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于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问题不自今日始。鲁迅早在1927年就对曹操作了适当的评价,他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脸的奸巨,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袁良义在1958年11月《光明日报》发表了“曹操论”。此后,王仲犖著有《曹操》一书,陈显远创作了《孟德献刀》。他们都一致把曹操肯定为正面人物。郭沫若在今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中文提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1959年1月25日,郭沫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提出“替曹操翻案”,重新评价曹操算起,那么,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曹操研究,到1988年底为止,正好已走完了她的第30个年头。30年来,曹操研究,始终步履蹒珊,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苦行。1989年是郭沫若发起“曹操翻案”讨论30周年,值此纪念之际,有必要对曹操研究的历史进行认真的回顾与反思,以期进一步开创曹操研究的新局面。封建时代,人们对曹操的认识,对曹操的评价,在过去各个历史阶段,并不一致。但就总的倾向而言,曹操始终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鲁迅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称他是一个“英雄”。这首先是因为曹操冲破了东汉以来“以族举德”,“以位命贤”,看“门第”“世资”察举,征辟制的束缚,提出了“唯才是举”、任人为贤的用人主张,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他完成北方中国统一的基础。一曹操“唯才是举”的路线,概括起来有下面一些内容和特点。一、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选拔人才不讲究门第、地位,突破了东汉以来“选士而论族姓阀阅”的限制。所以在曹操部下“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如汝南太守满宠出身子郡督邮,并  相似文献   

4.
略论“为曹操翻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肯定郭老在1959年提出“为曹操翻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后指出“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片面的。作者认为,只有对“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给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才可能在曹操问题的认识上逐步地取得一致,从而更好地开展《三国演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曹操的杂言诗,约占其诗歌作品的三分之一,数量不多,就诗歌的内容上看多为游仙诗。虽然学术界对曹操的杂言诗也多少有所涉足,但对曹操杂言诗的创新问题所论寥寥。本文主要从曹操杂言诗与汉乐府诗的关系入手,着重探讨曹操杂言诗在汉乐府诗歌基础上的两种形式创新问题,力求达到更深透地了解曹操杂言诗的特点及反映出的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1975,(1)
公元208年,当曹操在赤壁战败退到巴丘时,慨叹说:“如果郭嘉还活着,决不会叫我落到这步田地。”接着又大为叹息:“哀哉奉孝(郭嘉字)!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三国志·魏志·郭嘉传》注引《傅子》)从曹操的这番话可以看出,郭嘉是曹魏集团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在赤壁之战以前佐助曹操大体完成北方统一的重要助手。郭嘉(公元170—207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  相似文献   

7.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过程中,曹操、孙权、刘备原是三支弱小的力量,但后来为什么会成为强者、大者,终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呢?应当说,知人善任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就人才学上的某些问题谈谈曹操、孙权、诸葛亮的不同得失,以便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全国史学界对曹操问题的讨论,本刊1959年第四期曾作了一次综述。最近两三个月来各地报刊又发表了几十篇讨论曹操问题的文章,绝大多数肯定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正面人物。争论主要是集中在黄巾农民起义的目的问题、曹操的屯田政策问题、曹操是否是民族英雄问题以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等问题,为了便于读者对曹操问题讨论的参考,将争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撮要予以综述: 黄巾农民起义的目的问题在曹操与黄巾农民起义的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是反对郭老论点,一是基本上同意郭老论点。比较多的人不同意他的“曹操虽然打了黄巾但没有违背黄巾起义的目的”以及“把黄巾进行组织化”的论点。如罗耀九指出:农民起义的目的是希望有属于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人物,向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不过很多人只知道小說或戏剧中的經过艺术加工的曹操,而根据历史記載,曹操究竟是何等样人——对此并不怎么了然。应該承認,这两者之間是有区別的。在文学艺术領域里,曹操是奸訐的典型、是个十足的坏人。从史学的角度来研究曹操,却不能完全否定他。用馬列主义观点,正确地估价曹操的功过和他的历史作用,曾成为一种客观需要。王仲犖先生就钻了这个“客观需要”的空子,于五六年十一月出版了“曹操”一書。虽然他也为自己提出給曹操以“恰如其分的适当的評价”(見  相似文献   

10.
黄开军 《殷都学刊》2011,32(1):52-58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的典范,曹操是《三国演义》重点突显的反面人物。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屡次掀起为曹操翻案的热潮,无不指《三国演义》为丑化曹操的罪魁。小说中曹操的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的确有所出入,但小说并没有丑化曹操,演义中曹操的劣迹、罪行都有史料依据。相反《三国演义》在详细描述曹操的征战、治国、齐家诸活动时,客观上对其进行了美化与拔高。为曹操翻案的无病呻吟的奇怪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受中国特定的政治、社会气候影响,并不是学术自由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苦寒行》是曹操于建安十一年征讨在壶关的高斡时所作。诗里有这样一句:“思欲一东归”。 笔者所见到的各家关于“东归”的注解大都是说诗人曹操想回他的故乡谯郡,我以为是不妥的。从载有壶关和亳县的地图上可以看清两地的地理方位:由于两地的经度距离近而纬度距离远,形成了一个东南、西北方向的对角。如果曹操从西北方的壶关,回到东南方的谯郡,叫作“东归”,实在牵强得很。再说,作为当时全军最高统帅的曹操,为什么忽而想起要回他的故乡谯郡呢?其实,“东归”是在用典,有《苦寒行》中的“悲彼《东山》诗,……”为证。《东山》中有这样两句:“我东曰归,我心西悲”。《苦寒行》中的“东归”是“我东曰归”的简缩,它脱胎于“我东曰归”。且“东归”和《东山》  相似文献   

