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吴太伯世家》曰“大伯奔荆蛮,自号句吴。……吴名起于太伯。”此乃吴人、吴地、吴国以及吴文化之名号的由来,笔者深觉此说与客观史况不甚合符,且其蕴含的内涵颇有可说者,现提出管见以求教于方家。一、诸家之释“吴”关于“吴”字,历来释家甚多。《说文》曰:“吴,郡也”,又“姓也”、“大言也”;《汉书·地理志》曰;“吴,会稽郡、吴县”;《释名》曰:“吴,虞也”;《集韵》、《韵会》、《正韵》曰:“吴,音吾,国名”;《方言》曰:“吴,大  相似文献   

2.
说吴族     
研讨吴史、吴文化者大多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语:“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曰荆,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于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着重点为笔者所加,以下同)这一说法,历来被奉为圭臬。于是就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诸如:按历史时间估算,周  相似文献   

3.
傅波、钟长山同志发表的论文《〈红楼梦〉作者新探》,提出《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笔者详细考察了吴梅村生平、创作以及其所处时代,确认吴梅村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相似文献   

4.
太伯仲雍奔吴揭开了吴国历史的序幕,先秦典籍如《穆天子传》、《论语·泰伯》、《楚辞·天问》、《左传》、《国语》等对这件事都肯定不疑,但又都未指明太伯仲雍倒底奔到了什么地方。到了汉代这个问题变得明朗起来了,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周本纪》:“二人亡如荆蛮。”王充《论衡·遣告》:“太伯觉悟,之吴越采药,以避王季”。韩婴《韩诗外传》:“太伯反吴,吴以为君。”西汉学者几乎都认为太  相似文献   

5.
读上海版《春秋左传集解》(以下简称《集解》)和北京版《春秋左传注》(以下简称《注》),发现昭公十三年传文末数第二节“吴灭州来,令尹子期请伐吴”中的“期”字有疑,当为之作注,而《集解》和《注》皆未注,笔者于此愿有所说明。一、不应是“期”,而应是“旗”。通观昭公十三年和十四年传文,可知此处之“子期”当是“子旗”之误。上观昭公十三年传文,可知子旗即佐楚平王(公子弃疾、蔡公、熊居)乘乱夺取王位之成然(蔓成然、(?)成然),以其佐立之功,楚平王“使子旗为令尹。”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外经委退休干部陆允昌多年来潜心研究孙武 ,其专著《孙武研究新探》已由白山出版社于2 0 0 2年 7月出版。《孙武研究新探》由诸说篇、家世篇、故里篇、著书篇、入吴篇、资料篇六部分构成。作者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比较、研究 ,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许多观点。如一般说法是 ,孙武避乱奔吴 ,时间在见吴王前 10~ 2 0年 ,而作者通过对汉墓出土竹简和《越绝书》分析后认为 ,孙武为“受聘”入吴 ,时在见吴王的当年。目前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 ,说孙武见吴王前隐居在吴县(今苏州吴中区 )穹窿山茅篷坞 ,而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想像而已 ,断无史志可证。《…  相似文献   

7.
王崇文 《老友》2008,(5):56-56
《老友》专家门诊:我患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性),经多家医院治疗均没见效,服用铝碳酸镁片也没有效果。请问:这种病应怎样治疗?上饶市·吴××吴××同志:你患浅表性胃炎,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你所用的铝碳酸镁为抗酸药,它作用高峰时,可使胃液的PH值升至4.1,抗酸作用温和而持久,没有便秘和腹泻等副作用。服此药也不见效不知何因。因为慢性胃炎的病因  相似文献   

8.
王崇文 《老友》2008,(6):59-59
《老友》专家门诊:我曾患脑溢血造成了偏瘫,之后又患了痔疮和便秘,且一年比一年更重,小腹胀、肛门脱出、大便解不出来。请问:我应怎样治疗和调理?南城县·吴××吴××同志:你近5年来便秘越来越严重,而且出现脱肛。这同你偏瘫、活动少、年龄大有关。你曾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来,对我国伟大的讽刺小说家吴敬梓的研究,曾发表了不少文章,1981年在安徽还举行了吴敬梓诞生二百八十周年纪念会;但年谱之作,尚感阙如。最近看到孟醒仁同志新编《吴敬梓年谱》(以下简称“孟谱”),不仅补此缺憾,而且引材较详,叙列恰当,是研究吴敬梓生平及其著作的有用参考书。 书前有吴敬梓像和他逝世那一年题卢见曾“出塞图”诗的影印手迹。 年谱前有《谱前》,介绍从吴氏始祖吴凤、二世祖吴谦、三世祖即高祖吴沛、下至吴敬梓嗣父霖起及生父雯延的简略经历;后有《谱后》,记吴敬梓死后三年(1755—1757)的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在《草庐对》中为刘备制定了两步走的外交政策,即“联吴抗曹”和“联吴伐魏”,此政策之“得”就是“联吴抗曹”使刘备基本实现了占据荆、益二州,鼎足天下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此政策之“失”在于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没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而依然坚持“联吴伐魏”的外交政策,使蜀成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政权。  相似文献   

