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子仪所以能富贵寿考而得善终,德行高蹈仁厚孝悌而又富于智慧极善自处是一个至为重要且带根本性的原因。首先,他能忠心事上,善于为臣,不仅一切唯朝廷之命是从,绝不讲条件,而且为国事诚恳坦荡,没有私心;其次,他始终清醒谨慎,不仅能戒满惧盈,而且明识进退;再次,他仁厚大度,不计私仇,甚至能以德报怨,化解矛盾,因而深得人心;第四,他还能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防微杜渐,以避猜忌和嫌疑;第五,他虽自幼失怙,但孝心长存,历久弥笃,以至于千载之下犹能令人心生感动。  相似文献   

2.
3.
4.
夏商周三代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鬼神世界观范式。第一种大致产生于仰韶文化时期,持续至殷商早中期。此时生业问题是主要问题,人们主要崇拜自然神,川泽山林被认为是鬼神世界之所在。第二种鬼神世界观范式在龙山时期出现,成熟于殷商早中期并结束在周灭商前后。在这一时期,阶级问题是主要问题,祖神地位逐渐居于自然神之上并进而融合自然神。而鬼神世界之所在也从川泽山林转移到宗庙中。上帝是祖先世界的最高神明,他只与其后裔殷人交流,商王室以此有了不移的天命。第三种鬼神世界观范式是周人宗教改革的结果,周人将上帝与鬼神世界高升于天,以天地分割了人神世界,使上帝不能以祖神的身份居于殷人的宗庙中,以此打破殷人对于天命的垄断。也就是说,三代鬼神世界观经历了一个范式转换的过程,上帝绝非一开始就在天上。  相似文献   

5.
相业与诗文并举,成就了一代名臣张九龄.秉持儒家的直谏之风,知人善任,与佞臣斗争,成就了"九龄风度"的政治人格魅力;而张九龄着力于山水诗的追求以及儒、道兼济的情怀,更是促成了自然清澹的一代诗宗.  相似文献   

6.
清代古音学的辉煌成就与优良的学风是分不开的。这些优良学风有 :毕生治学 ,心无旁鹜 ;继承前人和师长的学说 ,以前人学说为标的 ,有所突破 ;继承而不盲从 ,“弥缝”前人之说 ;奖掖后学 ,鼓励来者 ;师友论学 ,求真求实。清代古音学是在研究、讨论、继承、创新中走向成熟和辉煌的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为官近四十年,履职十三省,纵观他的一生,无论他身处何地、位居何职,他都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不敢有一点贪占。林则徐两次在河南工作都与治水密切相关,不论是任职河道总督,还是充军途中奉命堵黄河决口,他都以脚踏实地的一贯作风、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了他践行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和为官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湖南第一师范作为一所刚升格的本科院校,同时又是湖南经典红色旅游景点,其环境幽雅,建筑独特,史料丰富,文化内涵深刻,纪念地弥足珍贵,是目前最大的宣传青年毛泽东光辉业绩的专题性的纪念地,蕴藏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湖南一师的作用将日益凸显,也是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在经历了短暂的繁盛之后悄然衰微,其繁盛有着文人儒士的参与之功.元初封建宗法制度的失承及儒家思想的失落形成了相对的自由环境,而其后理学的复归和统治体系的确立,反向构成元杂剧发展的桎梏.儒生及儒家思想的沉浮,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永远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汪吟龙是近代著名的儒学活动家,早年承继家学并受桐城地域文化熏陶,经史小学功底深厚。1925年汪吟龙考取清华大学国学院研究生,师从梁启超,研究文中子,并创办《实学》杂志,以建设的立场整理国故,弘扬国粹,后成为“甲寅派”和“学衡派”的重要成员。20世纪30年代汪吟龙热衷儒学复兴活动,参加国学会,创立中华儒学研究会,并筹办曲阜研究院,为断裂时代的儒学传承作出了贡献。汪吟龙在儒学趋向上介乎新文化运动和孔教运动之间,既反对革命派从根本上否定儒学的社会价值,也反对保守派将儒学上升为国教式的宗教工具,他追求“合汉宋以为继,凭会院求中兴”的儒学形态,希望在中西文化碰撞之际,重构社会的儒学文化根基,发挥儒学独特社会价值,恢复中国的人文教化。  相似文献   

