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特殊教育公共品供给大致经历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供给时期、多元主体供给改革时期和公共服务探索时期三个阶段.当前,主要存在政府、社会和学校供给的混乱与失范,社会公共参与供给及其决策、监督的不足和特殊学校自主发展性公共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强化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框架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的社会参与供给制度,加强公共品供给的法制化建设,创新和完善公共品供给方式,并对特殊教育公共品进行特殊教育需要意义的特殊设计,确立和维护好特殊教育公共品领域边界.  相似文献   

2.
传统经济学关于公共品的讨论集中于提出公共品供给的帕累托效率条件,而现代公共经济学则围绕着各地区间为流动性税基而展开的税收竞争能否保证地方公共品得到有效提供这个核心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发展出一个简洁而又不失一般性的模型,可以利用模型研究流动性、税收竞争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相关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如果地区间是同质的、且每个地区只能以从源征收的资本税为公共品融资,则地方公共品将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品有效供给不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大量一般产品和服务过剩的现实相反 ,我国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已成为制约 2 1世纪经济次高增长的瓶颈障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公共品及其有效供给不足公共品是与私人产品和服务相对称的概念 ,指政府向企业和居民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其范围很广 ,诸如基础设施、国防、警察、司法、教育、卫生等等。笔者在本文中把它分为两部分 ,即公共产品 (硬件 )和公共服务品 (软件 )。我国现实经济运行中公共品短缺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当前经济…  相似文献   

4.
公共品供给不足是时下大多数村庄的难题.如何在现行条件下解决村庄公共品供给不足和集体行动的逻辑,直接关系到村庄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通过对刘村近年来修建的三条道路的个案剖析,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转型发展时期代际公共品的供给困局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公共品是指超过一代以上的人分享使用的产品.其特点决定了它总是面临供给不足的困局.从总量上看,代际公共品供给不足;从结构上看,代际公共品的供求错位;从规范分析看,"好"的代际公共品供给不足.在转型发展这一场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中,代际公共品的供求机制、供求格局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困局.因此,充分认识代际公共品供求机制、供求格局的变化,正确发挥政府的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供给是破解上述困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影响了农村的正常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迫切需要包括城市在内的全社会支持.为此,应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围绕农村、农民、农业的实际需求,实行自下而上的农村公共品多中心供给.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一般都把公共品的私人提供行为归纳为利他主义,但私人提供公共品的动机相当复杂,而且私人提供者同样也具有城市偏好.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的行为,或许这对缓解我国现阶段一部分地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困境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1999-2011年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公共品供给综合评价指数,运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税显著提高了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而土地出让收入则更多地投入到了经济性公共品领域.进一步研究发现,房地产税和土地出让收入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房地产税显著增加了东部的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但对西部影响有限;土地出让收入对中部地区的经济性公共品影响最大,对西部的影响则不显著.我国地方公共品的供给主要依赖地方政府投入,去“土地财政”以及构建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收体系是我国未来的改革方向,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改革财政分配体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9.
公共品有效、公平提供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依据公共选择学派的分析逻辑,政府公共品供给的外部性与公共决策制度的功能缺陷、公共决策行为的主体缺失密切相关。因此,完善和优化公共选择过程的制度建设就成为防止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负外部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史前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农业发展,内容相对集中.1919~1949年间,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国民党政府放松了对农村社区的服务,此时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相对苍白期.受财力的限制,革命根据地政府在农村主要提供社会救济、农业水利建设、文教卫生事业等公共产品.总体上讲,新中国建立之前,农村公共品的政府供给中具有职责的相对稳定、主体上的相对集中、内容上的断续波动和成本上的劳力隐含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