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铭心 《新天地》2016,(4):36-37
高龄老人组成互助养老小组 张韵琴家住天津和平区新兴南里,85岁的她是“养老互助组”的发起人. 张韵琴有个幸福的家庭,儿女孝顺,和老伴感情笃深.正当她安享晚年的时候,老伴却先她离去,张韵琴内心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儿女们整天忙于事业,对她的照顾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老友》2003,(8)
老伴并不老,今年才50岁,自打老伴内退回家后,短短半年,我却发现她真的变老了。每天忙里忙外,既关心全家的生活,又牵挂远行的儿女,还有许许多多的应酬。总之,老伴"日理万机",一个字就是"忙"。老伴的"忙"与"累"使她变得日益憔悴,我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细细分析一回,却发现,她许多的忙和累原本可以不忙、不累的。我不好明说老伴"自找苦吃",只好设法使她的生活简单些。首先,我宣布每天早餐,各人  相似文献   

3.
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的刘桂英老人,今年已是92岁高龄,问起她的长寿秘诀,老人笑言:“六个儿女争相孝敬赡养,我的心情格外舒畅。” 刘桂英的老伴窦国英与前妻曹氏生有一双儿女:铁锁和小杏。刘桂英20世纪40年代末因丈夫病故,带着小莲、必莲两个女儿,从润城镇润城村改嫁到窦家,之后又在窦家生下了春娥、腊娥两个女儿。多年来虽说窦家六个儿女不是同一血脉,但兄妹六个互敬互爱,亲密无间,对待老母亲更是争相孝敬,  相似文献   

4.
社科文荟     
不久前,一位朋友生病住院。我去探望她,我去时她的病房里刚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大太,照顾老太太的是比她还大几岁的老伴,我不明白她身旁为何没有儿女,老太太说儿女不会照顾人,不如老伴知冷  相似文献   

5.
北京劲松社区的高君今年75岁,她最偏爱4个儿女的小儿子高利。1989年高利结婚,高君和老伴把原单位分给他们的房子让给小儿子居住,自己居住在购买的房子里。1996年6月,高君的老伴突然病逝,她一时六神无主。这时候,小儿子高利一家三口搬来与她同住,答应照顾她,负担母亲的全部生活费用。没想到不到3个月,儿媳就开始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初的一天中午,山东省青岛市浮山新区六小区居委会主任栾翠竹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百岁老人王福德打来的,老人在电话中有些神秘地压低嗓门说:“你们快来看看,刚才我把老伴给打了……”栾翠竹吓了一跳,要知道王福德和老伴徐洪兰都是104岁高龄了,虽然有几个儿女,却都不在身边,这么大年纪还打什么架?万一有什么意外怎么办?想到这里,她连忙赶了过去……  相似文献   

7.
吴仕开 《老友》2014,(5):43-43
正我和老伴是在1960年结婚的,她比我小1岁,至今我俩结婚已经54年了。结婚后的39年,老伴一直在农村劳作,我在机关工作。我们先后养育了6个儿女,家里还有年老多病的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妹妹。那时,我工作忙、工资低、回家少,老伴当家理事,任劳任怨、含辛茹苦。1999年,我退休了。我把老伴接到县城,从此我们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3,(9)
吴柳珍是江西省新余市人大常委会的退休干部,今年71岁,丈夫程萍76岁,是市政协的离休干部。和许多城市家庭的格局相似,在儿女们陆续放飞以后,只留下一对老鸟守巢。所不同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叫周八妹。这位老人地位特殊,是家里的"百事管",柳珍每天出门前都要向她"请示",进门后要向她"汇报"。每  相似文献   

9.
恩比爱长     
贾乙 《老友》2008,(5):28-28
我认识一位年近八十岁、瘫痪在床达30多年的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这30多年来,在她身边一直耐心周到照顾她的是她的老伴儿。在我的印象中,她的老伴是一个开朗、乐观、富有幽默感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你一点也看不出他和一个瘫痪在床的人共同生活了30多年。在一次闲聊中我问他:"这30多年来,你是靠什么走过来的,是爱情的力量吗?"  相似文献   

10.
刘丽聪 《社区》2013,(8):52-53
1月17日晚10点40分,广西柳州市鱼峰区华林社区的工作人员小周刚睡下,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了起来。原来是与她结对的独居老人潘大爷,他在家中很难受,似乎要昏倒了。潘大爷今年87岁,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儿女长住国外,只有一个孙子住在城中区。社区考虑到潘大爷年迈独居且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一直将他列为重点关心对象。工作人员小周与潘大爷结对,多年来,她像亲人一样关心和照  相似文献   

11.
如今,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道德水准低下,不肖儿女不赡养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而这里所要说的,是一起孝子敬母,却由于不合乎法律规范而引出一场家庭变故的悲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事情是这样的:某市一位名叫王宏儒的老人生前从事技术工作,退休后被一家民营企业聘用,收入颇丰,稍有积蓄,临终时立下遗嘱并进行公证,将存款的三分之二6万元留给老伴张如凤以资生活,另外三分之一3万元留给儿子王佳祥以求发展。王宏儒老人去世后,其爱人张如凤深深沉浸在孤独寂寞之中,整天精神萎靡不振。儿子  相似文献   

