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政治人物中有不少百万富翁,奥巴马就是其中的一位。奥巴马的财富主要来自薪水和版税,当总统后每年40万美元的年薪也是数目不小的收入。今年5月,白宫公布了第一家庭的财产,从投资理财角度看,奥巴马家庭奉行的是一种谨慎的投资方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一笔什么样的财富,至少在目前的中国我们还很难说清。但有一个现象很值得人们思考: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一直到今天的知识经济、网络经济,财富聚集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有人惊呼这信息时代闪电般发家的神话。财富通过资本市场象今天这样快速聚集,这是史无前例的。本世纪初,有许多人通过毕生的努力奋斗由赤贫到巨富,但从来没有发生过今天这样的情况:这些人昨天不过拥有几万美金,当他们把自己的网络公司抛上股市后,一夜之间他们就成为百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资本的原始积累往往是野蛮的,甚至是肮脏的,就…  相似文献   

3.
美国可以说是创业者的乐园,因此,在美国百万富翁多如牛毛,那么,这些人是如何成为富翁的呢?最近有本新书,书名叫<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该书刚上市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市场几度脱销,并被翻译成多种文本开始在世界发行.在这本"创业成功者"的新书里,作者卡尔森前后花了几年时间,跟踪采访和实地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从他们投资、创业、致富的经验中,系统地归纳出这本被称为大众商务行动手册.  相似文献   

4.
微热点     
《经营管理者》2014,(7):9-9
中国富豪移民去哪儿了?群 近日公布的2014年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有237.8万个万美元的富翁家庭,数目较上一年增加了82%,而且几乎比日本的124万个同出一倍。该报告称,目前中国的百万富翁数量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5.
我把领导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渔夫,另一种是园丁。他们分别信奉两种不同的管理学:一种信奉渔夫的管理学,为的是获取、占有和控制财富;一种信奉园丁的管理学,关注的则是如何培育和创造财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人眼里,只有中产阶层--钱不多不少的人才最需要理财,即把钱用在刀刃上,把资金投在最可能升值的地方.反之,百万富翁多半聘有专门的理财顾问,他们的问题是如何花钱,而不是如何节俭,其实不然.据报道,美国百万富翁花钱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人觉得不像是个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7.
名刊导读     
每当经济萧条或者停滞,人们就开始仇宫,这一轮衰退就引发了席卷全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前耶鲁大学教授、人类学家戴维-格雷伯说:“既然1%最富有的美国人控制着这个国家的财富和政治,过去10年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全被他们占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和他们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8.
徐贲 《领导文萃》2011,(19):44-46
1813年,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斐逊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写道:“我同意你的看法.在人和人之间有一些自然贵族(优秀者).因德行和才能而优秀。还有一种是因为财富和家庭身世而成就的假贵族,他们既无德又无才……自然贵族是社会教化、信任和治理的宝贵的人才”。一个好的政府制度,  相似文献   

9.
佐治亚州立大学前市场学教师托马斯·斯坦利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美国有钱人的那种让人蔑视的形象完全是虚假的。他在《百万富翁的头脑》一书中指出,许多有钱人都是模范市民。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债务。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每月都会结清信用卡中的差额,40%的人没有将房子抵押。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的富人慈善模式,已成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美国在其中尤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许多美国富人看来,财富多寡并非评判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回馈社会也是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对于他们来说,疯狂赚钱、节俭生活和慷慨行善是并行不悖的生活哲学。追寻他们热衷慈善的原因,有的是想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有的是迫于社会压力和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1.
人们依稀还记得,80年代中期股票刚刚上市,许多人还没有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已经有人一夜间成了百万富翁。在这以后的十几年里,证券投资成了中国市场经济一个永远的热点——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在二板市场呼之欲出的今天,管理与财富杂志9月初在厦门大学举办了以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为专题的论坛,这无疑在跃跃欲试的股民与企业家心头上点燃了一把火……  相似文献   

