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使这一地区在史前时期就产生了先进的早期文明。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是上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属于同一谱系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上海地区两文化的发展状况表明,在平等社会与阶级社会间有“等级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2.
熊崇拜是原始狩猎社会中的一种主要崇拜,在原始文明社会中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熊崇拜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开始由狩猎社会转型至农业社会,农业生产与雨水关系密切,在这个背景下龙被人类认为是雨神的化身,随着龙崇拜与祖先崇拜和王权结合,狩猎社会广泛存在的熊崇拜逐渐被农业社会的龙崇拜所替代。  相似文献   

3.
以多重证据法发掘神话背后的历史信息,探考西王母神话中两大要素与华夏史前文化大传统的渊源关系,即女神崇拜和美玉崇拜(拜物教),还原欧亚大陆史前女神文明大背景,解析夏商周三代以来地域文化兴衰更替的线索,说明玉山与玉胜形象发生的考古实物原型,揭示后起的儒家河图洛书新神话系统如何继承和改造美玉崇拜、排斥和遮蔽女神崇拜,使西王母形象被道教接纳和再造,削弱其独立女神的地位,匹配男性神祇东王公或玉皇大帝。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多年来,随着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大量考古材料的不断出现,红山文化备受学术界关注。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在中国史前文化中晚期最具典型性,以祭祀天地为核心内容,同时也包括图腾崇拜、生殖女神崇拜等诸多方面。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研究表明,在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中,祭祀礼制已经初具规模,并不断向礼制发展,为中华礼制文明的起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以便凸显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以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考察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各地主要文化因素及其交流聚合现象与突出特点的总结,进而解析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研究认为:中国在丝绸等方面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以及对西方世界诸如小麦加工技术等发明创造的需求,从而构成了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政治因素虽不可否认,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史前人类图腾崇拜的宗教基础应是原始动植物崇拜的发展演变,其社会基础应该是以氏族产生和发展为前提的。数百处红山文化遗存以及丰富的实物资料说明红山文化氏族社会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而以猪龙、凤鸟为红山文化崇拜标志的图腾制在中国史前文化中是颇具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雅典娜女神不是希腊人独自想象出的形象,而是源于更早的地中海文明的女神崇拜传统,融合了多元文化要素后被希腊人再造而成。其直接原型是迈锡尼和克里特的米诺斯文明的女性主神兼王室守护神,其间接的原型则需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鸟女神和鸮女神。将雅典娜的复杂性归纳为八副面孔:女战神、处女神、技艺守护神、智慧之神、猫头鹰女神、蛇女神,以及城市守护神和父亲生育的神,分别探讨其文化渊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8.
图腾崇拜的产生与发展是同原始人的思维能力及社会生产的发展及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构成了史前人类文化最核心部分之一。史前人类的图腾崇拜的社会基础应该是以氏族产生为前提的。根据考古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址分析,红山文化早期、中期已处于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氏族社会在红山文化中晚期得到了充分发展,红山文化时期存在着图腾崇拜,并由此形成图腾制度和文化。红山文化时期已完成原始的自然崇拜向图腾崇拜的转变。在红山文化的中晚期图腾崇拜已达到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9.
"梯玛”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玛文化是现存土家语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文化。“梯玛”的引申义是“女神”,它的前期任职是女巫。梯玛法事活动中生存崇拜实则是梯玛崇拜。梯玛在土家族社会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茹毛饮血的史前时期,原始人类出于对自然力的被动性认识和理解,而凭空加上了许多幻想的成分。根据近现代对大量原始艺术遗存(遗物与残存部落)的发掘及考察,可以看出原始信仰诉诸于艺术创造中的浓厚的宗教色彩。在阶级社会出现之前,这种旨在影响或控制客观对象而生发的原始的巫术崇拜,在史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通过遗物或遗存不同程度地揭示出来。本文主要以这些艺术遗存为线索,分别论述了原始人类对天体、土地、山石、动物、女性等等的崇拜,力求较深入且全面地探讨原始人类的思维观念与客体存在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原始艺术所特有的那种复杂性和神秘性,从而为该课题的研究勾划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牛眼夫人是荷马史诗对女神赫拉最主要的描述词之一,作为农业时代的母神,赫拉最初的形象塑造与祈愿母牛丰产的仪式密切相关。古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α(alpha),来自闪米特的象形文字A——表现为一只向左倾斜的牛角。这一模拟牛角的象形字产生于远古图腾崇拜时代,那时造型艺术中的动物(尤其是母牛)往往是代表神圣的符号。随着文明史的推进,α的原型意象蕴含逐渐失传,女神的地位也屈居于男神之下。史诗世界里的赫拉虽然缺少A时代(animal/agriculture/alpha)女神的风姿,不过从她执掌婚姻的神格功能上看,依然透露着远古女神信仰时代的信息。解释赫拉神话发生的多元因素,阐明从独立的大女神到男神配偶和婚姻守护神的转化历程。  相似文献   

12.
《太平广记》里的女仙可分为神女、仙女、民间女三种。从女仙的嬗变过程中 ,可看到唐代妇女前后地位的变化。从形象塑造中 ,可看到唐人对女性既崇拜又远离的心态 ,也可看到唐代妇女异于其他时代妇女精神面貌 ,从而明白唐代崇尚道教的原因即老子的崇阴思想 ,契合了唐代“女主”的传统 ,而“女主”的传统又强化了老子崇阴思想  相似文献   

13.
女神崇拜心理对于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说并不奇怪,因为在北方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中,一直存在着女神崇拜这一心理原型,特别是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新发现更为这一推断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通过分析考察,我们发现萧红的作品中也存在这一文化心理原型,只不过其形式已发生了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14.
“尚阴崇母”是老子思想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这种崇尚女性的思想与中国传统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大不相同的,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种思想的来源则受到了原始女神崇拜神话扣殷商文化的影响,也是对西周末年父权文化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15.
狐神信仰是山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信仰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阳高青云寺及其狐神信仰的考察,探讨这一信仰对当地百姓的精神和生活的相关影响,并进而对山西当今民间信仰的现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不是“有伤风化”的色情之作 ;它以独特的精神信仰和思想理论为基础 ,描述出现代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精神贫瘠的生命状态 ,进而揭示出只有男女间完美的性行为才能拯救人类的内在主题。  相似文献   

17.
摩利支原本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印度婆罗门教神明,后来被佛教吸收,被称为摩利支天或摩利支菩萨。在佛教中,摩利支天又由男神变为女神,又由曼妙天女变为三头六臂的恐怖之神。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于佛教密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摩利支天随佛教来到中国,不仅受到佛教徒的崇拜,而且还被道教吸收,演变为道教神明斗姆。  相似文献   

18.
政治思维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河床,"知识的统治"与"统治的知识"使西方政治文明既有形而上的知识维度,也有直面政治现实的形而下意味。西方政治文明之河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和现代性政治思维三种河床形态,现代性政治思维孕育出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文化危机。进一步消解理性基础和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是当代西方思想家采取的两种主要摆脱策略。在鉴别中国政治传统、处理知识理性与政治实践的关系、有效发挥知识分子的政治作用等方面,西方政治思维对当代中国建设新型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祖先崇拜是汉代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包括对本宗族已逝祖先的崇拜和人类始祖神女娲伏羲的崇拜。祖先崇拜具有维护统一的巨大凝聚力,通过群体性的祭祀和崇拜活动,使人们产生共同的心理体验和情感,并升华为共同的信仰和意识,从而把一个个分散的个体粘合为一个整体。祖先崇拜也是维系族人关系和维护宗法关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