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本文主要从文化这一侧面来研究《白鹿原》的“史诗”性。《白鹿原》对中国文化的反映是全面而丰富的 ,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剖析深刻而细致 ,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它还反映了 2 0世纪中国新旧文化的激烈冲突与斗争 ,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马福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5):99-103
《天下》月刊的译介出版活动,践行了该杂志"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西方之间更好的文化理解"的文化宗旨.它通过多元化的出版选材,跨专业、多元化与国际化的中外译者和撰稿人群体,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合理完善的编辑发行体系将中国文化成功地传播到西方.《天下》月刊译介中国文化的成功之道为我国当下期刊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也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在这里是本色的——《白鹿原》论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杨柳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3):39-46
《白鹿原》描述了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社会结构和礼俗形态,挖掘了传统文化的“仁义”精神、“济世”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示了本世纪前半叶传统文化在白鹿原这块文化沃土上从振兴到受挫再到退缩的历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在白鹿原五十年间的发展过程是其两千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年,晚至唐朝传到日本等近邻,新航路开辟后始传向欧、美等远邦;西方《淮南子》全译本的出现更是迟至21世纪。2003年由加拿大学者查尔斯·白光华领衔翻译出版的首部法语全译本、2010年由美国学者约翰·梅杰领衔翻译出版的首部英语全译本及其2012年的精华版,在《淮南子》远播欧、美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白光华为研究《淮南子》及中国传统思想还一度游学台湾,受到台湾《淮南子》研究大家于大成教授的点拨。香港语言学家及翻译权威刘殿爵教授也为《淮南子》的对外译介和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5.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90-196
《论语》与《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译介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这些国学经典在日本的译介状态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引入历史视角的同时,侧重于对这些国学经典的当代日本译介状态尤其是优秀译本进行考察,并指出无论基于文化传播的规律或是历史的事实,经典译介主体的最佳选择应是具有多变文化体验和修养的日本汉学家。 相似文献
6.
张义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5):106-112
《老残游记》在英语世界经历了作品的英语翻译、中国文学史类英语著述中有关作品的一般性介绍、文本的英语研究等多种跨文化传播形式。它们合力提升了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范围与接受效果。《老残游记》的英语翻译为英语世界的读者与研究者提供了直接的文本阅读依据,而中国文学史类英语著述中有关《老残游记》的简要介绍则有有助于英语世界对于作品背景与内容的初步了解。两者构成了作品在英语世界跨文化传播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老残游记》的英语研究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的多角度解读提供了“他者”的参照视角,反映出英语世界的研究者对于作者与作品跨文化阐释的独特立场,更是作品在英语世界传播进程中逐步深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中的建筑意象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民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20-122
建筑是文化的表征和记录 ,不同的文化在建筑上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它的痕迹。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主脉 ,它在建筑物上刻下了更深的印记。《白鹿原》是集中展示儒家文化的文学作品 ,作品中描写了儒家文化特有的建筑形式或能体现儒家文化的建筑形式 ,如书院、学堂、祠堂、宅院、坟茔等。这些建筑意象 ,渲染着儒家文化的浓厚氛围 ,确证着它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实存 ,在作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秀川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12
电影《白鹿原》中反复出现的麦田画面,暗示了影片原乡特质的农耕文化背景。而其持续地凸显麦田背景下诸色人等的身体的规训和惩戒、反抗和革命,更是意图以直观但深邃的方式表达个体与宗族文化的深层互动。麦田中的身体则因承载了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内在冲突,经由电影简化、剥离的美学实践而转化为一种革命和被革命的意象。 相似文献
9.
徐其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1):30-41
<白鹿原>的环境、情节、人物均"文化化"通过淋漓尽致的民情风习、神话传说、村社建筑和日常生活描写营构了乡土气息与时代氛围交融一体的文化环境;将传统文化内部正负优劣冲.突、个人本位文化与阶级本位文化冲突浓缩到白鹿村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形成辐射状结构网络;塑造了白嘉轩、朱先生以及鹿子霖等传统文化人格,鹿兆鹏、白灵、鹿兆海等现代文化人格,黑娃、田小娥等游离、介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至真至情的人格,藉以打开民族文化库藏.小说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主题展开,感情与理智不完全统一,感性状态的描述与理性状态的思考存在某种悖论,思想意蕴广博、深厚、复杂、纷繁,给批评家提供了宏阔的解读空间.文本矛盾合成<白鹿原>的文化内涵,批评歧见合成<白鹿原>的价值论定.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其突出特点是以家族文化演绎民族传统文化,揭示"民族的秘史".道德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小说主人公几乎具备了传统文化的一切美德重仁义、讲宽容,仁爱天下、为政以德,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注重私德,注重人生境界修养等.传统道德文化面临挑战,有的死亡,有的步履维艰,有的正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11.
