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新文学史上,夏衍是一位以左翼文艺运动的活动家、戏剧电影运动的先驱者而著称的。从二十年代末叶登上文坛,沈端先——夏衍的名字便与无产阶级文学,特别是革命戏剧电影联系在一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积极参与一系列国统区左翼进步文艺组织的建立和活动,始终不渝地致力于加强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广泛地团结、联合一切进步的作家艺术家,为确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文艺事业而不懈地努力。同时,夏衍又是长期从事革命文艺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无产阶级作家之一。在戏剧、电影、报告文学、杂文、小说、文艺理论及翻译等多种领域,他都有过出色的成就,以大量的优秀作品给革命文艺开拓了广阔的阵地,争取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人之一。一九三一年夏到一九三四年春,他在上海投身文艺战线上的斗争,和鲁迅并肩领导左翼文艺运动,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斗争中英勇作战,为推动左翼文艺运动向前发展,创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左翼“两大台柱”的鲁迅与茅盾,在联手批判“革命文学”初期创作理论,纠正“左倾”文学偏向,创办和支持进步文艺刊物,扩大左翼文化阵地,推动左翼文艺运动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挖掘分析鲁迅与茅盾联手推进左翼文艺事业的几个方面特点,对于全面、深入总结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左翼文艺运动的十年是中国新文学大发展的十年,作为此次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冯雪峰同志,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值此“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之际,认真回顾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历史,正确评述冯雪峰的历史功绩,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是有重要意义的。此文拟从几篇有代表性的论文,谈他在左翼时期几次文艺论争中的主要贡献。不当之处,祈指正。  相似文献   

5.
文艺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的中心任务。“左联”在成立时就设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以后除不断号召、组织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努力外,在理论上还进行了关于“大众化”问题的三次公开讨论。瞿秋白于一九三一年一月至一九三三年底,在上海一面养病,一面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他在积极从事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杂文创作的同时,对文艺大众化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倡导与建树。正如一九五三年版《瞿秋白文集·序》中所说:“他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文学大众化的最早的一个倡议者和鼓舞者。”一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由瞿秋白参加研究、拟定的“左联”执委会决议《中国无产  相似文献   

6.
柔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革命作家.他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左翼文艺运动奋斗伊始就不幸遭害,于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死时年仅二十九岁.鲁迅先生与柔石情笃谊深.他们曾共同致力于左翼文艺运动,创办“朝花社”;编辑《朝花月刊》;介绍各国进步文艺.鲁迅还为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写了《<二月>小引》对这部作品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热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鲁迅为主将,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中心,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怎样看待鲁迅与“左联”,以及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我们与“四人帮”在文艺战线上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前言三十年代初期是我国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正在此耐重返文学战线,和鲁迅等左翼作家一起,奋战于刀光剑影之中,为粉碎文化“围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参与了“左联”的实际领导工作,译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文艺论著和社会主义苏联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科学的文化和文学批评,倡导了文艺大众化和汉字的改革,还写了许多尖锐、泼辣的杂文,从而卓有成效地加强了左翼文艺队伍的战斗力,巩固和扩大了左翼文艺的阵地。而且这一切,都是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干扰下取得的。这正如茅盾所说:“鲁迅与瞿秋白的亲密合作,产生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左翼文艺运动是在国际苏维埃运动和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引领和感召下发生发展的,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重要一翼,与中国苏维埃运动具有深刻的关联性、关联域和关联度。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和中国苏维埃运动之间的关联性突出表现为二者的同源性、同质性和同步性。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形态性、结构性、功能性和过程性特点及其运动规律只有在通过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关联性、交叉性、整合性和系统性研究中,才可能获得同情性理解与系统性揭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依据作者主编的<浙江20世纪文设作出重大建树的浙江作家在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卓越贡献,探讨其建构文艺新格局、引领文艺主潮及其创作提升左翼文艺品位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任卓宣是台湾1950年代反共文化运动和文艺政策的倡导者和执行人,然而从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中,任卓宣的文学思想却属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或许由于任卓宣呼唤和就范的文艺政策的强大存在,在其1966年出版的文集《文学和语文》中,他篡改了当年的左翼痕迹。任卓宣的文学思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标本,显示出意识形态的选择性和思想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由于30年代提倡“幽默—闲适”小品,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定格”为“洋奴”和“帮闲文人”。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具体分析,指出30年代的林语堂基本坚持了反帝爱国的立场。从政治上看,他属于中间派,既同国民党反动派有矛盾,又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相牾。从文艺观来看,他奉行自由的资产阶级文艺论,既反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也责难无产阶级的左翼文艺运动。林语堂幽默小品的文化价值是功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6,(2):43-47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为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严格控制,蒋介石政府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意在阻止左翼文学的迅猛发展。但是,由于民族主义文艺本身具有矛盾性特征,加上受到左翼作家的共同抵制,这股文学思潮在左右夹击之中迅速失去现实基础。作为国民党文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具有显著差异,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在 1 931年 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后 ,积极投身于当时兴起的左翼文化活动。他从理论的高度引导了这场运动 ,不仅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而且在文艺大众化及文艺批评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大众文艺》等左翼文艺期刊对朝鲜左翼作家和“同伴者”作家的作品进行了部分翻译介绍,它们是两国左翼文学交流的踪迹,是两国现代文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合乎规律的发展。“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十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了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者”。①鲁迅指出:“现在,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文艺运动,其实就是唯一的文艺运动。”②这不仅高度评价了左翼文学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著地位,而且明确地揭示出这场运动别于五四文学革命的阶级性质。从“五四”到“左翼”,鲁迅为推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别的姑且不说,仅就鲁迅对左翼新人的培育而言,就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鲁迅总是从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学事业着  相似文献   

17.
“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鲁迅在三十年代说的这句名言,正可以十分恰当地用来评价三十年代党所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由于当时阶级斗争、路线斗争都很尖锐、激烈,这个运动自始至终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矛盾,它有功也有过。对这些功过作出恰当的评价,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是现代文学史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林彪、“四人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的野心,在炮制“十七年文艺黑线专政”论时,极其阴险地把三十年代文艺作为“十七年黑线”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从而不但全盘否定解放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文艺,而且也全盘否定革命文艺的历史。为了深入揭批“四人帮”,在文学和历史领域中拨乱反正,肃清流毒,有必要对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进行重新评价,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本文想从“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对这一段文艺运动作概括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珍贵文献。它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五四”以来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四十年代初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阐明了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一些根本方向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篇讲话,把当时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并且对国际左翼文艺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讲话》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直到今天,《讲话》的基本观点,《讲语》的主要精神,仍然是我党制定文艺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期,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左联”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在反“围剿”斗争和左翼文艺运动中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如片面强调无产阶级文学,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宣传当作当时的行动纲领,有关门主义与宗派主义的倾向,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这些“左”倾错误给“左联”的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但这并不能抹杀“左联”在左翼文艺运动中所取得的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全国的文化出版中心,是党派文艺建设的中心,同时也是国民党消极查禁与制裁左翼文艺的中心。国民党在印刷、流通与销售等方面,对左翼文艺进行审查,从而影响了当时左翼文艺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