12.
曹操的散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了针对东汉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弊端的革新精神,体现了曹操在统一大业中“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和人才观,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局面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可谓真实地记录了曹操一生的思想和言论。曹操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前代散文的某些陈旧的传统,其主要特色表现为清峻和通脱,对当时和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曹操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七子"的作品,可以发现"七子"在归顺曹操后,既有热情洋溢的颂赞之作,同时"七子"也有反映郁闷心情的作品.对曹操的颂赞也是"七子"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而郁闷心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引起.本文主要就这两个方面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4.
汉魏天下大乱之际,曹操用武力消灭诸雄,统一北方,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曹操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同他十分注重历史经验分不开的。曹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的很多知识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曹操非常喜欢读书,即使在他来往征战、戎马倥偬之际,也未有片刻懈怠。史书说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曹操自己也承认“好学明经”。不仅如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曹操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对其形象的评判从古至今褒贬不一,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使小说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雄.曹操在性格上的繁复、能力的全面、正邪的杂糅等诸方面,显出其最难被人盖棺论定的丰富和庞杂.我们努力从历史的和艺术的角度去重新解读曹操.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曹操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至死于斯。社会环境造就了曹操。他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少即习武,“博览群书,特好兵法”。长而为尉,即亲武事。既迁典军校尉,适董卓乱起。自此,鞍马劳顿,倥偬一生。战争的实践,加深了他对历代兵家、特别是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从而发展了兵法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最终他成了一代军事大家。曹操的军事思想,是祖国军事思想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三国志》注引晋人孙盛《异同杂语》说,曹操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记载,曹操作《〈孙子兵法〉注》二卷、《〈孙子兵法〉集解》一卷;《〈太公阴谋〉解》三卷;自撰兵书有《续孙子兵法》二卷,《兵书接要》十卷(另有三卷本),《兵书略要》九卷,《魏武帝兵法》一卷。还有的记载说,曹操曾撰有《司马法注》。上述著作,有的可能是同书异名。但整体可见曹操确曾有过不少兵法著作。这些著作在唐代以后大都失传了,仅有个别著作留下残文。我们现时所见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及他本曹操文集中相当部分是军事性的,这些军事教令,极大可能是魏晋时人所辑曹操兵书中的内容。 曹操作有《孙子序》。历代学者据此认为,现存《孙子》十三篇,就是曹操整理删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躬耕地向来有南阳、襄阳两说。持襄阳说者的主要理由是:历代文献均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诸葛亮躬耕于襄阳城西20里之隆中,属邓县,邓县归南阳郡管辖,宛县为曹操势力范围,如果诸葛亮隐居于此,刘备不可能前往曹操占领区自投网罗。历史文献证明,三国时隆中不归南阳管辖,而诸葛亮躬耕之地亦非曹操占领区。且刘备屯兵博望,要短期内三顾草庐,路程必然不远,这只能是南阳而非襄阳。  相似文献   

18.
自今年四月份以来,广州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部门即组织有关曹操评价的讨论,目前,讨论已逐渐深入,由对曹操的评价进一步接触到东汉社会性质和黄巾起义的作用等问题。四月间华南师范学院史政系师生举行了两次座谈会,就曹操的屯田与锄豪强的历史作用、曹操在建安文学高潮中的作用等等广泛开展了讨论,并在系刊“东风”上出版“曹操问题讨论专辑”。中山大学历史系于五月间举行了两次关于曹操评价问题的讨论会,该系教授戴裔煊应  相似文献   

19.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如人们所熟知,他的主要对手是袁绍。但是,过去他们不但不是敌人,而且是亲密的朋友,并结成以袁绍、曹操为代表的政治集团。曹操在前期政治生涯和军事斗争中能够取得胜利,所依靠的就是这个政治集团,袁绍更是有力的支持者。应该说,曹操的起家,主要是依靠袁绍的助力,本文即试图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施建军 《江淮论坛》2003,(2):127-130
传统的、现实的以及诸文土自身的种种因素,决定了曹操不可能优遇文士.但他网罗文士,还有方士,实在是一时之胜算,这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诸文士归依曹操,多是欣然而来,满怀期望而来,而曹操对待他们,虽不至于以倡优畜之,也凿然没有怜其才而大用之.诸文士志不获申,郁结幽怨之意自然发于诗文.本文以曹操与诸文士之间的关系为纽带,对学术界若干成说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