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九八五年的工资改革,重点是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工资制度,逐步消除工资分配中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积弊,初步建立起能够较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新的工资制度。”他还说:“在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过充分准备,逐步推行职工工资总额随同本企业经济效益浮动的办法,把职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九年中,我国对工资制度逐步进行改革,恢复了奖金制度,对职工工资进行了调正,并对一些企业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的试点,试行了多种形式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生产增长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正如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当前分配中的主要倾向,仍然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互相攀比,必须继续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加以克服。”因此,企业的工资制度的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一、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现行的工资模式,是国家直接分配型,即国家直接向个人进行分配,并不适用于生产力落后、生产资料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改革这种国家直接分配型。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五个国家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历程,确认其呈现出"绩效工资比重逐步提升,职务终身制度逐步打破,薪酬管理趋向以人为本,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等改革趋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扩大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权,建立科学严谨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公平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办法,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提升高校教师对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等院校的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也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一九九三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改革方案实施以后,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脱钩,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工资制度的本身就是要求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探索新工资制度下的工资平衡机制盛惠良1993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符合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中,提出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要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的工资...  相似文献   

6.
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目前学校根据国家及江苏省有关工改文件精神,正在实施工资改革。学校工改的主要特点是在工资构成中设立了“活工资”部分津贴,这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体现“按劳分配”的组成部分,也是与国家机关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计委提供的信息: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已确定,将在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进行自主决定工资水平的现代企业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将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进行通过集体谈判确定职工工资水平的试点。 今年进行的企业工资改革将着重调整国有企业中职工的收入结构,要把各种补贴、津贴逐步纳入工资,并结合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把住房补贴纳入  相似文献   

8.
1985年,国家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从1986年起,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的补充、改善措施,初步理顺了工资关系,使工作人员职级不符和工资偏低的现象得到初步改变。但是现行工资制度是从原来工资制度的基础上脱胎出来的,难免吸淀多年积累的种种矛盾。同时,工资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新的制度本身设计也不完善,在新旧工资制度交替过程中,也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对此,必须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才有利于工资制度深化改革。笔者认为现行工资制度存在的突出矛盾是: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行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分配应同教职工的劳动成效挂钩 ,注重突出“责与技”“效与绩”的特点 ,合理确定工资标准 ,发挥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 ,建立一种真正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工资制度,是在不断地实践、认识中,经过一个建立、改革、补充、完善的过程形成的。建国以来,我国的工资制度经过三次较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一九五一年前后,对各大区进行的工资改革。建国初期,各地的工资制度比较繁杂,很不统一。鉴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经济状况,为了制止物质上涨,稳定职工生活,国家决定继续实行以实物为计算基础的工资支付办法。当时有以“粮食”为计算基础的;有以“饭”为计算基础的,有以“工资分”为计算基础的等等,各地情况不一。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的工资制度,采取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在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毛主席这一重要指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重要发展,为我们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铲除滋生资产阶级的土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新一轮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工资分配中出现了“存量不变,增量拉开”的“双轨制”现象。这一现象弱化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弱化了高校教职工更新观念的力度。文章在分析了现行工资制度缺陷和“双轨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对高校工资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是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要搞好工资制度的改革,必须正确了解按劳分配的理论。为此,本文拟就怎样认识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中“劳”的含义是什么,按劳分配如何实现及其实现的形式,以及我国的工资制度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怎样认识按劳分配 关于按劳分配的性质问题,经过拨乱反正,算是基本上解决了。但在经济改革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酬付劳;有的把股金“分红”说成是按劳分配或者“接近按劳分配”;有的认为,把按劳分配看成是按个人劳动能力与贡献大小来分配,理论上有“缺陷”;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又有人把按劳分配的本质归结为“向钱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学校的工资改革在“九五”期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全国建立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高校的工资及管理工作进入了新的运行轨道。一些有创收能力的单位实施了内部分配制度,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起来,教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仅以我院为例,1998...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要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又进一步对工资制度改革的方针和原则,作了科学的规定。现行工资制度的改革,不仅直接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本文只着重就我国奖励制度的改革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工资制度的改革。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新工资制度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首先,新工资制度的建立,达到了工资改革的重点是“基本理顺工资关系”的目的。旧工资制度过于繁杂,同一行业,同一工种,同一岗位执行着多种工资标准;在地区之间又因工资区类别不同,工资标准各异;由于人员流动,又造成部门、地区之间工资标准的混乱状况;还有许多所谓的“保留工资”、“附加工资”。据统计全国有一百几十种工资标准,高校也不例外。有的高校的工资标准达六、七十种之多,我院也有二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方面的改革要同机构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相结合,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党的十四大的召开,际志着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务之急,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势在必行。一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要靠人去做。因此,只有用人得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取得良好  相似文献   

18.
我校学生会最近组织部分工农兵学员围绕“商品交换原则在学校有没有反映”的问题,进行了一次讨论。这次讨论会,是从分析目前学校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模糊认识开始的。毛主席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学习中,有的同志提出:学校不是商品生产和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资制度正经历着重大改革,基本上打破了分配上“两个大锅饭”的局面,克服了过去工资制度中“一平、二杂、三固定”等不合理状况,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就运用工资杠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问题,谈点个人认识。 改革后的工资制度(包括奖金分配)之所以较前进步,在于有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为:通过利改税与企业留利,职工按规定可分配奖金,通过工资调节税和奖金调节税等暂行规定的实施,职工的基本工资和奖金同上缴给国家的税利紧密挂钩,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和职工个人收入的增长;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劳与酬紧密相联;通过实行以职务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各项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计划体制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它们的成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体系的改革。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