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一要米(材料),二要巧(技术),有了这两样才能做出好吃的饭来。写文章也是这样。一要内容,二要有技巧,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学生的作文也是这样吗?也是。作文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书面语言的训练,跟一般写文章不完全一样,可这类问题没有什么不同。学生拿起笔来,同样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里着重谈谈写什么——学生作文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常常听老师说:“学生作文内容贫乏。”常常听学生说:“作文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见到下面一些现象。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作文“有米下锅”,能写出象样的文章,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搜集作文素材,甚至把它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以备作文之用,而学生却往往不会运用这些材料,作文时仍然是“双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写不出文章来。有些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常常对文章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都作出硬性规定,甚至写几段,用哪些词语都有具体要求,认为这样指导才算具体落实,学生按  相似文献   

3.
航向标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未来社会将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美好。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围绕“未来的……”,写一篇习作。可以写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学校,未来的食品,未来的电视,未来的房屋,未来的衣服……也可以写未来的“我”或别人。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使习作内容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这次作文训练实际是憧憬想象,把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愿望、对未来世界的憧憬等进行理想化设计。怎样写好这样的文章呢?作文要求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一定要选择一个有内容可写并且十分喜欢的方法去写,这样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生…  相似文献   

4.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才是真正的作文。去年我对学校一个班近50人的同学作了调查,结果令我们语文教师深感不安,其中乐于写作文的仅有7人,其余的有的干脆写上“不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5.
抓住“课眼”巧设疑难所谓“课眼”,就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的思路。我们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中心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问题去激疑。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积极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如教《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时,我事先把《滥竽充数》这篇古文张贴出来,要求学生和课本中第二段“译文”相对照。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现存大多数学生都处于“怕写”“不愿写”作文的心理状态,每次作文课能主动写出好文章的也总是凤毛麟角,不少老师常为作文难见成效而感到困惑。应该懂得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训练就能见到成效的,必须坚持经常性的、多方位的训练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7.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把这句话引用到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上来,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样,学生才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才会以正确的审美观去看世界,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像是陷入了某种常规定势,总是冲不破“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框架,许多教师不由自主地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片面地理解成了“写好作文,取得高分”。只想着完成教学任务,人为地窄化了作文的范畴。并没有站在“功夫在诗外”的高度去把握作文教学的本质。要知道“小学作文不是着眼于培养未来的小作家,而是倾力培养未来公民的语文素养;不是为了研究语言,而是为了学习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9.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戈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公先生《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载1963年1月15——17日《光明日报》)发表以后,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大家认为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现在仅就“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张志公先生认为中学的作文教学,只有“怎么写”的问题,“不存在‘写什么’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写”花的时间太少,而指导“写什么”花的时间过多了。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提起写作,学生或皱起眉头,或摇头叹息,于是作文被打人“冷宫”,总是等所有科目完事后才想起它,说得不客气点,是为了交差才硬着头皮才去写的,在这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文章能好吗?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航向标把读文章、书籍后的体会写下来,就是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的训练。指指点点写作文前,先看看我们的指点。“读”是“感”的前提和铺垫,选择自己看懂、读透的文章来写读后感,才能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一篇文章令你喜欢的方面可能不止一点,写读后感时要选准你感受深的一两点来谈。如针对文章的主题、写作技巧等来写。要联系实际谈感受,才能使你的读后感有说服人的力量。显身手不要用蛋糕和巴掌对待我们——读《蒲公英》有感浙江肖珉我买了一本书,名叫《蒲…  相似文献   

14.
要使学生酷爱作文,且把作文当作一种乐趣,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一学生的作文动机激发起来了,教师才能轻松愉快地引领学生在作文天地里弘扬自己的个性,快乐地“自由写,写自由”,让作文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以教改为动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获得了激发学生作文动机的良方,它们是: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生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常常很有兴致地刚写几笔,便文思枯竭,似乎把想写的话全写完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作文“无话可说”。作文之所以“无话可说”,是由于题材单薄和观察不细致,是由于没有掌握回忆、联想的写作诀窍。回忆,就是把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特别要注意捕捉细节;联想,就是把事件放在更复杂的背景中去描绘,写出与主体事件相同或相反的,相似的或相近的,互为因果的另一件事。我们先来看一段文章,修改前是这样写的:阿P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闲逛“,都怪这该死的门牙。”他骂道。阿P的两颗大门牙,露了他的丑,坏了他的…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的魅力在于能够表达人们对现实、对过去、对未来的新感受、新体验和新希望,也就是说作文的生命在于创新。试想,如果我们写的作文始终表达一种情感,始终传递一种感受,那么还有什么写作欲望可言呢?人们会喜欢看这样的作文吗?因此,作文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那么作文如何才能写出新意,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我认为应指导学生在牢固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上,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广泛阅读,丰富积累,挖掘新意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学生写作难,写了多年,提起笔来仍如需千钧之力,心力交瘁;教师指导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少、慢、差的现状并无多大改观。为此,需要我们冷观当前作文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有对策。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我们曾想了许多办法,教师作范文就是一项重要的试验,这项活动开展时间不长,但已可看出效果是比较好的。我们的基本做法是:要求学生作文,教师也作文;要求学生做某种形式的作文练习,教师也做这种练习。这样做,开初我和其他教师一样,也是有顾虑的。主要顾虑有两个:一是怕自己的作文示范性不强;一是因为忙,怕没有作文时间。对于前一个问题,我想,只要从实际出发去考虑,教师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有的同学会为这样的问题惊奇:老师布置的作文有时往往写不好,自己要写的文章反而会写得不错。 有的知名的作家中篇、长篇一部接一部,可是,对刊物命题之作会认为是难题,甚至对是否能成佳作也有焦虑。 有的教师常为这样的学生而难过:平时作文成绩优良,考试时却成绩平平,甚而名落孙山。 心境与作文的关系如何?命题作文与自由写作有何不同?文章写得好跟顿悟思维有何关联?怎样培养、控制最佳临场作文心理?如何当堂快速构思?……一个个问题在脑中翻滚、盘旋。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阅读教学如此,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因为作文是学生把心里想的事,口中说的话用笔头表现出来,老师是代替不了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应因势利导,放手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写,去改,在作文课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