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琴 《科学咨询》2009,(16):I0002-I0002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现在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就是坚持科学以展观,尊重育人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山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体现和运用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丁新宝 《经营管理者》2014,(27):191-192
需要是人的内在本质规定,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需要的发展推动着人和社会的发展,同时需要的发展又受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当今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人的需要方面也产生了种种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针,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人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7.
加快三峡库区发展,必须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把握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内在统一,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的发展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菲 《决策与信息》2011,(12):170-171
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伟大发现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以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本文以唯物史观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方面所做的理论阐述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石,重点研究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当今中国的发展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目前,河南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进程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山 《决策》2011,(6):I0015-I0016
中央科研院所的区域根植度 近年来,随着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深入开展,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陕发展是地方政府推动本地经济工作的新模式。由国家重点投入的中央科研院所,遵从政府使命和公众利益原则,在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开发及国防科技研发等“国家使命”的科技活动同时,根据区情区况,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喻贵华 《科学咨询》2005,(21):40-41
科学发展观引导管理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管理领域应该怎样全面地理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相似文献   

12.
董庆民 《领导科学》2004,(21):20-21
县委书记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把握和落实直接关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大局。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我体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不等式”。一、“科学的发展理念≠具体的发展路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理念,为推动新形势下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未来。它是一项基本的原则和要求,而不是解决发展中具体矛盾的具体方法。对此,我们必须有一…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内涵是广泛而深刻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河南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的“文化强省”战略,就是要把发展文化作为突破口,通过加快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及其相关因子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任艳丽 《经营管理者》2009,(20):301-30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我党在十七大以来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本文尝试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来提炼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与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民族文化对其的推助作用,另一方面有时民族文化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可能游离于民族文化之外,而民族文化必然也要以民族经济发展为坚实基础。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是民族区域发展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开放。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决策者和组织领导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地位重要而责任重大。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就必须把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引导管理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