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0,(9):18-18
3月2日.北京市召开学习推广崇文区“信访代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决定在全市推广“信访代理制”。信访代理是群众将需要上访的问题向各级信访部门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反映.信访代理方为群众全过程代理.向有权处理机关和部门反映群众的咨询诉求.改“群众动腿,干部动嘴”为“群众动嘴,干部动腿”。  相似文献   

2.
信访是党政联系群众的窗口,维护群众利益的渠道,也是深化党政合法性的制度设计。而群众信访输入信访机制之后,信访次元很少不发生异变,这既加剧了群众诉求的痛楚,也加重了政治体系的负荷,受到了多方的重视与关切。信访次元聚变负面影响的清除,决定了信访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要通过科学发展从源头上化解矛盾与冲突的发生;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对信访与信访相对人的他律与自律;切实做到"两个区分、两个追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加大群众对官员陟罚臧否的话语权重,促使信访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3.
韩荣清 《经营管理者》2013,(27):322-323
<正>做好新形势下老国有企业的信访工作,是促进企业改革和稳定发展的基础。要正确处理职工群众的利益问题,就要建立和完善信访维稳的长效机制,畅通职工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维稳工作方法和途径,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以此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发展力,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那么,老国企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化解信访积案解决盘根错节的信访问题和矛盾,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下大功夫深入研究,亟  相似文献   

4.
做好群众来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上访反映问题,是一件有关党群关系、有关社会稳定的大事情,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方面正确看待.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由于群众对上访的认识存在误区,给我们做群众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提出许多的要求.因此,在处理群众上访问题时,各级领导和信访工作者要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坚持用情、理、法来做群众的工作,正确处理好群众上访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功能作用下,语言成为社会矛盾和利益诉求的宣泄工具。领导干部失语、妄语等种种表现,是激化干群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领导干部在化解矛盾、推进工作时应该做到:认真学习群众语言,乐于运用群众语言,善于使用群众语言,与时俱进地使用群众语言,加以甄别地运用群众语言。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信访问题牵扯了领导干部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部分群众宁可依靠上访解决问题实现诉求也不诉诸法律,甚至存在"上访万能"的思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信访不信法"现象。群众为何"信访不信法"呢?究其根源在于部分群众不信任法律,认为通过法律途径无法实现自己的合理诉求。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09,(19):6-7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盂建柱指出,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到了社会稳定领域。要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与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解决公安信访突出问题,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信访工作作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和诉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心”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是增强执政能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接待来访要有“热心”。处理群众信访问题,首先要解决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信访群众大多是困难群体,不少信访案件是由于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是因为我们少数干部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漠视了群众的疾苦而引起的。热情能缩短心理距离,真诚能感动人心。我们只有带…  相似文献   

9.
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自身和他人权利诉求,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接待人民群众来访中的听、问、说,是信访工作者的三项基本功,也是每个信访工作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信访是人民群众通过写信、直接来访或打电话等方式到办事机关专门的办公地点反映问题、求得解决的工作形式,是国家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与办事机关沟通的桥梁,也是政府的一张“名片”与“礼仪大使”。受理信访工作的部门作为政府解决群众诉求的窗口,应遵循礼仪规范,有效化解矛盾,树立政府形象,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信访礼仪的原则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解决路径可能会纷繁复杂,在处理问题时,既要规范、严谨地按政策与制度办事,也要“以礼服人”。  相似文献   

12.
康东书 《决策探索》2011,(14):72-73
一、新生代农民工表达权益诉求的主要途径及效果 (一)信访:造成秩序混乱,成功率仅千分之二 设立信访制度的初衷,本是使信访成为一条重要的民声通道,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诉。我国目前庞大的信访机构和对地方政府信访问题"一票否决"制度,既显示出行政机关对信访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信访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是民怨的释放通道、民情的反馈渠道、民声的传声筒、民意的表达器.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 新形势下的信访问题,往往是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经济诉求与政治诉求相互交织,合理意见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交织,群众的自发行为与敌对势力的人为操作相互交织.加强信访工作法治保障,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化解信访困局的长效之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对党政思想的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以来,政工干部不断坚定思想,求实创新,推动着政治工作稳步前进,各企事业单位的政工干部要在思想和行动上身先士卒,不断学习政策和法规。本文分析如何在新时期加强政工干部学习和应用政策法规,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越级上访、赴京上访事件居高不下,"信访不信法"依然大有市场。究其原因,就在于群众"不懂依法维护权益,不会理性表达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从源头上保障群众"依法理性"维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信访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访主体多元化、行为激烈化、诉求趋利化,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呈高发趋势,化解难度加大.面对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大信访工作者必须积极应对和有效化解突出的信访矛盾,按照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的要求,建立大信访工作格局,整合信访工作资源,形成高效运作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日前下发《省委省政府领导接待信访群众制度(试行)》,规定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副省长要亲自接待信访群众。省委、省政府领导接待信访群众原则上采取预约接待的方式。试行制度规定了省领导接待信访事项的内容和范围,并要求在接待过程中要提出处理意见,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责任单位要认真落实,在限定时限内向负责接待的领导、省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并向信访人答复或告知。  相似文献   

18.
吹风     
《领导文萃》2011,(3):135-136
周永康: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尤其是民生困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说,信访难点大部分都是民生热点。抓住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关键,就抓住了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的现实着力点。必须动真感情,必须拿硬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南风窗》)  相似文献   

19.
信访之闲     
徐华 《领导文萃》2011,(5):13-16
信访,在中国悠久历史,是最为传统的一种民意表达和诉求机制,从封建社会的击鼓鸣冤、拦轿告状等场景中,都能找到类似信访活动的痕迹。多年来.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在反映社会弱势群体呼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权利救济作用,人们常将其比喻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20.
信访工作作为企业领导联系员工群众的重要渠道,直接关系企业的科学决笊、关系广大员工群众对企业工作的满意程度。企业要期避风险,化解矛盾,保持稳定,就必须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规范信访行为,妥善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