男权主义对封建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鹿原》中的"安土重迁"思想和"忠孝"观念都与之相关。对男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起着重要作用的"孝"与"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小说中也有明显体现。 相似文献
12.
彭萍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6(2):105-110
太极拳是中国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美学思想以及养生和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文化译介与传播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通过思考和探讨新时代太极拳译介与传播的意义等,提出其译介与传播的路径:多方参与译介与传播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译介;太极拳术语翻译定名;多种翻译策略并举;多模态、多媒体译介传播;培养更多相关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3.
乔洪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55-157
译介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比较文学研究中最有活力的学科之一。本文以李良民的《牛虻》译本为例,从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三方面,阐述了译介学理论在其翻译中的应用以及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尹季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3):48-49
对家族题材的开掘,一直是历代文学家关注的焦点.<白鹿原>浓缩了关中地区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家族文化的矛盾性.作者审视宗法伦理时,陷入了"二难"境地,表现出对"文化重建"的困惑与焦虑,这样给作品增添了厚实感. 相似文献
15.
成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2):143-147
文化意象的产生、传承、积淀与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历史、文化紧密相关。不少文化意象在本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到了其他民族文化中往往就会发生淡化、消隐、变形、扭曲、遗失等各种拓变。在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究竟怎样拓变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拓变值得思索、探究。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几种常见的文化意象为例,分析了文化意象在文学翻译中发生各种拓变的情况,并归纳总结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任现品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4)
作为生成于具体时空的历史存在,呼应政治的<创业史>和揭秘文化的<白鹿原>构成一种鲜明对照;作为审美性文本,<创业史>无意间流露出了政治变革下不变的传统伦理面孔,<白鹿原>充分呈现了政治威力对民众心态及宗族制度的冲击,显示出了作为文学所具有的广泛性、整体性特征,构成了一种相互印证关系;作为中国文学的当代展开,二者都触及到宗族制度、内圣外王等文化特质,流露出与传统伦理文化的血脉承传,构成了另一层面的相互印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傅强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70-72
儒家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主导思想,在其存在的两千多年间,形成了引人向上、促人为善的良好价值体系,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其落后的家族伦理等思想却严重地抑制了社会的发展,导演了白鹿原上的一场场悲剧。黑娃的反叛,是为儒家文化落后的家族伦理思想敲响了丧钟;而反叛的失败,是对儒家文化具有民族性精神的肯定与崇拜。 相似文献
18.
董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65-68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不可多得的含义深刻的作品,它体现了作者对传统道德文化回归的深切渴望,但同时又流露出作者对传统道德伦理的矛盾心态.小说中田小蛾等女性形象的塑造正是这种矛盾心态的体现,作品一方面表现她们在伦理道德束缚之下的不幸命运,一方面又以传统的道德伦理为准绳来审视和评判她们,使她们成为回归传统、重塑道德的理所当然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9.
连杨柳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1):27-32
《白鹿原》艺术地绘描了白鹿原人生活的历史轨迹,婚丧嫁娶、天灾人祸是其叙写的重要内容;《白鹿原》把重大历史事件溶解在生活的河流里,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反映;对于白鹿世界,《白鹿原》未作经济学的裁定和政治学的处理,而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展示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白鹿原》不象瓶装品那样精纯,也不靠标签抬高身价,它象散装的葡萄酒那样,以其原计原味.赢得读者。 相似文献
20.
吕作民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4):81-82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获得了代表一个时期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茅盾文学奖,并被权威机构和权威评论家评为二十世纪百年百部优秀文学作品之一。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寻找作品在关中文化的沃土中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品格,借此发现《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审美特征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