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公开原则是随着行政权的不断扩张而形成的一项在程序上限制行政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行政法基本原则。其内容应包括行政机关的议事活动及其过程的公开和行政机关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的公开。我国新近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后者的体现,今后的立法还应弥补前者的空白。在行政公开原则实行的过程中,为了节约行政公开成本,应充分利用电子化的公开方式,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行政公开的效率。行政公开的范围确定上,应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合理平衡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傅翔 《决策探索》2004,(11):50-50
WTO对司法审查的要求是:各成员方必须建立独立的行政救济机构。这个机构可以是司法机关,也可以是行政法院或行政法庭,还可以是仲裁机构;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救济程序。即建立一套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救济程序:必须为有关的当事人提供可能救济的机会,并且要明确告诉当事人拥有这种机会;对当事人的起诉或申请给予同情的考虑并提供充分磋商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有权利就要有救济",这是现代法治国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从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来看,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各种不法侵害后,法律应当赋予公民寻求和获得救济的渠道,如此才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行政救济一词针对国家行政公权力,专指公民合法权益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受到侵犯而采取的救济手段。本文立足于现实中的案例,对我国现行行政救济制度的问题,笔者希望此文对行政救济制度的更加完善有些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司法救济制度中,否定了行政授权行为的直接可诉性,这既不适应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要求,又不符合《行政诉讼法》保护公民、法人或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我们应赋予行政授权行为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5.
行政指导在我国被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这与宪政理念的价值是相冲突的,也与“有权利必有救济”这一公理相悖。随着我国行政法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行政指导提供司法救济不仅有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关键是要确立切实可行的行政指导行为司法审查规则。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依然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制度缺陷多、分散零乱等缺憾,严重影响了该制度功能与效益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行政程序是法治行政的重要内容.依法规制行政程序是实现行政主体自我控制自由裁量权的必要之途.为了促进行政程序法治的建设和完善,必须加强行政程序法理论基础的研究.在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就是正当程序理论.正当程序理论是通行与世界法制发达国家行政程序法的共同的理论基础.我国正当程序理论的内涵即包括行政主体的法定义务,也包括行政相对人的法定程序权利.夯实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需要强化行政主体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8.
行政不作为是有法定作为义务的行政主体在有能力履行其行政法上义务或其先前做出的承诺的情况下,没有履行或在法定履行期限内不及时履行的行为。药品监管行政不作为是指药品监管行政部门在法律上负有对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管的义务,且事实上能够履行监管义务的前提下,没有履行或在法定履行期限内不及时履行其作为义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西方行政法理论中有着完整的行政合同法律制度和系统的行政合同理论,在我国,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领域,但是有关行政合同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行政合同争议的救济相对滞后,以致行政合同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主体义务的及时履行对行政相对人意义重大,而怠于履行义务的行为,既有客观行为形式,也有主观过错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不同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我们所应采取和建立的救济程序和方式也需有所不同,这便是本文所要讨论和分析的重要内容,即首先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并建立起相应的行政强制救济制度。而这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则能使我国的行政强制制度体系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行政公开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最开始的含义只是指政府行为的公开,然后才有了更多的含义,例如:法律公开、司法公开、立法公开等。行政公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些政治家和学者自己的理论构想,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设民主政府、阳光政府和法治政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法律制度。这一法律制度不仅可以有效的监督政府的权力及其工作人员,还可以有效的保障公民的合法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过近17个月的准备时间,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一次将公开政府信息作为一项法定义务加诸于行政机关,以制度的力量推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立法中对于说明理由制度仅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对其制度内涵缺乏深入的讨论。本文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除考虑到行政效率的需要可对部分特殊行政行为排除适用外。对于大部分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有义务主动或应申请公布行政决定的主要事实、法律依据以及推理过程,并评论了说明理由如果存在瑕疵的话将对行政行为的效力产生无效、撤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洁 《管理科学文摘》2008,(16):121-125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不作为违法侵权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行政不作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国立法上关于此问题的规定还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款中难以找到应有的救济措施,理论界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也说法不一。这样极不利于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司法实践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制度。通过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尽可能全面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不是所有的拒绝郝构成行政不作为,重要是看作出拒绝行为的主体是否有为的义务和为的可能。如果拒绝的主体有义务为,也有可能为而拒绝为,此时,拒绝就是不作为,反之,就不构成行政不作为。简言之,拒绝成为不作为的前提是行政主体当为且可能为而不为。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的前期形态,在没有或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制止的条件下,将转变为公共危机。政府是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主体,有责任和义务向公众及时传递突发事件相关信息,保护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共同利益。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突发事件的内涵及其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指出当前我国政府在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具有自身的特点,最突出的表现是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能的要求,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既要行使行政权利,又要履行行政义务;权利与义务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行政机关要严格遵守法律,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反之就要承担行政义务;即行政职责。  相似文献   

19.
行政公开适应WTO对我国政府透明化的要求,有利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有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加强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现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阶段,要推行法治社会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行政公开制度作为衡量国家法制化程度的一重要指标,正被专家学者认真研究。目前我国行政公开制度还有一些明显不足,比如,行政公开的范围狭窄,行政公开手段单一等问题,本文对我国行政公开推行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行政公开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复议是一种公民权利救济方式,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其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规范行政行为。笔者以是否能有效实现其目的作为标准,从其法律条款出发分析行政复议的利与弊。虽然这种利弊都是相对的,但对于认识和应用行政复议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