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的德治思想由性善论、天人观、民本思想、仁政学说等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性善论是其理论前提,天人观是其哲学依据,民本思想是其思想核心,仁政学说是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德治思想家 ,他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他的一整套德治思想体系。他认为“以德治国”的关键在于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 ,核心是获得民心 ,争得民众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的德治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仁政”思想是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基础,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的建设、道德建设等各方面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仁政"理论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地主阶级专政的特殊理论形态.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孟子"仁政"理论的内涵,揭示了其理论体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仁政”,简言之即以仁义为本 ,以德政治天下。但这一学说在孟子的政治理想中 ,先天的理论破绽是其在实践中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而诸侯的先“王”后“圣”与他先“圣”后“王”的背道而驰的价值追求则形成了其“仁政”理想的第二重困境 ;欲为王者师的传统心态和不得不行臣道的现实环境是其实践理想的第三重困境。正是由于这三重困境的存在 ,才使得孟子的仁政在当时无法践行  相似文献   

6.
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追溯它产生的思想渊源,其以上古及三代礼乐文明德礼相依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内在精神资源,而以孔子的“仁学”和“德治”思想为直接传承,在这一传承过程中,曾子和予思的儒学思想则成为不可缺少的纽带,曾子修齐治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子思的中和、致诚之道及民本思想为孟子仁政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仁政学说是孟子、朱熹政治思想的核心。面对各自生活时代的迫切要求,两人在仁政的理想目标模式、以民为本理念的贯通等方面做出了相近的阐述,表现了共通的思想旨趣。但是在仁政说的理论依据以及具体实施手段上又存在着差异。比较二者的异同,人们可以对仁政模式多些理解,并赋予它以现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孟子的仁政体系有套完整的执政理念,但其在霸道的现实政治面前却并不被君主所采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王道理想与现实政治在执政目标、用人观、民众观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执政目标上,孟子追求圣王,而君主追求王圣;在用人观上,孟子主张启用贤士,而君主却希望招揽善战的武士和发展经济的谋士;在民众观上,孟子要求君主与民同乐,而君主却热衷于独享其乐.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仁政",即以仁义为本,以德政治天下。然而,先天的理论破绽是其面临的第一道难题;诸侯先"王"后"圣"与他先"圣"后"王"的背道而驰的价值追求构成了其"仁政"理想第二重困境;欲为王者师的传统心态和不得不行臣道的现实环境是其实践理想的第三重困境。由于这三重困境的存在,使得孟子的仁政无法践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孟子)中涉及的仁政。其主张:第一,提倡以王道统一国家,以仁政治国反对战争;第二,主张人民应该具有维持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第三,主张薄赋轻税,减轻人民负担;第四,主张统治者遵守农时,给民众以生产时间;第五,主张兴教化,兴孝悌,老有所养;第六,反对统治者奢侈浪费。  相似文献   

12.
孟子继承孔子的仁学思想,创立性善论,并提出"仁义礼智"为仁政之"四端",从内在性上深化、超越了孔子的仁学,并将其扩展到政治、经济领域.他将孔子的仁的观点诉诸"不忍人之心",并由此论性善,由性善论天与命,提出"民贵君轻",以"仁心"行"仁政"的治国理想,从而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追溯仁及仁政的由来,说明仁政学说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政治理想是实行"仁政"。在孟子看来,"民"是实现"仁政"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仁政"理想的核心和检验标准。孟子认为,只有保证"民"的五项基本权利,才可以行"仁政"。孟子所主张的民所应该有的五种权利,已经部分包含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公民权。在当时条件下,孟子重视"民"的权利与地位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十分丰富,"仁政"思想、"重教化"思想、"明君"思想、"民本"思想、"举贤才"思想、"礼刑并用"思想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这些思想,可以成为我们今天以德治国方略的思想来源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子继承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结合战国时代特定的文化精神,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主要表现为"仁政"的社会理想、"性善"的道德思想、"浩然之气"的个性文采.他认为,主观与客观、社会与道德之间具有着内在统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善"不仅是"仁政"的人性基础,也是"浩然之气"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代表。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孟子为实现他的仁政、王道的社会理想去游说诸侯,伴随着他的游历过程,孟子不断地对其所主张的仁政学说进行丰富和发展。性善论是孟子为了支持他的政治主张所做的人性论的创新,和性善论相结合也是他的仁政理论最后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 第一次提出"仁政", 并把仁政思想发展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在当时虽没能实现, 但在今天, 我们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一思想, 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党的建设、社会权力行使主体道德完善等各方面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学者对《孟子》的成书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其一,该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合著;其二,该书由孟子自著;其三,该书由弟子追述而成。孟子的仁政主张、性善论和教育观,表现出孟子率直的个性和重教思想,这跟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一脉相承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