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读“流亡者译丛”中的《人·岁月·生活》让我彻夜难眠。在那深邃优美的文字的缝隙中.我看到了一部真实的社会档案,让我再次回顾了那段红旗下的前苏联历史.那段英勇地战胜了德国法西斯.而又在恐怖的大清洗中无辜断送了两千万生命的前苏联历史。  相似文献   

2.
绍兴市中心的秋瑾纪念馆我去过多次了,那是秋瑾的故居。可我一直不愿去面对秋瑾,也不愿意去回忆那段历史。因为,近代史是一曲悲歌,它让很多的中国人对于维系群体生存尊严的中华文明,产生过动摇。但今天我又情不自禁地走到这座江南典型的院落。于是就再也不能回避,再也不可平静了。  相似文献   

3.
商君的死     
书柜里头,有一本长篇小说——《商鞅》,无事时拿起翻看过。写得一般,缺少让人全神贯注的吸引力。我就那么翻着,准备翻几下便送它回书柜里原样躺着……快要终卷时,有一段文字却让我的目光停了下来:那时,商鞅躲避新君惠王和公子虔的追缉,仓皇在路,这日逃至一家客店——  相似文献   

4.
考考你自己     
考考你自己问一:我写过一本书(红与黑》...··有一个人养了很多条红金鱼和黑金鱼。据养鱼人说金鱼大小一模一样,但黑金鱼吃的鱼食却多出红金鱼的3倍,这是为什么?(限时3分钟)问二:有一次我在翻阅一本古代文献时,看到上面写着有一个人在公元前10年出生,在...  相似文献   

5.
焦点·人物     
《老人天地》2014,(10):9-9
“我错了”——9月9日晚,著名学者、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去世。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其家风。汤一介曾提出中西方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近年来致力于《儒藏》典籍的编纂,先后创立中国文化书院和北大儒学院。汤一介教授“文革”中曾参加过中央“文革”小组写作班子“梁效”,他在晚年从没有回避这段历史,78岁高龄时依然还在为那段历史道歉。(相关报道见本期第17页)  相似文献   

6.
易忠荣 《老年人》2007,(6):22-22
我是一名77岁的离休老兵.曾在部队战斗生活了20年。部队生活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好多事情经久不忘。其中,我给将军们当教官的那段经历.尤其让我铭记终身。  相似文献   

7.
准备下搂时我在传达室接到一封信,从邮戳上看是从本市发来的,姓名栏里写着的是“COCO”收。 我感到奇怪的是怎么会有人知道这个名字.我用这个名字的时间只有大概一周左右。那时我在网上写一些可以酸倒牙的诗歌,然后把它们往BBS上一贴了事。并且我那段时间写的诗都是属于被人痛扁的质量,不但意思肤浅,最主要的是能够让人引起呕吐的欲望或者和胃有关的条件反射,怎么会有人记得呢?脑子乱七八糟间我摔了一个跟头,我一  相似文献   

8.
聂老夫子     
彭国梁 《老年人》2009,(6):32-33
聂老夫子,大名聂鑫森,一个我从内心钦佩与欣赏的作家。他有一个朋友叫野莽,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吹牛,说他有几个朋友,除了研究原子弹的书不会写,其余的都会,湘人聂鑫森便是其中之一:“他写新诗,写旧体诗词,写散文,写短、中、长篇小说,写美术文章,写民间风物,写历史掌故,写建筑随笔,写古诗词及古文的考校文字,写姓文化、性文化的专著,还有书法,画画,涉猎金石篆刻。  相似文献   

9.
我和我的三个女儿文/楼旨君我有三个女儿,她们是王葳、王菲和工蕤。近期,她们联袂出版了合集(王氏三姐妹的天空和梦)。在出书之前曾有不少人建议,让名人给写个跋什么的,能扩大影响。但她们执意让我写后记。对于没写过多少文章的我来说,担心写不好。但她们认为我写...  相似文献   

10.
《中外书摘》2011,(2):87-87
《直译中苏高层会晤》,[俄]顾达寿口述、郑少锋执笔,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年1月版,定价:28.00元前苏联资深外交官的回忆录。他曾亲历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期间发生的某些历史事件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首次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会晤内幕和逸闻轶事。  相似文献   

