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2006年银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2.8%。人均GDP从2000年的10404元增加到2006年的23506元,年均递增14.6%。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2006年银川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7.76元,  相似文献   

2.
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汶川地震重灾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奋力建设“绿谷红城”新旺苍,县域实力明显提升。2008年,全县GDP实现34.73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1.86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60%和127.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721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1628元和4297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40亿元增加到1998年825.1亿元,增长了24.3倍,年均增长率16.4%。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有较大提高。据抽样调查,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人为6113.13元,比1996年增长173%;人均可支配收人6496.92元,比上年增长15.9%:人均年消费性支出5431.36元,比上年增长10.8%。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及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加上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进行,使得南京…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隆德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实现地区GDP4.9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3.5%,年均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1204万元,增长84%,年均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145.3%,年均增长19.7%;人均产粮536.3公斤,增长10.1%,年均增长1.9%。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一、陕西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现状2004年陕西经济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陕西GDP为3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372.3亿元,增长9.3%,一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553.1亿元,增长16.7%,二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9%;第三产业增加值1250.2亿元,增长10.4%,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4%。2004年人均GDP达8543元,约合1032美元,比上年增长1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要实现2010年经济发展翻一番,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发展成西部经济强省的近期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2009年绵阳涪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5%;完成财政总收入53,3亿元,增长17.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7亿元,增长47.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95元,分别增加2258和502元。  相似文献   

7.
今年第一季度,石嘴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亿元,同比增长10.3%;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5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同比增长6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40元.同比增长20.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682元,同比增长18%。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情》2016,(12):30-31
新都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是成都市的八大新型卫星城之一,连续22年跻身“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十二五”期间,新都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GDP年均增长11.5%,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8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5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9元。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截止6月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亿元,增长1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4亿元、22.4亿元、14.6亿元,分别增长1.9%、14.7%和8.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增长13.9%;全社会同定资产投资完成223亿元,增长2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4.3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8元,增长11.4%。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静海县居民储蓄增长迅猛,截止2005年底,静海县居民储蓄余额达83.6亿元,比2000年纯增37.6亿元,年均增长12.4%,人均储蓄达16024元,比2000年纯增6843元,年均增长11.8%。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东营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60.63亿元.按不变价增长6.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9.44亿元.按不变价增长6.0%.增速居全省前列。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8.6元.比上年增加711元.增长13.8%.增幅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超过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一、福建省经济现状 2009年福建省生产总值达到14357.12亿元,增长13.8%,位居全国第十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803元,增长12.2%,位居全国第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1元,实际增长11.3%。2009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056.01亿元,增长21.3%。进出口总额1087.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6%。  相似文献   

13.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城市”等多项殊荣2013年荣归郫县。同年,郫县连续三届夺得四川省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第一名。今年,郭具连续19年耀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399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2498元,同比增长12.3%。  相似文献   

14.
2013年,面对宏观层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发展转型升级的极大挑战和县内“6.30”特大暴雨自然灾害的特殊困难,四川丘区百万人口大县——安岳在逆境中奋勇前行。据统计,安岳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242.3亿元,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2亿元,增长17.0%。其中税收收入实现6.3亿元,增长2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79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8610元,增长13.7%,增速列资阳市第一。  相似文献   

15.
概述 从1997年开始,青海省生产总值增速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2001年青海GDP连续七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进入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时期,全省经济总量也迅速扩大,不断跨越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103.7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83.61亿元,年均增长9.4%。人均生产总值到2007年达14257元。其中,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达8693元人民币,突破1000美元。  相似文献   

16.
“十五”时期,化隆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化隆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至“十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1亿元,年均增长22.01%,财政总收入达到4196万元,年均增长14.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9万元,年均增长15.2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60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8元。年均增长17.94%,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15%提高到“十五”末的25%。各项指标的超额完成已成为化隆县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已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资源特色的县域发展格局,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渭南市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4亿元,是2000年的2.08倍,年均增长11.0%;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2240元,是2000年的2.05倍,年均增长10.8%。但与毗邻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总量上比咸阳低33.0%,比宝鸡低35.4%,人均水平比咸阳少1387元,比宝鸡少2762元。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年来,黑龙江也和全国一样,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开放的热流奔涌不息,经历了体制与机制的巨大变迁,龙江经济建设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7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2.9倍,1979年至1997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4%,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有成效的发展时期。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1978年增长1.7倍、2.7倍、6.4倍,年均分别递增5.3%、7.1%和1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7年达到7243元,比1978年增长2.2倍,平均递增6.4%。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提高,国民财富和积累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固原市认真贯彻落实两次固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建设全局,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做大做强草畜、马铃薯、劳务、旅游四大支柱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逐步增强,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据测算,2006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亿元、10.7亿元、27.2亿元,分别增长5.7%、19.4%、12.4%。经济增长呈现六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鹤城”展新姿 齐齐哈尔市是我省第二大城市,是我省西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中心,是国家和我省的重工业、商品粮及畜牧业基地之一。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丹顶鹤、白枕鹤等世界珍禽。 齐齐哈尔市土地面积4.23万平方公里,现辖7区9县(市),1997年末全市总人口551万人,其中市区 143万人。 改革开放给百年古城带来新的生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进展。199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56.4亿元,比1978年增长4.5倍,年均增长9.4%。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42.1:38.3:19.6调整为 1997年的38.8:30.1:31.1。1997年粮食总产量达586.6万吨,比1978年增长1.5倍。畜牧业产值51.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3%。199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3.5亿元,比1978年增长2.8倍,在巩固机械、冶金等传统行业的同时,食品及饲料、化工、轻纺、建材等支柱产业初具规模。1997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6252万美元,商品出口33个国家和地区。 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1400万美元,拥有三资企业329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5元增加到1997年的4001.8元,年均递增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318元增加到1997年的2342.3元,年均递增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