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现代漆画作为新兴画种,其发展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汉代漆器在装饰造型、装饰题材、装饰材料和技法以及装饰色彩等方面对现代漆画的发展有重大的启示作用。现代漆画的发展需要扎根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要汲取现代艺术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汉代漆器以其高超的漆艺而名扬后世.扬州出土的汉墓漆器数量高达上万件,可见在汉代,扬州漆器非常盛行,扬州漆器造型上以轻灵见长,纹样上飞舞灵动,充满生命的韵律.扬州汉墓漆器的胎骨分为厚木胎、薄木片卷胎、木片拼合胎,此外还存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陶胎;器形主要有耳杯、漆奁、漆砚、箪笥、虎子、面罩和通中枕等;装饰手法主要有彩绘、针刘、金属扣、金银贴饰、镶嵌等;纹饰题材主要有云气纹、鸟兽纹、几何纹、龙凤纹、花草纹、人物故事纹等.扬州汉墓漆器内涵丰富、纹饰生动、色彩鲜艳,具有高超的造型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漆画从漆器装饰脱胎而出,是绘画门类中的新兴画种,如何发展漆画工艺,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汉代是漆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那时的漆器在装饰材料、装饰造型、装饰题材、装饰技法以及装饰色彩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当代漆画的发展可以在继承汉代漆器的传统艺术成就基础上,与现代工艺技术及艺术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社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汉代非常重视社会教育,通过明确社会教育的核心理念、运用具体教育方法推行孝道理念以及完善社会教育网络等策略,由榜样示范、奖惩制度、官员施政、乡里教育等具体措施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使汉代整体社会风气较秦朝有了较大改变,从而为国家稳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的社会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于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考古发现、文献资料以及口述史等研究情况来看,汉代西北区域在各民族闻的迁徙、交融与互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民族手工业规模与民俗文化生态。单从出土汉代西北地区的漆器来看,其手工生产、装饰设计与市场流通等维度上,确乎能反映出汉代西北区域手工业发展,更能窥探其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汉代西北地区漆器手工业是反映西北民俗文化、信仰与宗教的一个窗口,民族手工业与民俗文化共同形成了民俗文化生态层;二是汉代西北地区漆器手工业的造物思想与汉俗文化思想之间形成互动与共生的民俗文化形态;三是汉代西北地区漆器手工业生产与市场具有开放性与民族化,体现了西北民俗文化的包容性与自律性。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技术日趋精细。与此同时,汉代苑园宅第的规模也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达官显贵纷纷开始造园,也使汉代苑园开发的主体、审美意境、造园思想等各方面都带上鲜明的文化特征,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导引源远流长,在两汉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武术的外在形态、内在精神、武术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中国漆艺代表团访日概况和日本漆艺家的新创,分析了中国现行髹饰工艺逊于日本的方面以及超越日本的方面,通过中日现行髹饰工艺的比较,指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我国大漆髹饰工艺保护与发展的症结,从而提出"全面保护和传承天然材料手工工艺的大漆髹饰工艺,特别是天然材料漆胎的髹饰工艺"、"按《髹饰录》逐条对照,全面抢救、复原我国传统的大漆髹饰工艺"、"全面传承源自传统之根的新创大漆髹饰工艺"、"回归‘绿色漆艺’"的保护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9.
