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虎妈"、"狼爸"、"鹰爸"等极端家庭教育典型案例,作者以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的负面成分、媒体社会责任异化及社会规制缺失为视角,指出惩罚式家庭教育施动方(家长)在思想观念上具有功利指向,在行为选择上具有暴力倾向,与人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背离,是一种非人性化的暴力教育模式,不足为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可见,家庭应是子女最早进入的学校,家长应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师。家庭教育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功能。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自古就有“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典训。当代家庭教育的内涵不仅关系到传宗接代,绵延家民,而且更重委的是从小培养子女做人、持家、报国,具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呢?因为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重要“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社会要求、社会意识、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幼儿园要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日益更新,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理念的矛盾导致家园沟通不畅。新西兰“学习故事”不仅是学前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幼儿教育评价方法,也是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科学育儿,促进家园合作的新途径。幼儿园应以“学习故事”为契机,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进而鼓励家长尝试撰写发生在家庭的“学习故事”,形成家园合力。  相似文献   

4.
<正>家庭教育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以家长教育为主体,以学校、社会等教育为辅助,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展开的教育活动。从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教学目标又具有一致性,这也意味着三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当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则是针对小学生展开的家庭教育活动,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家长的努力,更需要学校、  相似文献   

5.
在家长强烈的起跑线意识的催化下,“教育外包”在我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育外包表现为教育责任的外包和情感生活的外包,它不仅带来亲子关系的淡化、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父母教育责任的分化,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对此,应从家长自身、社会以及家园合作三方面以规避目前“教育外包”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长期的教育。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语言,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习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印象最深刻、最牢固。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教育要面向未来,幼儿教育更需要树立面向未来的思想。家长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独立性教育。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教育首先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就能从受成人控制逐渐…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人类对自身进行开发和塑造的特球的实践活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帮助”活动。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全面发展的帮助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日益把教育作为自己自觉强化的功能,这是家庭功能质的飞跃。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之关键。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也是社会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细胞工程。  相似文献   

8.
“杨老师,你是这三年多来第一个走进我家门的老师……”一个孩子母亲的感慨令人反思。急功近利的社会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已使电访“一枝独秀”,成为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登门家访的缺失不但疏远了家长和教师和感情,而且不容易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身心状况,更不用提帮助家长培养高度的教育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我认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走进学生家中,进行有效的家访,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学校、家庭教育互动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切实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又要丰富学校、家庭教育互动的形式,如网上交流;书信、电话联系;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面对面与家长交流等。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相互渗透、注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有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基础。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严重地影响着"家庭教育"这一教育模块的功能与作用。家长只有充分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才能客观地面对现实中自己的孩子,并实事求是地设置"自己的"教育目的,以帮助孩子树立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有学者提出,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十大误区:之一,教育重点上,重才轻德,主要表现为智力投资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从而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精神压力太大,甚至有轻生,离家出走等现象发生;之二,家庭关系上,孩子为中心,家长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当做“小太阳”、“小皇帝”,家庭的一切都围着孩子转,从而导致孩子“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严重;之三,在价值观上,金钱万能,家长把金钱作为奖励孩子的主要手段,只关心和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孩子的精神需要,从而…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所处的时期既是"黄金期"又是"危险期",对他们的教育更显得重要。然而家长最了解,也最容易影响孩子;孩子很依赖父母,也就最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又是人生所受的第一个教育,也具有其它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及社会对他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郑燮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在郑燮看来,孩子的学习成功与否,既取决于老师,也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影响。家长爱孩子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理智地对待孩子,特别要把做“好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在教育方法方面,要注意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解除对孩子的束缚,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课外教育是家长监督、提升子女学习成绩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家长过度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界限逐渐模糊。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困境源于家长的社会危机感加剧,应试教育的裹胁,家庭教育观念向世俗化、功利化倾斜等。促进青少年家庭教育良性发展,应构建良好的社会流动环境,规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界限,推动家庭教育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的问题。家长期望过高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并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作用。过高期望的形成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原因。要降低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必须改变家长的观念及教育方法,社会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与健全选择机制。合理适度的期望才能发挥期望的启动、激励、导向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明尼苏达州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为全州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州政府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计 划(ECFE)”为依托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公共指导服务,并协同州内高校以“家长教育核心课程框架(PECCF)”为课程设置基础培 养和认证“家长教育指导师(TPE)”,指导师结合框架指标与“助我成长项目(Help Me Grow)”婴幼儿发展指标进行个性化指 导方案设计。借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相关经验,我国开展婴幼儿家庭教育工作时应合理布局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尽快 出台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框架作为指导师培养和指导方案设计总纲领,指导过程回归家长本位、凸显家长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否成功 ,不是由家长来评价 ,而是要由社会生活来评价。不研究社会 ,不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就不知道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在素质上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因此 ,家庭教育必须立足家庭 ,面向社会。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城市化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城中村家庭教育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但又被普遍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此,有必要从教育城市化的角度,对城中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城中村家庭教育中存在子女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子女上进心不强,城中村家长教子无方,以及城中村家庭和社区教育环境不尽人意等.导致城中村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城中村家长的教育方式滞后于城中村自身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9.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自于学校层面,然而通过近期相关调查发现,当今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文章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指出学校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更要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0.
面对家庭教育日益普遍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现状,本文对125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揭示其学业成功背后的家庭教育特点与规律,使家长逐步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尽快步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