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能分治理论是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权力结构的一个重要设想。孙中山先生说:“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是关于政权与治权最简明的解释。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也说过:“政府只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政权与治权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者和它的执行者的关系,这是任何形态的国家、政体都具有的和无法回避的国家政治结构当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抓住了这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一) 在君主专制国家里政权与治权完全由皇帝一人独揽。法王路易十四说:“皇帝和国  相似文献   

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活跃力量。坚定对灿烂中华文明、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是塑造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养分和动力。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是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肩负历史使命,要在坚定历史自信中增强主动精神、筑牢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德,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3.
青年一代肩负的历史使命,赋予青年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意义。首先,青年是一支最积极、最富有创造精神的社会力量,决定了青年一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其次,当代青年的生活环境及其成长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加强青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体现了青年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全文强调青年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社会教育活动工程,是社会主义事业百年大计之本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培养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尤为重要。它是青年学生前进的力量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崇高思想品德,必须通过教育与实践结合,达到知、情、责、行四要素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对妇女运动的重视李满春孙中山先生是一位终生奋斗不息的伟大革命家,他毕生的政治思想和革命主张均有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但其保障男女平等权利的观点却自他开始政治活动直至逝世都始终坚持到底。孙中山先生一直不曾忽略过我国妇女的力量,一向都积极鼓励妇女参加革...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朱小玲爱国,是孙中山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爱国主义,是贯穿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一条最突出、最耀眼的红线。“文,爱国若命”①!他四十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拯救祖国,拯救人民,他继承农民革命传统,汲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精华,...  相似文献   

7.
近代海外潮侨是孙中山在19世纪末提出的“振兴中华”的积极响应支持者,也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他们表现出色,贡献巨大,是海外华侨中支援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松毓投身于资产阶级革命,联合创建了吉林自治会,创办《公民日报》,组织爱国绅商和青年学生开展反帝、民主运动,响应武昌起义,首倡吉林独立,出资支援北伐。松毓努力兴办工商实业与教育,创办《民国新闻》报、《新吉林报》,与友人共创吉林毓文中学。孙中山先生称松毓为“率一族人参加民族革命于旗下的满族豪杰”。  相似文献   

9.
《可乐》2011,(9):55-55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10.
包爱芹 《东方论坛》2004,(1):120-124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从海外华侨中开始进行革命的,其侨务主张是:把华侨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视侨胞为建设国家、兴办实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关心、爱护华侨.孙中山之所以能把华侨当作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其客观必然性;孙中山的侨务主张反映了广大华侨的愿望与要求,在客观上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它深深地吸引了海外华侨,使其踊跃赞助革命;孙中山的侨务主张为现代中国的侨务政策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自由观述评王逍“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响亮的口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是一把直刺封建专制制度的利剑。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拯救祖国,也毅然高举起“自由、平等”的大旗。但孙中山并非简单承袭和仿效欧美...  相似文献   

1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回望过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具有理论、历史、实践三重维度的深刻内涵。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好先锋力量的三重维度,厘清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好先锋力量“何以可能”“何以必然”“何以作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最有效的切入点,是服务于广大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了服务好高校大学生,要从指导思想、工作队伍、工作机制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强团的建设。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既要在思想政治上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又要最大限度地为青年学生的求知、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寻求社会力量对高校团工作的支持,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大力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培养大批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重要方面。共青团组织要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青年人才大军,就必须紧紧抓住做好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充分认识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崛起为我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知识经济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创新经济。这是时代对青年人才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实…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战后韩国又完成了政治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政治民主化的奇迹"。推动韩国政治转型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韩国青年学生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成为推动民主化进程的一支极为重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6.
王向东 《金陵瞭望》2007,(14):59-59
青年在企业职工中占有较大比重.他们是智力和体力最有优势、可塑性最强的群体.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深刻变化.青年思想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另外。社会劳动关系的变化,青年面临就业压力和不稳定感增加。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走社会主义道路;联共,干社会主义事业;扶助农工,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最重大的胜利,是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但是,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又被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联合力量所扼杀。无数革命党人用头颅和热血换来的民国政权,很快又落入帝国主义的新走狗、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手中。尽管袁世凯复辟帝制最后没有成功,但国家政权还是被北洋军阀所控制,孙中山大半生奋斗的成果——中华民国已名存实亡,只剩下一块空招牌。辛亥革命失败后,“在孙中山面前就摆着两条道路:或者是承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相似文献   

19.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一次重要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举行了四次纪念活 动。在革命初期,孙中山着重强调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 想体系的不断完善,孙中山先生将三民主义与黄花岗起义纪念相联系,赋予黄花岗起义新的内涵。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纪 念呈现出孙中山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思想体系之一,是孙中山先生综采中西文化而建构的鸿篇巨制。以往学者们在探讨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时,大多注意从孙中山所接受的西方文化背景中寻找,这虽然基本上正确,但不无偏颇之处.三民主义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是孙中山为适应中国革命需要而创立的政治理论,不可能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孙中山本人曾经谈到,三民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DI.这一说法是大体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其吸引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