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世界工厂”进程中的贸易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铁 《理论界》2008,(2):134-135
在战后日本“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过程中,日本政府在实施贸易立国战略的同时采取了符合经济发展阶段实际、富有灵活性的贸易政策,日本的贸易政策立足于政府的合理干预,把贸易政策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通过扶持本国产业、提高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以振兴出口,推动了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于日本“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中等强国”的综合国力,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东亚合作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子。澳亚关系的发展历史表明,往往是澳要表现自己的独立性的时候,就能发挥出特有的作用;而在澳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的时候,就会被别人的影子所遮掩。如果澳大利亚能够明确自己的国家特性,彻底摆脱一味追随美国的形象,把自己作为亚太地区多样性中的一种而不是西方阵营的一员积极参与东亚合作进程,那么不仅澳亚关系可以更好地发展,澳也能够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信平 《社会科学辑刊》2023,(5):88-96+238+241
我国新时期社会政策发展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国家与家庭的关系,以便使国家与家庭在民生保障中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国家与家庭关系是各国制定与实施社会政策中的重要基础性问题。我国社会政策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当前,我国在此方面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国家与家庭之间的主导责任关系,如何在国家与家庭之间达成合理且有效的责任分工,以及如何优化国家与家庭之间的动态功能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社会政策中的国家与家庭关系既不应该是“去家庭化”,也不是简单的“再家庭化”模式,而是应该走向国家主导下的“家国衔接与合作”模式。为此,应该本着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在民生建设领域积极强化国家责任,发挥好家庭在民生保障和服务中的作用,针对具体情况确定国家与家庭在具体民生项目中的责任关系并通过制度协调实现国家与家庭的功能互补与衔接。  相似文献   

4.
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政策取向:实力还是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贸易体制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始终贯穿“实力取向”与“规则取向”之争。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规则取向”的确立取决于多种因素 ,体现了建立稳定有序的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要求 ,但仍然无法排除包括国家实力和多边贸易体制实体规则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制约。事实上 ,争端解决机制政策取向的确定必须建立在现实国际经济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政府审计对我国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免疫作用,对现行审计政策、金融审计进行定性研究,对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取得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政府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运用政府审计政策,能够发挥国家审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免疫系统”功能,来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保护对WTO规则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 ,贸易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WTO在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规则及实践运作中的缺失 ,正受到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本文首先具体分析了环境保护对现行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的多方位冲击 ,然后提出一些“绿化”WTO多边贸易规则的建议 ,以期发挥WTO在未来协调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业主导权是指对产业的存在及发展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能力.产业主导权包括“资源主导权”、“技术主导权”、“资本主导权”和“市场主导权”等内涵,基于此建立对产业主导权的评价标准体系.国际产业主导权构建的实质是建立对国际全球价值链体系的主导.构建国际产业主导权的途径包括控制国际产业价值链、控制关键战略性产业、控制产业发展战略性资源、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以及掌握产业标准制订权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黎学研究”,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实践中,“黎学研究”可以发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基础是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挥我国优势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以平等互利的“双赢”原则,处理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处理好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关系;改善进出口结构,促进国内外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伦理之“道”是体现在各种实存的伦理关系之中的“道”,随现实伦理关系的改变而改变。个体之“德”是不断获得与修正伦理之“道”的动态过程,最终转化为自身的德性。二者的相互转换遵循“伦理关系—道—个体—德—伦理关系”的循环路线,群体与个体各自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动“道”与“德”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