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战结束不久,俄罗斯日益重视欧洲安全体制的重建问题。俄主张欧安组织应成为欧洲安全体系的核心,同时在武器控制、安全和防务问题上采取比较坚定的立场,维护反导条约和常规力量条约,极力保持同美国的军事平衡;还充分利用欧美地缘战略利益上的差异,拓展外交空间,争取欧盟国家支持它在欧洲安全体系上的主张。俄和欧美在欧洲安全体系重建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分歧,加之西欧离不开美国的安全保障,俄对美多重劣势难以扭转,俄在短期内实难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俄有可能在欧洲安全体系建设上取得有限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一战以后,战胜的英国发现自己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英法是依靠美国的巨大实力来赢得战争的,但美国参战的主要目的之一却在于毁灭旧大陆的均势体系.美国退出之后,所谓的欧洲"均势"实际上就是由英、法、德、意这四个实力和意愿难以彼此平衡的大国,再加上一系列小国和弱国组成的不均衡体系,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美俄两国都被排除在该体系之外.在均势不可能恢复或者继续维持的情况下,英国固守传统只会导致自我利益受损,更何况凡尔赛条约实质上是一个仅立意于掠夺战败国而不是其字面上所宣言的重建和平、恢复均势的条约.因此英国采取一种"反均势"的政策企图摆脱这一尴尬的境地,而绥靖政策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中导条约》是美苏在冷战时期签署的核军备控制条约。自2007年起,俄罗斯开始要求将条约从美俄双边扩展为全球多边,并得到美国支持。2014年7月,美俄就《中导条约》履约问题产生争议,导致条约未来出现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美学术界再度提出将《中导条约》全球化,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美俄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既有历史根源又有现实地缘安全因素,既有可能采取维持条约基本框架而直接扩大条约限制范围,也有可能采取所谓双轨策略,以威胁退约或修改条约来促使拥有陆基中程导弹的第三国加入条约。但是,美俄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将遭遇一系列阻碍,其实现前景十分渺茫。  相似文献   

4.
在东亚国际体系由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向近代殖民条约体系的转型过程中,如果说甲午战争发挥了彻底解构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作用,那么日俄战争则起到了最终完成重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过程的作用。甲午战争后,大清王朝进一步积贫积弱,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清帝国遗产的狂潮,把更多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强加于清政府。在争夺在华权益和东亚主导权的过程中俄国成为日本和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了确保在华利益和东亚主导权,英美等欧美列强支持日本对俄开战。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强敌沙俄,两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日俄两国在东北亚地区正式划分了势力范围。至此,在东亚地区正式形成了以欧美各国、日本、沙俄为中心,以近代条约规范各国关系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是一个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战后初期,澳大利亚主张对日实施惩罚性措施,使其军国主义不至于死灰复燃,即所谓的硬和平。然而,美国在处置战后日本问题上的近乎垄断作用、亚洲冷战局面的加剧以及澳大利亚渴望与美国缔结安全防务条约,使得澳方不得不接受美国主导的对日软和平条约。澳大利亚对日战略的这一转变标志着现实主义逐步取代理想主义,成为其外交和防务战略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 ,俄美两国由于在战略目标上的对立 ,双边关系不断恶化并几乎走向对抗。“9·11”事件之后普京突然改变对美态度并在重大冲突问题上主动让步 ,俄美关系发生转折。因俄罗斯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安全领域有相互合作的需要 ,所以它们会继续推进两国关系发展。然而由于美国不会仅仅满足于俄罗斯支持它的国际主张 ,俄美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仍将难以排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核不扩散机制饱受冲击,印巴核试验、朝核危机、伊核问题虽然是直接原因,美俄各自部署、存储大量核武器也难逃干系。2009年4月,美俄重启战略武器谈判,经过近一年的谈判,于2010年4月8日签署新协议。美俄达成新的裁军协定具有多重背景,它既与美俄旧版裁军条约的到期有关,也与奥巴马政府在核裁军问题上态度的转变相关,还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的召开,以及解决伊朗核问题等有关。条约的签订既可推动停滞不前的核裁军进程,又对于严重受损的核不扩散机制产生积极影响。鉴于美俄核裁军协议的有限性,以及美俄在条约扩展至所有核国家上的共识,条约的签署也会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 30年代 ,在世界安全制度无法有效应付战争危机的形势下 ,苏联及时提出了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正确主张。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具有诸多显著特点 ,它们决定了英国在这一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在英国对苏联上述主张所持消极立场的严重影响下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欧洲也未能出现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阵线。英国的消极立场 ,源于对希特勒德国的错误认识、祸水东引心理及错误的外交战略 ,亦与美国对集体安全的冷漠态度有一定关系。英国是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 (NMD)已经引起了包括欧洲盟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与批评。欧美对导弹威胁的不同评估、不同的安全观及不同的战略追求是造成双方在NMD问题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NMD将使欧洲加深对美国“延伸威慑”保护的怀疑 ,进一步加剧大西洋两岸防务分离的倾向 ;还将使欧美在裁军问题上的裂缝加大。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伙伴 ,欧洲各国在NMD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对美国NMD的决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美国必须充分考虑盟国的意见 ,避免联盟关系因此恶化  相似文献   

10.
解除德国武装并对其进行非军事化改造,使其不再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是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共识并在《波茨坦会议公报》中做了相应规定.但战后不久,美国另起炉灶,向苏联提议由苏美英法四国共同签署一项旨在保证德国长期处于非军事化状态的“德国裁军与非军事化条约”,被苏联拒绝,条约流产.美苏之间围绕该条约的互动,集中体现了两国在德国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是引爆冷战的引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3.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德勒兹对尼采的解读,对差异、问题化、多样性、重复、褶子、组合、欲望等诸多概念的展拓对福柯产生的深刻影响。德勒兹对福柯思想的分析十分深刻,分析福柯思想中的德勒兹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福柯。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解释,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对于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和方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通过集中考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空间问题的探讨,凸显了其在空间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地揭示和剖析了这一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难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观念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时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9.
《悲剧的诞生》标志尼采哲学的诞生。尼采以古希腊的酒神精神为基础 ,反对理性 ,提倡解放人的本性 ,并以酒神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解读《悲剧的诞生》对于了解尼采哲学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连浊"是日语的一种特有的发音现象。从历时角度对"连浊"称呼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连浊实质上就是复合词中后部要素的词头无声辅音转变为有声辅音的语言现象,且除ハ行外,该辅音与有声辅音之间依据有无"声音"这一标志而形成"欠如的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