11.
声音·数字     
匹夫兴亡,国家有责.——某QQ好友的个性签名。我估计在唐朝,写诗跟现在写博客一样,认识几个字的人都能写几首。——王小峰的博客里的一句戏言。案件上升跟记者没关系.——有代表提出新闻媒体对各类案件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某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2.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0):28-30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究竟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程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13.
在几年前,J·K·罗琳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为生计所迫,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可眼下,她已是大名鼎鼎,如日中天,成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J.K·罗琳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她独自抚养着儿女,为了生活冒着失去救济金的危险偷偷打工,一旦闲下来,便在住家旁的小咖啡馆里忘情地写呀写,写她心中的魔幻世界……5年里,她强迫自己不停地写作。她把写好的小说送给出版商,却屡屡遭遇退稿,但是她依然锲而不舍……结果尽人皆知,她不仅获得了成功,也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一个现代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几乎在一夜之间诞生了。J·K·罗琳用时间和坚韧得到了她所应得的一切——鲜花、掌声、拥戴,和任何人都期望得到的名声。  相似文献   

14.
爱情梅雨     
爱情梅雨□周新颖那段恍然不知归路的日子,是我人生驿站的梅雨季节,让我为爱停留,为情落泪那段恍然不知归路的日子,是我人生驿站的梅雨季节,让我为爱停留,为情落泪。5年过去了,而今时过境迁后,留在心中的仍是那份至真至纯的记忆和不变的情怀。阿伟,我用一生去怀...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我的老父亲给我讲过一则“势利眼”的放事。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故事的详细内容已有些模糊不清,但精彩之处,仍然记忆犹新、故事说的是:在宋代有个大文学家,姓苏名轼号东坡,此人写得好文章,做得好辞赋,练得好书法,是宋代首屈一指的文坛领袖。这一年,由于得罪了宋仁  相似文献   

16.
洪流 《老年人》2005,(10):50-50
走进厦门,让我铭记的并非鼓浪屿诗一般的意境和旖旎的风光,而是这座海上花园城市千年变迁的历史。参观胡里山炮台时,我就被当年那段不朽的历史深深地震撼了。胡里山炮台位于东南海峡突出部,它雄踞海岸,扼守厦门,主体结构为条石垒砌而成。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整座炮台处处显露着  相似文献   

17.
想起莫应丰     
陶冶 《老年人》2009,(4):26-27
人到老年,出于怀旧,常常翻阅朋友们过去写给我的信,在回味中感受一份真情。这些信中,有一封是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原副主席莫应丰写给我的。那是1974年,他在上海修改长篇小说《小兵闯大山》时写来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我的深切关爱,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远离了文学,不写小说,不写诗歌;也不写散文,不写杂文。下写也罢,有时连看也不看,看什么呢,看各种各样的广告,看硬广告,也看软广告,看报刊广告,也看电视广告,同时也看足球,看青年歌手大奖赛。 早几年,我就是陕西作家协会会员,是作家但不写文学作品,甚至连一个字也未写,但写了些  相似文献   

19.
烛光下执笔,试着写那段似乎早已尘封的往事。好象是很久很久以前了,舞厅里绚烂的灯光已朦胧成一种古旧的晕黄,灯光中你的脸也模糊为一仰轮廓,但很清楚地,你在深深地凝视我,微微笑着对我说:“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是《月亮河》。”那是一种深情而忧伤的曲调,含着一缕隐隐的期待。而国丹林z后才仅仅明日,我2接受体,具实至多的房困了自去中红霞的气氛和啻乐中四想的后师。那一切在20多的我的W中是诗是由,是多中的浪漫。而我2子作出许要经一帧记忆中曾有过的关于生孩子的美好的照片,汪某个特定四环境下,骤然脚自于我的国L.因为体…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一生共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集和十几部杂文集,还有大量的日记、书信、翻译作品等.但奇怪的是,在鲁迅丰厚的文学遗产中,竟然没有一部长篇小说,这让不少人深感遗憾.其实,在鲁迅的创作生涯中,曾有过三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只是没有完成. 第一部是历史小说《杨贵妃》.1924年,鲁迅应西北大学邀请到西安讲学.鲁迅当时的想法是沿途好好考察,回来后完成长篇小说《杨贵妃》.关于这个写作计划,鲁迅曾多次向许寿裳、郁达夫等人提及.但是,等鲁迅从西安回来后却说不写了,理由是他到西安后发现西安的天空已经不是唐朝的天空了,艺术感觉全都被破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