11.
段玉裁谓"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为一时;汉武帝后自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六书音韵表》).段氏古韵之分期盖可从也.《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棫.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古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然吴棫之  相似文献   

12.
吴国是春秋末年大国之一。按《史记》、《墨子》、《荀子》的说法,吴王阖闾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开国君主是太伯。《史记》说:太伯、仲雍让国于幼弟季历(周文王姬昌之父),“奔荆蛮,自号旬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吴太伯世家》)。太伯所奔之荆蛮,原来一般均解释为今之江南吴地。清人崔述《丰镐考信录》首难,  相似文献   

13.
句吴族源族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吴,又名攻敔,工渔、攻(五五)、攻■、攻吴、邗、吴,《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曰:“句音勾,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耳”。可见句吴是自称而不是他称。  相似文献   

14.
孙吴谋荆州述论杨洪权荆州为东汉末年热点地区,为三国鼎立症结所在。因陈寿为蜀汉人,故国之情使其在《三国志》中叙事先蜀后吴,述蜀、吴荆州之争含糊其词。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孙吴谋荆州过程,辨明一些史实,以厘正赵翼《廿二史札记》中“借荆州之非”条①,加深对荆州争...  相似文献   

15.
我在本刊1986年第二期,发表的《元代大画家吴镇考》引起了美术界史论工作者的关注,笔者为此又作了实地考察。吴镇家谱是在1981年春夏间浙江省平湖县进行地名普查时发现。1987年7月,吴镇后代吴新田把此家谱献给平湖县图书馆,现由图书馆收藏。吴氏后裔住在平湖县胜利乡六里桥吴家栅。据《平湖县地名志》载:“胜利乡位于县城  相似文献   

16.
公元222年,蜀吴二国在夷陵发生大战,结果蜀军溃败,刘备率残部逃还永安(今四川奉节东)。数月后,两个交战国开始通使议和,开启蜀吴重新结盟的契机。关于这一史事发生之经过,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记载云: 吴王使太中大夫郑泉聘于汉,汉太中大夫宗玮报之,吴、汉复通。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谓“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为一时;汉武帝后自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六书音韵表》)。段氏古韵之分期盖可从也。《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械。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占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然吴棫之论古音,实仅于《广韵》部目注明其通转而已。其后,宋·郑庠作《古音辨》,分古韵为六部:阳、支、先、虞、尤、覃。以郑书早佚,故其详未之知也。  相似文献   

18.
明代常熟名医缪仲淳,名希雍,号慕台,以医术闻名于当时,对后世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故被《明史》列入《方技传》。他在青壮年时就远离家乡常熟,“因之周览吴会,薄游七闽,历齐鲁燕赵之墟,纵观乎都会之大,返策秣陵,浮江西上,涉云梦,溯三湘而人豫章”,踏遍了明室江山半壁。长期侨居浙江长兴行医,  相似文献   

19.
青年作家葛水平《比风来得早》把叙述的焦点集中在进城后置身官场的小官儿吴玉亭身上,通过对吴玉亭自身的被异化及其主要社会关系的被异化,深刻揭示出乡下人之被异化的主题。吴玉亭只是一个典型,官场只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乡下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被异化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0.
陆机是晋朝的著名诗人和作家,据《晋书》记载,司马氏一举灭吴国,陆机时年二十。此后便“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89)末年,与弟陆云离吴入洛,当时文坛名人张华曾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可见陆机在当时的名望和影响。《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文章传》说:“机善属文,司空张华见其文章,篇篇称善,谓曰:‘人之作文,患于不才;至子为文,乃患太多。”钟嵘《诗品》不唯将陆机列为上品诗人,且将他同潘岳作了一个对比,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其高下亦不言而喻。臧荣绪《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