12.
赵晓 《决策》2005,(8):55-55
北京市王歧山市长在访问耶鲁大学时有一个提问:如果全世界都按美国的财富发展模式发展,按美国的财富消费方式消费,世界的资源和能源是否足够支撑?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07,(5):176-176
有人问雅典的执政官梭伦:“为什么作恶的人往往富裕,而善良的人却往往贫穷?”梭伦回答:“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道德是永远的,财富是暂时的。靠作恶致富的人.内心肯定会非常空虚.而且富裕也绝不会长久。  相似文献   

14.
谈情感财富     
提到财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物质形态——可感触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这类精神财富的重要性也愈益得到人们的认可。相对来说,人们的同情心、慈悲感、友谊、爱心作为另一种财富——情感财富的意义却远未得到足够的认识和估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头脑一旦复苏,便又无反顾地投入了追逐物质财富的大潮,以此为目的,也越来越重视对精神财富的追逐,而无暇注意他们的心灵深处其实还蕴藏了、负载了另一种财富。这种财富的意义从长远来看,也许并不比他们焦虑地追逐着的那种财富逊色分毫。财富现方面的这种…  相似文献   

15.
《经营管理者》2013,(11):96-97
瑞士信贷集团10月公布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称,全球财富飞速增长,中国财富耀眼。在过去一年,美国、中国和德国是全球财富的三大增长来源,中国家庭的财富总值在世界上排第三;2016年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富裕国。但事实上,我们真有那么富吗?  相似文献   

16.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需要哪些素质? 为找到答案,美国《财富》杂志跟踪了6个成功的企业界人士,他们拥有作为21世纪杰出管理者的经验、洞察力和素质。他们年纪轻轻,却都拥有实践经验和一段商业成功的历史。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一点是:他们适应变化的能力极强,无论这种变革需要他们克服多大的困难和风险。 这些人都是当今企业界最杰出的管理人才。如果你比他们年轻,你也许能够从他们的成功经历中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7.
文凯 《决策与信息》2006,(10):71-73
在俄罗斯,寡头是一个沉重而敏感的话题。他们借国家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私有化之机攫取了大量财富,而与之相伴的却是国家经济的衰退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尤其是那些特大寡头,他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操纵媒体、染指政治、干预决策,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普京总统主政后,向寡头们发出明确警告:“赚钱可以,但不要参政!”除“国家级”的寡头外,俄罗斯地方上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寡头。他们大多数依旧生活滋润、风光无限,“全方位”地影响着地方政权。不过,在不久前普京打响的反腐战役中,有人已经应声落马。  相似文献   

18.
赞美是一笔投资,是一笔财富。赞美如同微笑一样,它是照亮人们心灵的阳光。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183;凯&#183;阿什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你必须了解赞美别人可以使人成功的价值。赞美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国外很多著名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赞美的作用,并采取各种方式去表扬员工和下级,用口头的、书面的、形体的、手势的、精神的、物质的等等手段去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相似文献   

19.
财富的境界     
你的爱好:洋酒?雪茄?高尔夫?登山?滑雪?你的品位:喜欢形式主义的奢华?追求心灵的释放?还是乐善好施、抒发悲天悯人的情怀?在社会对财富的价位进行了批判性的肯定之后.越来越多的富人已经不屑于“炫富”或“炫酷”。他们愿意分担普通人的灾难与不幸.愿意为与生意无关的某种信念而努力。愿意让自己的财富变得更有价值。这种精神成为他们正在追求的一种品位。品位与责任。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财富面孔。由财富而品位.由品位而责任。这是中国式的财富进化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安子若 《领导文萃》2007,(5):104-105
“荣耀之路”拥有人类欲望所向往的一切:财富、权势、荣誉、名望……正因为我们梦寐以求,所以我们屏住呼吸,弓起脊梁,承载重负,一步步地向上攀爬。我们冒着颈部僵硬、心脏衰竭、免疫系统失调等种种危险向上攀爬,我们不惜抛弃对身体的照顾,牺牲了对亲密关系的守护,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得到荣耀之路上的那个最高荣耀——理想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