释也是研究的一部分。简文整理者对"文"、"唯"和"词"等字的隶定欠妥;对"攻"、""等字则未能作出考释。属于这两种情况的字共有19个。这些字的考辨要借助于字形分析和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大多数学者仍倾向于将上博简《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看作是一个系统的东西。本文将上博简《诗论·总论》与《诗大序》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二者论诗旨归不同,具体阐释也有诸多的差异,因此将二者等同起来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5.
吴婷婷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105-109
上博竹简关于孔子诗论资料的整理使孔子诗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论语>与<诗论>二者除形式上有所不同外,其本质内涵都是如出一辙的.<诗>在孔子眼中并不是作为文学作品来研读的,它主要是用来修身养性,达政专对的,作为孔子"内圣外王"的政治工具,伦理教化的手段,因此孔子诗学的本质是功利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7.
吴迪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学者们对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第十简的释读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第十简中的“童而皆“当读为“憧而谐“,本文拟将《诗论》与《诗论》所提到的篇章结合分析来释读此简。 相似文献
8.
《孔子诗论》的思维方式与孔子诗教的政治伦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27-29
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中诗章的解释与《论语》所引"诗"的分析,认为孔子将诗进行了政治和伦理化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孔子诗教的这种功能与类喻式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认为除了价值观外,这种思维方式是诗教之有政治伦理功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吴迪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3)
学者们对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第十简的释读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第十简中的童而皆当读为憧而谐,本文拟将《诗论》与《诗论》所提到的篇章结合分析来释读此简。 相似文献
10.
金前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1):16-20
上博简《孔子诗论》所见"礼"不多,总共只出现四次,分别用在《清庙》、《大田》和《关雎》的评论中。笔者在考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为,"礼"在这几处评论中分别被赋予了"礼仪"、"礼制"、"礼制思想"、"礼治"、"礼俗"和"中和思想"等含义。《孔子诗论》通过用"礼"论诗,表达了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但在具体论述时,不是断章取义,而是就诗论诗,较好地揭示了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玉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3):108-110
孔子作为春秋以远官方文化的忠实维护者,对春秋时期的诗歌、音乐、舞蹈有着深入的认识,并对后世文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孔子象征诗学观的来源及其象征诗学观的具体表现来论述孔子的象征诗学观。 相似文献
12.
梁韦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2):18-24
由楚竹书孔子论诗来看,过去人们关于《诗经》的一些争议和疑议可以得到澄清。孔子只按风雅颂来讲授诗的思想内容,而未言及赋比兴,可见赋比兴并非诗之“异体”;关于雅命名之意义的说法中,《毛诗序》讲的合于编诗古义;竹书证明,司马迁关于孔子整理诗的说法是可信的,《毛诗序》与司马迁关于孔子编诗之义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3.
徐道彬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2):125-130
戴震反对前人舍《诗序》而论《诗》,以毛、郑为“陋儒”,定郑、卫为“淫诗”的作法,肯定了《毛诗序》为子夏之学,即使非其亲为,而其中之师承当不诬;并且认为,“变风变雅”也如“正风正雅”一样,同样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与“里巷狭邪”,淫僻烦惑之事毫无关系。由今日出土的材料可见,戴震所言与《诗论》的意旨极其相近。以《孔子诗论》与戴震治《诗》的基本观点作比较,说明了戴氏的《诗经》研究著述对今日的《诗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诗论》也为研究戴震的治《诗》成就出示了证明。 相似文献
14.
雷抒雁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95-97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个诗歌总集,是一个民族从远古发出的第一段歌唱的旋律,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诗经>的解读要从儒家的那种道德、修身的角度中解放出来,从民歌的角度理解"国风".对现代人来说,要以诗心翻译<诗经>,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是唱谁的,谁唱的,唱什么东西,让<诗经>真正回到"诗"上去. 相似文献
15.
《诗经》的教化功能及诗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树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58-6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诗经>的接受和解读,又奠定了我国古代诗学的基石.本文从哲学层面,对<诗经>的社会功能与文本意义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瑞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中国是一个多灾国家,灾异对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一直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诗经》中不乏对自然灾异的描写,这些记载可以说是对灾异的形象而生动的再现。检索发现,《诗经》中涉及自然灾害的诗歌达到36首,占305篇总量的十分之一强。这些灾异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学性较上古灾异诗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韩国古典诗话秉承儒家诗教,认为诗歌有很强的社会作用,强调诗歌要为社会现实、为政治服务,要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作为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8.
刘冠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13-17
《诗经》中写水的有60多篇,着重揭示了上古时代以水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构筑了中华先民的生态学,主要内容可分为生态崇拜、生态评估、生态保护、生态和谐、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19.
关于《齐风·东方未明》一诗的本义历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探寻《诗经》的本义有着重要意义。《齐风·东方未明》一诗应是一位女子怜惜其丈夫的诗篇。她通过讽刺官府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致使其作为小官吏的丈夫终日忙碌,早晚不得按时休息,从而表达她对丈夫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