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社会“银发浪潮”的到来,以及家庭日益趋于“核心化”,加上农村土地保障功能的日益弱化,传统依靠集体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广大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居民传统的养老方式一直是家庭供养为主,但由于农村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化和土地收益下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养老风险不断加大,构建农村养老保障新体系已迫在眉睫。十七大报告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2007年农村低保全面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目前实现全国覆盖后,加快农村养老保障新体系建设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老年化问题凸显,农村失地严重,导致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医疗保障不到位给农村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土地保障为主的农村家庭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弱化 ,城乡二元制的社会保障制度种种弊端的不断显现 ,农村居民要求建立社会保障的呼声不断 ,都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这是改革开放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自2008年初正是试点试行。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仍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机制滞后,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的不足等,导致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生活基本保障的边缘,养老堪忧。本文得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从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课题组 《决策探索》2008,(20):38-3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项制度是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是健伞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出发,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省初步建立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家庭职能逐渐弱化,传统价值观念也愈加淡薄,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心化"现象日益严峻。农村正陷入空巢老人无人赡养、照护的窘境。本文以家庭结构变迁为视角,基于陕西省城固县沙河营镇周边村落的养老服务访谈调查,浅析了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并为农村养老服务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家中有老年人(60岁以上)和无老年人两类家庭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与机制,并识别了在家庭面临不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差异。在理论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两期数据,用PSM-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无老年人家庭,加入新农保能提升预期养老保障水平,制度性养老保障会替代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并降低土地经营边际效用,促进土地转出,这种作用在家庭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尤其显著;而在流动性约束严重情况下,加入新农保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家庭支出增加,会促使家庭短期减少闲暇、增加劳动强度和时间,无益于土地转出。对于有老年人家庭,新农保会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降低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促进土地转出,特别是在流动性约束较强情况下;而在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新农保对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的提升作用较弱,促进土地转出作用也较弱。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调研,提出了多渠道扶持家庭养老、探索家庭、社区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健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关注农村老人精神健康的多种养老模式,结合自助养老资金、社会养老保障与商业养老保险等多渠道形成养老资金支持这一系统化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老人的"悲情黄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俭  周伟  杨玉华  王志 《决策探索》2009,(23):62-63
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每9个人就有一个老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7成以上。记者在赣鄂皖部分乡村调研时,发现农村老年群体中的“空巢老人”、子女不孝的老人、困难家庭无保障、长年抱病在床的老人等晚景凄凉,有的老人甚至常年睡在牛棚里,靠砍柴、种菜维持生计。社会转型期,传统孝道文化衰落,子女赡养、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农村老人养老境遇堪忧,破解农村养老之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加上农村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和家庭日趋“核心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滞后,传统完全依靠集体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提出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因此,如何走出目前农村的养老困境,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让农民像城镇居民一样共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城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广西省的情况比较特殊,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60%以上的老龄人口集中在农村,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提前进入老龄化给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实行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城乡二元制的,农村的社保待遇明显低于城镇,如今又面临着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的困境,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而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56%。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社会亦由于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和有限的经济条件也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探索一种适合农村发展的养老模式,即农村社区养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农村社区养老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分析了发展农村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及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农村社区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家庭核心化是社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趋于现代化的产物,是家庭结构变化的一种趋势。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家庭结构的变迁衍生出家庭功能的变化。家庭功能关系着各个家庭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社会性别差异是基于传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角色构建的。因此,家庭功能的变化对社会性别差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项制度是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普惠金融的有效实施,我国农村家庭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居民的投资理念也逐渐向多元化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发展,因此研究我国的农村家庭金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二元LOGIT模型以及TOBIT模型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患病状况及投资经验3个因素无论在农村家庭金融资产持有广度还是持有深度方面均具有显著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开始凸显,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区别了两类不同的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得出目前的家庭养老方式并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需求,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了改变养老现状,要改变观念、发展农村老年产业、建立"以老养老"的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每周一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2,(41):27-27
陕西省政府研究室综合处近日以“农村现代化”为核心,紧紧围绕农村留守人口、住房、土地经营和流转、就地城镇化“四大主题”,深入到汉滨、石泉、城固、宁强、麟游、彬县和西咸新区等县(区)1800户农村家庭,进行了面上访谈和村民问卷调查,发放1800份问卷,并获得有效问卷1710份,占95%。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转变,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走上了富裕之路,农村富裕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凸现,本文试从子女品行现状、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加以研究,以便使农村子女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转变,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走上了富裕之路,农村富裕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凸现,本文试从子女品行现状、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加以研究,以便使农村子女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