曹新洲 《南都学坛》2001,21(1):123-124
南阳汉代碑刻,据史料记载应为数不少,但流传下来的实乃罕见,近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汉代墓室中的碑刻题记,其内容给南阳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所刻文字反映了汉代刻石书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汉代艺术通过琳琅满目、生拙飞动、气魄宏大的外在形式来表现充实丰盈、郁勃奔放的精神内涵 ,同时提出对极富浪漫情调的楚骚艺术的继承、宽松的人文环境、重质外向并富于浓厚的平民化色彩的美学思想以及尚奇、尚乐、尚大的社会时尚与心态是缔造这种美学风尚的良好土壤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中外商人在促进异域间商业贸易发展与繁荣的同时,在文化艺术的交流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借助于交通,在频繁的周边贸易和域外贸易活动中,充当“文化使者”,使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与域外文化艺术实现了双向交流,互利互惠,并彼此吸收,逐步融合,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河南汉代学术思想文化发达,儒家思想学者辈出,著述丰厚,颇有造诣,黄老道家神仙学说大量传播,法家刑名法律之士颇为活跃,谶讳之学也广为流传,佛教首开濡染.河南成为中外学术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心,对汉代诸郡国学术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歌舞伎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历史考察与分析的方法 ,对日本歌舞伎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指出 ,歌舞伎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瑰宝 ,是日本的国粹。歌舞伎经过数百年艺术上的千锤百炼和不断完善 ,已经深深扎根于日本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并为他们所喜爱。在日本歌舞伎已家喻户晓 ,并正在走向世界。相信日本歌舞伎的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丰富的汉代水井遗存显示出汉代水井文化的重要性。水井在汉代有诸多文化含义。首先,祭祀与追思,神格化的水井成为汉代人祭祀的对象并引申出追思名人水井的文化现象;其次,灵异与灾变,水井异常的情况常与时局相联系,令汉代人形成敬畏的心理认知体系;再次,死亡与恐惧,与水井有关的死亡生发出了危险与恐惧的文化意象;最后,闭塞与隐匿,水井的特殊结构衍生出闭塞与隐匿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5.
李荣梅  曲燕 《南都学坛》2003,23(5):17-18
汉代画像石的构图艺术丰富多彩,其平面构图的原始美,自由性构图的抽象美,完整性构图的整体美,空间布局的独具特色,夸张、变形手法的匠心独运,体现出了高度完善和谐的构图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楚保玲 《南都学坛》2013,33(3):15-19
汉代儒家政治文化倡导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提出德刑并用、以人为本等治国理念,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政治思想保证;制定"三纲五常"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思想道德基础;倡导自强不息的政治追求和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心理基础;倡导"分权制衡"的理念,为社会公正公平、安定有序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播政治文化,促进政治文化的社会化,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儒家政治文化是汉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杠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法制保障和思想道德基础;而社会的和谐发展又是汉代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汉代徐州地区体育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梳理和对其文化特征进行挖掘,发现汉代的长袖舞、建鼓舞、棒舞、剑舞、傩舞等体育舞蹈项目是多文化的融合,具有民间民俗性、休闲娱乐性、融合与创新性、参与的广泛性、价值的多元性等文化特征,对匡扶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大众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代宫廷女性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舒眉 《南都学坛》2006,26(6):7-12
汉代宫廷女性对汉代文化的丰富、传承和发展起着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一方面积极地迎合和接受儒家思想和文化对她们的塑造,另一方面还采取各种教育措施推动和促进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她们创造出以哀感凄艳为基调的宫廷女性文学,与以雄浑博大为特征的男性主流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丰富了汉代文化,使文学内容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还为后世以情感体验为内容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基础。她们有不少女艺人投身乐舞洪流,希冀用乐舞实现人生飞跃,对乐舞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季玲 《南都学坛》2006,26(4):21-22
汉代音乐文化不仅汇集了先秦音乐文化之大成,还展现了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雅俗共赏的多元性、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和很高的演艺水平等时代特征,既有对先秦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也有对现实音乐文化生活的吸纳、包容。  相似文献   

20.
对于"越塞"的"亡人"予以"逐捕搜索",曾经是汉代长城体系戍守部队的防务内容之一。有汉王朝官员明确指出,当时长城防卫系统的作用"非独为匈奴而已"。论者分析"亡出"、"亡出塞"、"亡走北出"者主要有三种身份:一是往者从军没不还者贫困子孙;二是边人奴婢愁苦者;三是盗贼群辈犯法者。战争中的"亡降"者也是特殊的"亡人"。汉代"亡人"的民族意识并不十分鲜明,在民族关系中不持极端的态度,而取宽和倾向。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其突出表现,与活动于中原的"胡巫"、"胡骑"在神学职任和军事技能方面的作用类似,即将汉地较为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了匈奴地区。漠北匈奴文化遗存中可以更多地看到汉"亡人"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