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谓谓语句指由主谓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本文试从纵横两方面对主谓谓语句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为行文方便,我们用S_1代表全句主语,S_2代表主谓词组中的主语,P_1代表全句谓语,P_2代表主谓词组中的谓语.  相似文献   

2.
确定有主句的子系统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主语角度,一是谓语角度。从主语角度看,能作主语的语法单位有代词、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名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同位词组、“的”字词组、数量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等,因为主语一般是传达旧信息的,情况比较简单,因而从这种角度所作的分类对我们提纲挈领地把握汉语无限丰富的句子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谓语角度看,能作谓语的成分有两类,一类是词或词组,二类是传统语法的分句共主语的复句。名正方能言顺,我们可以把谓语属于第一类的句子叫做单谓语句,把谓语属于…  相似文献   

3.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单句结构分析,在句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在汉语语法单句结构分析的研究中,好多语法著作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前后论述不统一。比如大家都承认:句子是用词和词组构成的。有的语法著作,前边讲到词组时说,一般的词组有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四类;可是讲到词组作句子成分时,却只讲联合词组、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另外两类词组呢?不提了。为什么如此?因为这类著作里把句子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承  相似文献   

4.
读《殷都学刊》1986年第3期姚汉铭同志《动词“名物化”问题新探》,很受启发,获益颇多。作者认为,应该在名词和动词的定义中,把“事”字逐出名词定义,添入到动词定义中去,并说所谓“名物化”实际是“事件化”,是动词自身固有的含义,从而否定了动词名物化的意义根据。甚有见地。但是,为了否定名物化,作者对名物化主张所凭借的两种语言现象说是“重谓式主谓词组”“重事式动宾词组”,这在笔者看来,值得商榷。文章说: 动词“名物化”主要发生在由“纯动词”充任谓语的主谓词组的两部分间加“的” 和由“纯动词”居动位的动宾词组倒位后在两者间加“的”这样的结构中。这两种结构  相似文献   

5.
兼语式通常概括的是句子主语后边的兼语短语做调语核心的这件类句式。在渭语部分,至少有两个谓词(前边的是动词,后面一个可以是形容词)起作用,后一个谓词与兼语发生主调关系而与全句主语不发生主谓关系。这一类句式,被称做兼语式。兼语式中最常见的一类是兼语句的谓语部分表示主语使兼语怎样或让兼语怎样。由于使今、劝阻类动词(如“使”“请”“派”“逼”“劝”“催”“选”“让”“要”“求”“留”“托”“动员”“命令”、“任命”、“要求”、“发动”、“阻止”、“推选”、“号召”、“教育”、“组织”、“追认”、“禁止”…  相似文献   

6.
“有”字兼语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有”是现代汉语中几个特殊的动词之一。它不但可以组成“连动词组”,而且可以组成“兼语词组”。以动词“有(没、无)”作为“兼语前动词”的兼语词组,我们称之为“有”字兼语词组;用“有”字兼语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有”字兼语式。 一 “有”表示领属关系的兼语式 动词“有”可以表示“广义的”、“各种各样的领属关系”。它可以把领属主体(即领有者或整体)和领属客体(即被领有者、隶属者或部分)联系起系。在“有”字兼语式中,  相似文献   