11.
君臣关系本是同一政权内国君与臣民的隶属关系,一般遵循儒家所规范的行为准则。隋文帝在积极吸收传统的君臣关系思想成果的同时,又在总结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过程中,根据隋朝民族关系的实际,形成了新的“君臣一体”思想。这一思想的前提是“普天之下,皆是朕臣妾”,其基本内容则是为臣的少数民族政权必须向隋称藩,保持臣节,岁岁朝贡,永服威刑;其特征和目的是把传统的伦理思想中的父子关系和传统的政治思想中的君臣关系扩大化,将不同政权的君臣视同自己的臣民,以恩威并施手段,保证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始终处于依附与被依附关系,以达到边境安宁、太平无事的目的。这一思想的实质仍是民族压迫与民族剥削,君是绝对意义上的君,对少数民族政权操有征伐、征调等大权,而臣是相对意义上的臣,有时与奴仆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相似文献   

12.
刘炽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的民族音乐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刘弘功业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著名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中谈到"晋保江东以存中国之统,刘弘之力也。……微弘,则琅琊南迁,王导亦无资以立国。"刘弘作为西晋末年的重臣,不溺陷于八王之乱的纷争厮杀之中,而是端持正道,保境安民,尤其是平治荆州、江南地区的战乱,并选贤任能,协调南北,为后来琅琊王司马睿的南迁奠定了基础,不愧为社稷之臣。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长编分修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资治通鉴》长编分修的具体分工问题,历有争论。学者多惑于《宋史.刘传》谓专职汉史,及受传统叙述中“魏晋”连书的影响,忽略了《通鉴》之魏纪、晋纪长编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的可能性。而实际上两汉、魏纪长编由刘完成,两晋南北朝至隋之长编成于刘恕之手,范祖禹除了编修唐史长编外,还整理了刘恕遗留的五代史长编。  相似文献   

15.
成都是刘备一生中最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福地、风水宝地。自取成都后,刘备的命运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本文论述了刘备从取成都、称帝成都再到入葬成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刘基诗文入手,结合有关史料,极力勾勒出元末至正时期的刘基书画交游之大概,为深入全面研究刘基艺术思想、元末书画家状况及时代书画之风尚作一些有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7.
王刚 《南都学坛》2012,32(6):13-20
赤眉兴衰与刘秀帝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并与其帝业创构相始终,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偶然,更有刘秀集团的人为拉动。就政治意识而言,推动和利用"赤眉之乱"与"更始之败",造就出"天下无主"的局面,为刘秀称帝提供了道义基础和政治前提。在具体的战略安排上,刘秀则牢牢把握住了河北与赤眉两大要素,从经营河北,创构帝业开始,就有了明晰的赤眉战略,在三期战略中,步步推进,最终利用赤眉以覆灭更始,造就出了中兴帝业。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缺席和文化的消解注定了于坚诗歌"自然"主题的原生态特征.于坚诗歌中的"自然"始终是作为"他者"存在而非人类文化的附庸物.亲近自然的同时也意味着于坚对于摧毁自然的现代文明的某种质疑.于坚诗歌昭示着中国诗歌一种全新诗学思维方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刘智与朱熹在一些共享术语如“理”、“气”等的内涵方面认识有所不同。借助宋明理学的术语但又赋之以不同于传统儒家的内涵,是伊斯兰教经学人物刘智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正是通过对正统文化术语内涵的扩展与丰富,明、清之际的回族先贤们实现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同时也丰富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北宋王铚《四六话》,是中国骈文批评史上第一部以四六为专门对象的文话。该书以随笔杂记的形式,品鉴了以表、启为代表的宋四六文,讨论了其源流、演变,总结了四六创作经验。《四六话》作为一本理论批评专著,承继了前代骈文批评对修辞方法的关注,倡导偶对、典事的运用不仅要能装饰文句,更要具备内容上的实用性。该书创设了古代骈文理论新的载体,为后代骈文理论的赓续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