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隐性知识在语言学习早期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学科,语言长期给人一种迷茫。不进学校,人们自然会讲母语;进了学校,人们也不一定会讲外语。其实,该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没有搞清楚语言的二重性或二种知识:显性知识(有关语言的知识)和隐性知识(语言自身)。围绕这一现象,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两种知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作了一定的阐述与论证。指出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语言的基本特征和语言隐性知识的重要性,用隐形学习的方式来开拓学生的隐性语法和隐形记忆的能力,以正真掌握语言。  相似文献   

2.
回溯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有效性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溯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有效性判定张学立回溯推理(ReductiveInference)是从已知事实出发结合推论者的背景知识,借助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由后件过渡到前件的一种或然性推理。它在科学发现和刑事侦察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回溯推理是一种独...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Marconi,1997)对词汇能力的概述,即词汇能力是关于语言词汇的深层(underlying)知识,可理解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词汇能力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指称(referential)能力和推理(inferential)能力,试图从阐述心理词汇的组织和提取基础上,探讨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关培养学习者指称和推理能力的一些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4.
实用逻辑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区分了两种逻辑观:语言的逻辑观和智能体逻辑观,前者把逻辑看作一种关于论证(argument)的理论,而论证是一种语言结构,逻辑研究论证的结构特性;后者把逻辑看作一种关于推理(reasoning)的理论,一种关于思考者做了什么以及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的理论。实用逻辑是一种关于实践的智能体做了什么以及反思了什么的理论,它将大大地突破演绎逻辑的范围,去研究许多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考察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路径及其机制,把情态动词“能”的语法化放在世界语言语法化的范围内来考察。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两条路径——“能力〉(中性条件)〉许可”和“能力〉(中性条件)〉知识可能”也普遍存在于其它语言中,是世界上许多语言情态动词语法化的普遍路径。推理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情态动词语法化的主要机制,原来认为许多由隐喻机制所引发的语法化,其实是由推理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6.
多项选择题的设计周胜一、概述多项选择题是现今最流行的一种测试手段,测量语言知识与运用的众多方面,几乎所有的标准语言测试都有这一题型。多项选择题由两大部分组成:题干(stem)和选择项(r0sponse/xoptions)。选择项又包括正确答案(key...  相似文献   

7.
逻辑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二题张小燕对造成演绎与归纳误解的一种分析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从推理的方向看,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这几乎成了教条。事实上是否如此?形成这种普遍看法的原因何在?结合现代逻辑知识,本文对这个问题做一逻辑与历史的分析。(一)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物体的知识。我们用名词短语来指代物体,它们在我们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将探讨两个问题,即(1)名词短语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与(2)物体与知识组织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还将初步讨论量词问题以及用自然语言进行知识表现和推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Sperber和Wilson(1986/1995)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Verschueren(1999)指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所以,翻译的过程离不开寻求关联,实现语言和语境的相互顺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汽车信息平台为背景,采用OWL(本体语言)建立汽车信息本体知识库,建立基于SWRL(语义网规则语言)的汽车关系判定和推理的规则库,研究设计并实现出一个以本体(Ontology)为基础具备规则推理能力、具有Web接口的智能汽车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是一个以原语和译语为中介进行判断、推理的双语思维过程。只有经历这一过程,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意思才能被感知、接受和加工,最终以另一种语言(译语)形式得以表达和传播。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双语思维意识直接决定译文质量的优劣。要使原文理解更准确,译文表达更贴切,译者必须有意识地交替运用原语和译语进行翻译思维。  相似文献   

12.
推理规则是用来分析推理正误的。正确而完善的某种推理规则应该能够分析某种推理的任何一种推理形式是否有效。而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比如:(P∨q)∧p→q、(p∨q∨)∧p→q∧r等都是无效的选言推理形式,但运用流行的选言推理的规则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说明。所以,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是不完善的,应该修正或做出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说推理结论的性质的问题,是指:推理的结论,对前提来说,是否是一种新知识?如果是一种新知识,它们是什么样的新知识,即是确实可靠的知识,或是或然的知识。一、推理的结论是一种新知识关于推理的结论是否是一种新知识这一问题,在逻辑史上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有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推理能提供新知识,他说:“推理是这样的一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的意向意义理论(theory of meaning)在意义研究中颇具影响力,他用一种特殊的交流意向来分析语言的意义,把一个句子的意义解释为说出这个句子的人当时的意向。本文探讨如何运用格赖斯的意义理论来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如何进行会话含意的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5.
运用“名词短语可及性递进阶”、“感知难度假设”和“S0层级假设”理论,通过句子补全形式来探究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关系从句的知识与其英语语言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学习者关系从句知识的掌握与其语言水平相关,关系从句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其英语语言水平也高。(2)学习者主语关系从句、介词宾语关系从句和主语位置关系从句知识的变化对其语言水平有影响。(3)在宾语关系从句内,当从句主语为有生命语义特征的名词时,学习者宾语关系从句的掌握情况对其语言水平不显示影响力。(4)宾语位置关系从句、关系从句外置结构的掌握情况不对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构成预测力。  相似文献   

16.
1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语言学家做过大量的研究,他们把阐释语言的性质、语言习得及语言在现实中的语用功能做为研究目标,而词汇学习及教学从未受到过象语法、阅读、写作等同等重视,正如Wilkins所说:“学习一种语言通常被认为是学习掌握其语法系统”。(WIIkins,1976P.1)很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习者一旦掌握了目标语的基本句法知识,他便可以把词、词组和小句(clause)插入到适当的位置(slots)中创造出新句子(novelutter.ances),也就是说,语言具有生成功能。这种自由选择原则(。pen-。hoiceprinciple)并不能圆满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17.
多年英语精读课教学表明:精读课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且要培养他们对英汉两种文化异同的敏感和识别能力,从而达到掌握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正确运用其语言的目的。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存的,语言的使用高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脱离一国的文化知识背景去学该国的语言是毫无用处的,也是不可能的。语言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而且还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手段之一。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常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生活各方面。比如:英语中motel(汽车旅馆)、haftal(快餐)和drive-inmovies(供坐在车内…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是关于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3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关联理论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隐含是广告语篇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用于操纵广告受众以达到促销目的的语言策略。广告的隐含性是由其功能、情景和交际特点决定的,同时这种隐含性也决定了广告推理的语用向度。在评述Harris(1983,1999)广告推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含意理论和关联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构建广告语篇推理的类型模式,并且用该模式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磨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MCD磨粒信息诊断专家系统(ES)。首先讨论了诊断知识的获取与规则表示方法,接着根据面向对象模板化设计思想,研究了一种知识库,推理机和人机界面一体 构造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深度优先搜索,反向引导正向控制的启发性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