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反腐败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如何注重防范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坚定信心、加大力度、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腐败在人类社会中始终作为公共权力的伴生物而存在的,它与公共权力同生共长。在封建社会里,它摧毁所有的封建王朝的根基,社会的进步非但没有杜绝它的存在,反而使之愈演愈烈。在现代社会中,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成为现代社会机体上的一个毒瘤,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顽症。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会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3.
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范畴中具有优先性和特殊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转型与政治安全变迁紧密互动,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历经在运动式治理中依靠群众力量反对腐败,在制度化治理中依靠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在善治型治理中依靠一体推进反对腐败,保持了一以贯之建设清廉政治的行动自觉。新时代维护和塑造政治安全,应高度警惕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风险挑战,特别是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必须坚持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重要前提、以赢得人民信任为价值取向、以“三不”一体推进为实践逻辑、以做实党内监督为根本支撑,确保党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断超越“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他又指出:“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干扰改革开放,群众是很不满意的。如不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克服,任其发展,就会葬送改革开放大业,最终也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在这样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决不能麻木不仁。”最近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反对腐败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段论述阐明了反腐败斗争的性质,表明党中央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坚强决心。(一)关于防止党内腐败问题,党的第一、二代领导集体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还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针对革命胜利后党内可能出现的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贪图享乐的情绪和贪污腐化的现象,强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邓小平在…  相似文献   

6.
王亚萍 《江汉论坛》2007,32(3):21-24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成为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从此,党如何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问题提到了俄共(布)和列宁的面前.由此,列宁提出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做到以下四点:党要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党要协调好无产阶级和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共产党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管理的本领,提高执政能力;党要坚决地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  相似文献   

7.
一部极具现实针对性的拓荒之著——评介《中国反腐廉政通鉴》易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8.
腐败为何屡禁不止颜廷池蒋宾先官汝琪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古钟长鸣。”当前,反腐败是群众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就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治理腐败的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腐败问题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腐败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纠而复生,面广…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几年来,腐败现象在我们国家也有所增长。腐败现象损害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都对它深恶痛绝,要求党和政府能严惩腐败。但是,在我们国家,怎样才能遏制和防止腐败,谁能有效地惩治腐败呢?这是一个需要正确回答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今年春夏,那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用“反对腐败”的口号蛊惑人心,兴风作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论述的“三个代表”中、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三个代表”中的核心,是前两个代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它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是党的事业成败之根本所在,也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以科学的方法实现人民的利益,井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和发展人民的利益。同时,还要强化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观念和意识,切实加强反对腐败和党风廉建设,进一步提高协调人民群众多种利益关系、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国家公仆.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群众有权批评和监督领导干部.只有领导者对群众心存敬畏惧,才能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才能正确运用权力,防止腐败.一要敬畏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二要敬畏群众的力量;三要敬畏群众利益;四要敬畏群众的情绪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国家公仆。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群众有权批评和监督领导干部。只有领导者对群众心存敬畏惧,才能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才能正确运用权力,防止腐败。一要敬畏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二要敬畏群众的力量;三要敬畏群众利益;四要敬畏群众的情绪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反腐败的总方针:“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要依靠群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我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真假反腐败的分水岭,是反腐败斗争成败的关键。一、反腐败斗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造成公众利益受损的一种行为。它是以权力为轴心,通过非法手法谋取私利的腐化堕落行为。腐败是以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特征的,反腐败斗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一)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是人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软权力建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权力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政治领域,而且还可运用于国内政治治理。目前,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面临着腐败、社会不公正、官民缺乏政治互信等问题,因此通过提升执政党的执政价值观的认同性,有效治理腐败,解决发展后问题等途径和对策,加强执政党的软权力建设,以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稳定就显得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6.
赵宗博 《理论界》2014,(8):17-21
作为政治权力取得、分配和行使的制度化安排,政治权力体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枢和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权力的取得与分配,是政治权力体制的基础和支柱;政治权力的行使则是其外在表现。政治权力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矛盾,体现出民族国家经济、政治与社会运行方面的特性。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政治权力体制的中国特色,即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权力体制。要发挥政治权力体制核心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就必须超越一般政治组织把取得执政地位作为中心目标的境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 ,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党执政时间越长 ,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越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 ,越要注意反对和防止腐败。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我们党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取得的最新成果 ,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进一步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客观要求。必须着眼于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能力。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腐败是公权力的滥用,是权力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的必然结果。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不仅使权力拥有者不想腐、不敢腐,更重要的是不能腐。因此,就必须强化制约,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是权力本质和运行规律的内在规定性,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党一贯重视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那么。怎样才能把反腐败斗争深入下去呢?笔者认为,应该标本兼治,既要注重大力惩治已发生的腐败现象和行为,同时更要着眼于从根本上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的产生。这个根本,就是针对腐败的主要表现及其根源,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权力制约机制。 当前,在党政机关包括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机关中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大量地表现为经济方面的问题,如贪赃枉法、敲诈勒索、索贿行贿、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生活奢侈靡烂等。但是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政治现象。它主要表现是以权捞钱,权钱交易;其共同特点是利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即以权谋私。因此,其实质是权力的腐败。产生权力腐败的原因,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出多种分析: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现实的;思想的、制度的;主观的、客观的等等。但是,笔者认为权力腐败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权力所具有的消极腐败作用:任何权力如果缺乏有力的监督控制,在行使权力者自身又缺乏道德约束力的情况下,必然会被滥用而导致腐败。这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20.
任何政党的政治生命最终取决于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活力之源在于一切为了人民与一切依靠人民相结合。党处于执政地位后的最大危险是发生权力异化伤害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关系要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