7.
区别兼语句和主谓作宾句的问题,是现代汉语语法中颇为麻烦的问题之一。前人从语音停顿、添加成份、改变语序以及意义关系、动词性质等方面总结归纳出几条区分办法,是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可是这些办法未能“干净、利落而又全面”地解决问题,又使人很不满意。我们设想,如果能找到一种格式,象数学中代公式那样,把需要辨认的句子“代入”这个格式,便可解决问题或基本解决问题,那将会给语法分析和语法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为了这个目的,本文想就兼语句中由含有“使令”“促成”意义的动词构成的使动兼语句的鉴别作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8.
1·1 “在”兼属动词和介词。作为动词,“在”可以同名词性词语组合成述宾词组作谓语,如“山在云里,云在山里。”“在云里”、“在山里”都是述宾词组,各作一个分句的谓语。作为述宾词组的“在 NP”,本文不讨论。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教材一般都很注意讨论语法成分省略这一问题,分为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等等。省略的规律一是承上,一是探下。但是,古文中还有一种省略情况,却很少有谈到的。这种省略情况,不是指简单的主语、谓语等语法成分的省略,而是指一个完整的意思(一个句子甚至几个句子)都被省略掉了。如果被省略掉的句子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使”字句与一般兼语句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字句的句法、语义结构不同于一般的兼语句,主要表现在"使"字式与兼语式结构不同,"使"字句与一般兼语句在句法要求,语义结构及特点三个方面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主谓语句结构的哲学分析荒冰主谓语句是人们最大量使用的语句类型。但是人们对主谓语句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和层次的研究却很不够。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一)本文所说的主谓语句本质上是主谓命题,即语句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其语言形式。但是研究主谓命题离...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汉语特有的动词复制句,一般由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组成,形成所谓的"宾补争动"现象。形式句法关心动词复制句的生成机制,认为动词复制句中的前一动词是后一动词复制而成的,并构拟了动词复制句的生成过程。汉语中还存在由非动宾结构构成的动词复制句,主要有主谓式、连动式和状中式,这些结构中的前一动词明显不是复制而成,无法用之前的生成机制解释。动词复制句与汉语中的动词作主语、主谓谓语句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它应当也是汉语句子中心只有谓素形成的,是可以推导出来的衍生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句法成分与句子成分 如何分析句子,语法学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因而构成句子的部分(即句子成分)就有主、谓、宾、定、状、补语六种。有的认为,句子是由主语和谓语(有时可缺一个)两个直接成分构成的,因而句子成分就只有主语和谓语两个。有的还加上全句修饰语,就是三个。  相似文献   

14.
离合词形成的历史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力量  晁瑞 《河北学刊》2007,27(5):174-177
当代学者在讨论离合词的成因上,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从对语料的调查出发,发现汉语离合词最早出现于宋代,最早的离合词是动宾式的,到明代出现了联合式、补充式、偏正式,动宾式的类化作用也开始显示出来。主谓式是出现最晚的离合词。离合词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动宾式的产生跟时体词"了"的成熟有关,补充式跟它的后一个语素的补语地位有关,主谓式跟被陈述对象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附加语的介词结构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虽呈现出一定的漂移,但并不是任意的。研究发现,如果介词结构后面修饰的是并列的几个分句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处在主谓之间;如果介引对象为一个小句或者带有关系从句的名词性成分,介词结构也通常位于句首;介词结构与其核心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短语,当整个动词短语受某些副词修饰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主谓之间;当介词结构受能愿动词修饰时,介词结构也不能外移至句首;当句子中谓语动词为光杆动词时,介词结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在语义方面,受事主语句中的漂移介词结构通常要放在句首;谓词性结构充当句子主语时,介词结构也不能位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引成分有“整体部分”语义关系时,介词结构也只能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16.
一、使动式与兼语式的分工王力先生在他所编著的《古代汉语》中说:“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它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式既然可以表达兼语式的内容,那么在古代汉语中还存在不存在兼语式?不言而喻,是存在的,而且存在的量也很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先秦九部著作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情绪动词的用法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情绪动词“惧”与一般动词构成连动式表示有因果关系的连续性动作;谓语“惧”既能带使动宾语又能带关系宾语;“主语 惧 使动宾语”与“主语 惧 关系宾语”语法结构平面相同,而语义结构平面相反。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察今》一文中,作者在叙述了“循表夜涉”的故事后,评论道:“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对这句话中的“主”字,许多版本都将其注释为“君主”。笔者以为不妥。首先,从语法结构上看,这个句子是一个单句。“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是主语部分,由一个主谓结构充当,“有似于此”是谓语部分。按古汉语语法习惯,充当句子成分的主谓结构,其主谓之间应加一“之”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果这里的“主”当“君主”解,则“法”就是谓语。那么,这个句子的形式就应是:“今世之主·之法先王之法也。”然而原文不是这一形式,是不是作者…  相似文献   

19.
<正> 对于句首方位词组成分归属的问题,语法学界的认识还是很不一致的。如“台上坐着主席团”这类句子的结构成分就众说纷纭,说法大体有四种:“动——主”,“或主或状——动——宾”,“(准)主——动——宾”,“主——谓(动宾词组)”。推究这些分歧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三:1.方位词的词性未确定,2.析句标准不统一,3.主语、谓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不正确。如果这三个问题的认识统一了,那么,分歧便会缩小乃至消失,句首方位词组的成分归属问题必将随之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动宾复合词源于古汉语动宾词组的词汇化及动宾构词法的直接生成。动宾复合词是单音节复音化的产物,既有心理原因,也有韵律原因,可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其词汇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