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他国德育经验的学习借鉴始终是我国学校德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立足自身,深入研究西方学校德育走向,对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方法的科学化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方法的科学化,对于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卓有成效的实现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意义重大.和谐社会视角下实现学校德育方法的科学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实现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4.
苏联模式:制度化与非制度化胶着的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模式是一种高度制度化的体制,但由于现代制度环境的缺失,造成一系列制度安排都是靠政治强权架构而成,从而使具有现代性的制度化在建构和实施过程中,遭遇内在的传统性在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上的复杂扭曲与阻挠.这种制度化本身内含着自我反向逻辑,非制度化是这种制度化内在的必然需要和反映.苏联模式凸现出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极性胶着的特征,是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本质性原因. 相似文献
5.
非制度化信访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增,导致了大量非制度化信访,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虚置、信访部门责重权轻、公民的"官本位"意识和清官情结是非制度化信访的重要成因。要从根本上解决非制度化信访问题,就必须崇尚公平正义,确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疏通政治参与渠道,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参与效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法治型、自主参与型政治文化;深化信访制度改革,重新配置信访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时期,道德实践中的道德回报及其制度化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人性、社会利益关系与社会道德实践决定了道德回报及其制度化建设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8.
“经济人”的制度化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某些对经济人观念的批评 ,把对人在制度化空间中的行为方式的理解、预期与对人的伦理约束、期望相混淆 ;把理论抽象与对现实的经验描述相混淆。这是撇开经济人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化结构这一根本基础审视经济人观念的结果。任何人都身处确定的制度化空间之中 ,任何关于人的行为方式的判断 ,都以具体的制度化结构为背景。经济人观念既是对处于一定制度化结构中的人的一种模拟 ,也是一种理论抽象 ,忽视了这一点 ,就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经济学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道德需要是激发个体道德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要使学校德育取得实效,得到较大发展,关键在于注重研究学生的道德需要,构建以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德育激励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制度化是基于正式规别而发展的一套稳定的社会互动模式。社会化和社会控制是有效的情感制度化机制。经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分别建构了“工作型”、“私人型”、“职业型”、“公共领域型”和“价值型”的制度性情感特征。情感制度化存在着不同的功能性要求,其失调有可能引发一些冲突。情感制度化的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积极、手段是否恰当是影响情感制度化带来冲突的主要因素。按照冲突论的观点,情感制度化带来的一个情感冲突恰恰是它压抑了应当引发冲突的情感,因而有可能成为一种阻碍社会变革的保守力量。 相似文献
11.
12.
刘江翔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1):122-12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成才,更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当前我国德育工作者由于不够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高校德育工作事倍功半,大大影响德育的实效性。本文拟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功能互补入手,以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德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论儒家伦理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从人的成长与塑造、社会的安顿与治理方面凸显了伦理教育的地位、作用与价值,并从德教与文教的角度较好地论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行忠信”、“明人伦”、“隆礼贵义”等理论,主张从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个人道德品质德性方面进行培育熏陶,通过“因材施教”、“教养结合”、“慎言敏行”、“寓情于理”等方法,以实现《大学》中所提出的“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儒家关于伦理教育的理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是可以为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和伦理教育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从学校德育教育的衔接与深化看德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2):103-105
解决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关键 ,是要做好大、中、小学德育的合理衔接与逐步深化。必须整体构建适应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 ,就是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并且是相对稳定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儒家道德观对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的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社会物质文明进入一个较高阶段的同时,更应该抓好精神文明,尤其是道德文明.200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举报.如何以德治国?新加坡利用儒家德育中的精华,进行公民德育取得了明显效果,其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浅论素质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4):96-97
在素质教育中 ,美育和德育是不可分的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品德和审美共存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审美教育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审美教育进行品德教育 ,主要就是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典型影响人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高跃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6-88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对社会各领域都具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高校德育的发展同样需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主体发展,使高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发挥高校德育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田萌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84-86
社会的转变、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所带来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造成道德倒退甚至衰败,使得新时期道德教育陷入自身难以突围的困境。超越现代道德教育之路在于同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对接,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可资利用的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20.
吴任慰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信仰,是大学德育的终极追求。就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精神的德育功用,进而提出以大学精神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是实现德育教育的价值目标的起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