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阿莲 《当代老年》2006,(8):11-11
我认识一位86岁的老人,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是一位备受儿女尊敬的老人。最近在拜访这位老人时,她说的一句话令我很感兴趣。她说:“老人要受到儿女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儿女,要敢于向儿女道歉。”  相似文献   

2.
徐莉 《老年世界》2010,(14):6-7
儿女双全在身边,老人却住在养老院——遇上这样的情况,人们除了会叹一声“老无所依”,恐怕还要狠狠地骂一句“儿女不孝”。可是,当眼下越来越多的老人独自在家中守着饭桌,深夜硬撑着等待儿女回家,工作忙碌的儿女为父母精心选择一家养老院,真的还是一桩“不孝”的“罪行”吗?  相似文献   

3.
大雁 《老人世界》2011,(12):24-26
两位老人黄昏恋,儿女们为了财产坚决阻拦。为了儿女,两位老人只能委屈求全过起了“走婚”的生活。即便如此,仍被儿女们像防贼一样防着,房产证、户口本、存折都被儿女们“保管”着。  相似文献   

4.
章法 《老年世界》2006,(20):14-16
一曲《常回家看看》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家、对亲人的爱,更是唱到了无数老人的心坎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儿女却很难回趟“家”,很少与老人一块吃顿饭,拉拉家常。一些老人无奈之下走进法院打起“精神赡养”官司,不要儿女钱物,只要儿女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5.
李海清 《当代老年》2008,(12):11-11
将“精神赡养”纳入地方法规,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强调儿女常回家看看的重要性,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除了物质上保障老年人正常生活外,精神赡养也万万不可缺少,老人希望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儿女应该尽可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为什么在许多家庭里变成了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是“家风不好,家教不严”。  相似文献   

6.
江玲 《老年世界》2009,(3):30-30
老人总是对儿女无私奉献,尽心尽力地关照儿女以及孙辈的生活,不给自己留半点退路,结果,很多老人把自己逼进了困境,晚年生活在经济上穷困潦倒、精神上痛苦不堪。“人无远虑,则有近忧!”老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留后路,在健康上、老窝上、金钱上都要留一手,自己给自己“留”出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7.
背景一:据2009年4月21日《江西日报》报道,仅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包家花园社区,“空巢老人”就有20多户。该社区的陈莉萍主任告诉记者,具有心理问题的“空巢老人”在他们社区不止一位。“社区里有位王秋妹老人,因为儿女工作在外,长时间不回家,  相似文献   

8.
魏琦 《老年世界》2006,(21):18-19
不少老年朋友受“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认为儿子才有赡养自己的义务,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即使来赡养自己也是尽孝心而不是尽义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普法的深入,这种观念得到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儿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不仅如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除了亲生儿女外,在特殊情况下,还有些人对老人有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9.
汪代华 《当代老年》2009,(12):11-11
近来读报,常常被老人频出的“怪招”吸引眼球:大连市一对老年夫妇,退休后月收入5000多元,为了让儿子能常回家看看,竟采取“发工资”的办法,每月发给其2000元“看望费”;黑龙江一位老人在邮局花钱订购“敲门声”;某地老人为了能让儿女回家看看自己,经常装病到医院住院……  相似文献   

10.
心利 《老年世界》2009,(21):21-21
“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曾经是老年人认定生活是否幸福的一种标准。随着儿女自立和人口的流动,“空巢老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多少老人曾为此嘘叹落泪。然而随着近两年社会养老机制的完善,一些老人开始主动选择独享“空巢”,乐于享受自己的“二人世界”。  相似文献   

11.
夫妻老来宜相伴丁声时下,常见到不少的年老夫妻被自己的儿女拆开。究其原因,有的是因儿女“承包”单个赡养,有的是因儿女之家需要老人照顾。所以,相德以沫的老夫老妻不得不分居两地,过起牛郎织女的日子来。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时不见心牵连。”人到老来,最...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1994,(8)
八十不做寿心惦五保户“八十大寿,该摆摆酒席了吧?”在湘潭县青山桥镇马栏坝村,几个老伙计碰上唐与谋老人,就劝开了。可老人摇着头硬是不答应。他早就告诉了儿女和一家亲戚:“坚决不做寿酒。”寿日这天,邻里乡亲果真发现,唐与谋老人的儿孙没有一个在家里张罗请客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赴美的老人有10万。他们或为帮助子女料理家务,或为探望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们在美国却经历着“土洋代沟”的煎熬。  相似文献   

14.
“吃老”现象一瞥陈述目前,社会上一种父母拼命挣、儿女大手花的“吃老”现象日趋突出。许多年迈体衰的父母被儿女“轮番轰炸”,轻则囊空如洗,重则流离失所。这不仅给老人们造成许多痛苦,也为社会的安定埋下7诸多的隐患。MZ一;guM6@XE一般说,姑娘出嫁即是...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村干部的她,为创办一所院倾尽全部家财。在家里,她说自己是个“负债、负丈夫、负儿女”的“三负”女人;在敬老院,老人们却把她看成是给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6.
“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不可能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和思想上都有代沟,老年人跟儿女住在一起并不能得到精神上真正的快乐!”1月31日,一场特殊婚礼在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再军爱心护理院隆重举行,两位75岁老人朱继喜和杨玉清在此宣布喜结连理,再次找到幸福。  相似文献   

17.
渝元 《老年世界》2006,(6):13-13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是因为朴素的歌词唱出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作为儿女,能“抽点时间,陪着爱人,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对解除老人内心的孤寂很有必要,无疑是对老人精神上的孝敬。  相似文献   

18.
宋绍武 《老年世界》2011,(11):16-16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裂变,那种三代同堂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在大都市里早已鲜见。有的子女立业后另觅新居,尤其是年轻人,不习惯与老人住在一起;还有的异地创业或举家移民,照顾老人力不从心,鞭长莫及。都市独居的老人处境孤寂,有些老人相依为伴,或求助于邻居,或请保姆。即使与儿女同住,虽近在咫尺,可孝心却遥不可及。因此不少经济能力和身体状况尚可的老人投资“买”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1,(35):F0003-F0003
这里有常年坚持扶老帮老、爱残助残的“南京路上好八连”;这里有16年坚持敬老爱老、“99个儿女3个妈”的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培训大队16队;这里有为了老人好记好写改名“计一彪”和老人结对“认亲”的计翼彪……  相似文献   

20.
久病床前,痛苦的除了生病.的老人之外,还有老人的老伴、儿女,他们被照顾老人的重任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休息、旅游,出个差都要精打细算好时间。从今年5月起,杭州市西湖区政府推出一项名为“喘息服务”的项目,通过将老人接到养老福利机构或派人上门,进行临时性的照顾,由此让长期照顾失能老人的家属能够得到喘息的时间,短时间歇息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