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城市土地市场已经起步。本文试图就我国开放城市土地市场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看法。一、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土地市场及其特征目前,我国已有一百多个城市开始在不同程度上实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深圳、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正在进行城市土地有偿转让的尝试。从各城市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土地市场主要包括四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土地问题的研究,已从前一阶段的有偿使用的理仑依据的论证深入到城市地租的实现形式、城市土地的开发、经营方式、城市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开放、城市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一般都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土地,特别是城市土地的资产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由此也引发了少数人对土地流转中土地收益的追逐。在我国土地市场体系不完备,各项制度和政策正处在转型期的情况下,土地投机活动大量涌现,这给我国的土地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但我们还应看到,土地投机是土地市场开放的衍生物,只要存在土地市场,土地投机就无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市场是一个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市场体系,其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在培育和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过程中,深入系统地研究城市土地市场结构及城市土地市场运行规律,对我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高效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理论界对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的研究方面来看,目前还缺少系统的研究成果。福建师范大学李建建教授新著《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研究》(2004年12月经济科学出版社)一书正好填补了我国对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研究的空白,是一部关于城市土地市场体系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对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体系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得到长足发展,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但是,在城市土地市场的构建目标问题上尚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学者主要从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把开放城市土地市场的目标概括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实际工作部门的学者则着重于对土地资产功能的考虑,认为政府财政功能是建构城市土地市场的根本目标;也有的学者则认为开放城市土地市场的根本目标是孕育土地价格机制,使城市土地的资源配置和使用引入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和动力机制。不难看出,由于对土地市场缺乏全面的整体性的认识,上述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认为,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构建目标与城市土地制度创新的终极和中心目标是一致的,应该是:充分发挥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和资产的双重功能以及调控经济的职能,对土地实行合理配置、适度投入和有效利用,从而不断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率(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建立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和有竞争的土地开发市场、土地租赁市场,以促使地产经营活动的迅速发展,将是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而这,又是人们对现阶段城市土地经济性质认识深入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城市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实现城市土地各种经济性质的客观要求。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见解,以期能有助于对城市土地性质的认识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一、现实对理论的召唤 中国目前是否存在土地市场?大多数中外研究者都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存在土地市场,充其量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这种判断对于公开的、合法的土地市场来说,是基本符合事实的。然而,许多事实表明,中国的许多城市中已经存在着非公开的土地市场,并且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人们称之为城市土地隐形市场。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变革的一个关键内容是开放城市土地市场,逐渐把市场机制引进城市土地的利用过程。我们试图从分析这一变革入手,揭示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在发展城市土地市场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的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和发展土地市场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与此同时,广大城乡都出现了土地隐形市场。因此,如何依法开放土地市场?如何治理土地隐形市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法律制度 土地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必然趋势,土地越来越值钱已显得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已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 ,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用地制度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因此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然而 ,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的实践中还存在若干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制度 ,关键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储备运行机制 ,建立城市土地基金 ,健全和完善土地市场以及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法律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自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修改宪法,确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以来,我国城市地产市场已初具雏形,许多城市的土地管理部门都试用协议、招标或拍卖的方式,出让了部分土地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怎样评估用地价格,使它有利于地产经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土地管理目标呢?本文拟就评估城市用地价格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存在着土地供应总量失控、土地隐形市场大量存在、土地价格扭曲、寻租活动盛行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土地产权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要解决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明确所有权主体的前提下,必须围绕强化土地使用权作为市场交易的权利主体,增强土地使用权的排他性,降低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成本,促进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了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了沿海开放城市的辉煌发展.沿海开放城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行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海开放城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推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的经济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仪  隆宗佐 《学术论坛》2008,31(3):125-128
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是我国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既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得到快速可持续发展,又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能否成功构建.因此,必须针对我国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造成我国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的主要经济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制止我国城市土地进一步低效利用的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有许多理论问题急需解决。土地公有制条件下是否存在绝对地租范畴;如果存在,只限于农业土地还是也包括城镇建筑用地在内的非农业土地?与此相联系,城市国有土地使用费(实际上是地租)应否包括绝对地租?如果包括,城市土地绝对地租的来源何在?凡此种种,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相去甚远。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土地所有制与绝对地租的关系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几点看法,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土地是否具有商品属性,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下面,让我们从分析城市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运动中来简要地论证.一般说来,城市土地起码有如下特点,一是城市土地的有用性.所谓有用,就是指城市土地是人们在其间活动的物质载体,在城市,每一块土地都有其使用价值.城市土地的这种有用性,使人们去努力地获取它、利用它.二是城市土地的稀缺性.所谓稀缺,就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17.
土地市场二元结构行为分析 --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存在集体土地市场与城市国有土地市场并存的二元市场结构,并存在城市国有土地出让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并存的二元市场结构。为获取城乡二元市场结构之间存在的巨大租金收益,集体土地在各种名目下尤其是不规范征地向城市国有土地流动,由此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构建节约型社会需要治理土地市场的二元结构:明确土地的完全产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注重土地资源的公共属性和极端稀缺性;切实完善政府土地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国许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正在从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向以国外市场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转化。这是我国改革和开放深入发展的集中表现。由于对外向型经济的认识和评价不同,各地区和城市所设计的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模式也不尽相同。如何理  相似文献   

19.
开放生产资料市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挥城市物资流通中心作用的迫切需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开放生产资料市场,就要充分发挥城市物资流通的中心作用。当前,必须进行物资体制的改革,这是深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物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结合计划体制、价格体制的改革,把生产资料的购销从产品分配转变为商品交换,把受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分割的封闭式的流通体系,改革为以城市为中心,按经济区辐射的开放式的流通网络,使物资流通体制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四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清除过去“左”的错误中,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沈忱  王阳 《南方论刊》2013,(10):35-37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变革,城市发展对农业的依赖愈加明显。一大批面向城市需求,拥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农民开始在城市边缘兴起,而与此相应的是郊区农村土地价值的重新发现与土地流转市场的繁荣。本文结合笔者在上海市郊区农村的调研,梳理了该地区土地制度的变迁历史,并通过探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四个权属层次,阐释了都市郊区土地流转的结构模型及其深层次原因,理解这些问题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