12.
说说我的家     
我叫贺书英,今年70岁,已退休20年。20年来,操持家务,养育儿女,弹指间,6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孙绕膝前,闲暇之余打牌、看书,也觉平常。近二年,老干部们都订了《山西老年》、《中国老年》等杂志,不但丰富了知识还增长了阅历。每当捧起杂志看的时候,总有一种对话的感觉,使人有一种冲动,想诉说。我和我老伴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身体都不太好,经常有病,打针吃药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一年中要住几次医院,儿女们都是争着陪床、护理、喂药、送饭,老人想吃什么,爱吃什么儿女们就做什么,还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平常洗衣、做饭、问寒问暖等孝顺老人的事说也说不…  相似文献   

13.
吴清华烈士是我丈夫吴声涛的二姐,也就是我儿女们的姑妈,但我和儿女都没见过她。她牺牲于1945年,如果健在,应是89岁的老人了。吴清华是珠海市拱北北岭村人,1917年8  相似文献   

14.
《老友》2014,(12)
正在职时,单位里的同事常笑我是"妻管严":"在学校,学生听你的;在家里,你听老伴的。"此话不假。我大多数时间待在学校,家里的事全由老伴打理。每月我的工资除去在校的伙食费和零用钱外,其余全交给老伴:处理人情世故、父母的生活费用、儿女上学费用等一切由她安排。由于老伴掌握了"经济大权",周围一些邻居、家里老小有什么事都去找她,我完全被  相似文献   

15.
阿锴 《新天地》2015,(2):42
问起101岁的郭翠兰长寿秘诀是啥,答案竟然是编绳子。郭翠兰拉扯一双儿女长大,又照顾了7个孙子和孙女,她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成为整个家族不折不扣的精神支柱,被家人尊称为"厂长"。坚持编绳,老人长寿有秘诀在河南偃师市高龙镇郭屯村的农家院里,郭翠兰在院子坐着编绳子。她身前放着一把椅子,椅子  相似文献   

16.
金婚如歌     
我是军转干部,17岁参军,20世纪60年代转业到地方工作,1990年离休。回首这一生,曾参加过解放太原,解放大西北、大西南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老伴张锦秀初中文化,曾任教师,后因孩子拖累,辞了工作,操持家务。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三个孩子及媳妇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有的在单位还担任领导,外孙还考入重点大学。这使我们感到高兴、自豪。离休后,除和老伴协助儿女们抚育第三代之外,我们常在一起读书看报,吟咏诗歌。我和老伴是1952年4月结婚的,今年已是五十周年了。在这金婚之际,我们商量该如何纪念…  相似文献   

17.
赵倩 《社区》2005,(9):50-51
王莲香与年长她10岁的老刘结婚时,对方已有一男三女四个孩子。夫妇俩含辛茹苦撑持一个家,把孩子培养成人。如今,儿女都成家立业了,对王莲香也很孝顺,十多岁的孙子和外孙子也围在她身旁,奶奶、姥姥叫个不停。可王莲香却心事重重,常常在老伴面前流泪……“后妈”成了她的心病前几天,王莲香的老邻居去世了,她跟着去开追悼会,回来后就在老伴跟前哭。老伴问她为什么哭?她说,要是哪天你先走了,我怎么办?孩子不是亲生的,他们能管我吗?这使老刘想起了半年前邻家张老太太病故了,她也是后妈,办葬礼时,王莲香见到她养育的孩子们都没哭,回家就闷闷不乐。…  相似文献   

18.
李保 《百姓生活》2014,(5):71-71
在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寨乡合兴村,有一位身体硬朗的老寿星名叫皮润秀。她虽然已是113岁高龄,但腿脚灵活,行动自如,生活起居无需他人照料。能打毛衣。自采草药皮润秀老人出生于1901年,生育了8个儿女,最小的孩子现在已经60多岁了。近日,笔者亲眼见证了这位老寿星健康安逸的晚年生活。见有客人来,老人连忙端茶,请我坐下,接着,她一边打毛衣,一边和我聊了起来。那麻利的动作、敏捷的思维,让人难以想象,眼前的这位老人已有113岁高龄。  相似文献   

19.
孝子黄集金     
李秋秋  黄永东 《老友》2012,(10):30-31
有这样一个老人,她很不幸,年轻时生养了几个子女,都夭折了;老伴去世后,自己又于1998年瘫痪,卧床至今已14年之久。然而,她又很幸运,虽然她没有亲生儿子,但却有一个待她比亲生儿子还好的养子。在老人瘫痪在床的日日夜夜,养子每天为她端屎端尿擦身更衣,每餐一口一口地喂她  相似文献   

20.
墨非 《新天地》2012,(6):20-21
退休夫妇慷慨助人今年64岁的孟祥全是吉林四平人,与老伴李青结婚已三十多载,一双儿女也学有所成,老两口的日子过得平静而简单。2009年4月的一天,孟祥全像往常一样,在离家不远的玉屏公园附近散步。这时,一个拎着大包的中年妇女来向他问路。老孟热情地给她指了路,又见她拎的包十分沉重,就帮忙搭个手,将她送到了车站。中年妇女很是感激,跟老孟攀谈起来。她说自己名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