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情势使国际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检讨和改革成为必然。跨国银行并表监管已经纳入巴塞尔委员会、欧盟、美国及香港监管当局最为重视的监管建设之一,国际社会已逐渐形成共识:在并表基础上的母国全面监管原则。我国银行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构建我国跨国银行并表监管体制:借鉴国外立法,结合我国监管实践,从监管银行机构类型、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监管国际合作与跨国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并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发展的变化,各国银行监管体制不断演变.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亦自<银监法>的颁布实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银监会作为我国现在银行监管的国家监管主体资格及其职能有了法律依据.但是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与银监法所规定的还有一定差距,应当以银监法为蓝本,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中国加入WTO,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形势对中国银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业的监管体制、监管力度及监管效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完善银行监管体制,加强银行监管力度成为银行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本文将以贵州银行监管为例,针对贵州银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其对监管工作实施的落实,进一步在金融工作中营造法制化的环境,有利于发挥银行监管的作用,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近出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跨国银行监管法制①的现状,重点对跨国银行准入及经营的法律监管制度进行研究,并借鉴国外及国际跨国银行监管的有益规则和先进做法,为完善我国跨国银行监管法制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金融制度呈现"趋同化"的趋势各国都采取"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的形式来提高银行向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开拓业务的能力,在制度供给上都把提高竞争力放在首位;随着金融制度的改变,各国监管体制也相应的走向统一监管的道路,而且监管方式也逐渐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  相似文献   

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加强跨国银行监管,在建立健全监管法规、强化国内监管、参与国际监管、促进双边和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监管制度、介入国际监管组织的程度、监管主体自身的力量、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我国需在完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监管合作与协调、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对跨国银行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设计目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制是在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实行三方定期联席会议制,这种协同监管方式对于有效监管还是不够的。根据我国金融形势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历程,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借鉴美国伞式监管体制,即美联储作为主导性监管者,负责协调其他机构监管者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总体监管,而控股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仍适用分业监管。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建立牵头监管人制度。由人民银行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总体风险进行监管,而银监会、证监…  相似文献   

8.
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是跨国银行进入中国新的投资领域,该行为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学术界对于外资进入我国的宏观层面影响探讨较多,但从微观层面研究外资参股银行及其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尚不深入.通过研究外资参股国内银行的行为特征,对外资参股的银行在信贷业务的控制与歧视、控制权变动与银行体系稳定、金融业务内部化与可能的市场垄断及其负面效应等方面要引起高度关注,外资参股银行对于中国金融安全潜在的负面影响决不能轻视.在金融业不断开放的情况下,管理层应该把握好外资参股银行的节奏,强化对参股银行的监管,科学合理地估算股权出让价值,建立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对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母国监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跨国银行业的系统风险不断增加,仅仅依靠一国的单一监管已不足以防范金融风险并确保银行的稳健经营。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不同形式备有其法律特性。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和国际金融监管实践,对跨国银行集团及其海外分支机构的法律监管应以母国的并表监管为核心,在母国监管当局和东道国监管当局之间建立持续性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具有内在体制性原因,因此要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监督体制。它包括加快金融立法和执行步伐,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央行监管为主与金融机构自律和社会中介机构监管为辅的风险监管体制;加快银行改革步伐,把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金融改为多个法人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地涌现,金融业正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入手,分析了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法律缺失、监管体制和模式落后以及监管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就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母国监管已经成为在设计和建构大部分跨国金融机构监管制度中的核心原则。在采用此原则的欧盟跨国银行监管机制中,监管权力与监管责任、监管成本的错位使得金融监管风险以及损失承担的分配不当。这场东欧金融危机暴露了在这一原则下东道国金融体系对于那些跨国经营金融集团的母国监管节制的脆弱性。所以,在现行欧盟金融监管制度的基础之上应当引入注重影响效果的监管机制作为原有的以实体为基础的监管机制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澳门、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货币银行制度有明显不同 ,本文从货币发行、银行体制、银行监管三方面着手 ,对澳门、香港与祖国内地的有关法律规定作了比较和评析 ,认为澳门、香港在长期市场经济活动中建立的比较完善的货币银行制度 ,其中有许多做法值得祖国内地在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实现金融业经营体制转变的过渡形式 ,根据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 ,以银行为主构建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较符合国情。与分业经营模式相比 ,金融控股公司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风险。因此我们要结合我国的金融大环境来考虑 ,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战略选择及其对它的监管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针对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问题,美国和欧盟相继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或相关指令将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加大监管力度;FSB则强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借鉴国际经验并立足我国的实际,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注重实现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16.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要求:最低资本标准、监管约束和信息公开。并且强调银行机构自有资本与银行风险防范之间的紧密联系,完善了银行资本计算与银行风险的计量方法,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理念,为协调各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客观上也对新兴国家银行业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迫使法国反思并改革其金融监管体制。自2008年起法国陆续推出了《经济现代化法》、《银行金融监管法》等,对2003年确立的分业监管、机构冗繁的监管体制再次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此次变革核心点在于机构重整和权力强化:其进一步撤并简化了监管机构,合并了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监管机构,新设了审慎监管局和金融监管与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强化了金融市场管理局的权威,加大了监管力度,对金融衍生品、信用评级机构等实施了更为严格审慎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银行跨国并购中价值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管当局对银行跨国并购的态度取决于银行跨国并购是否会带来净收益以及由此带来的净收益的归属问题.并购银行的CARs为显性负相关,多数银行并购成本仍然过高.回归模型显示并购银行的CARs与系统风险和总风险都呈非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跨国银行破产问题,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立法,在实践中法院受理跨国银行破产案件时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做法。研究如何加强国际间银行监管的合作、防范跨国银行利用避税港进行恶意资产转移以及跨境破产程序的多国合作,对保护债权人利益与信息知情权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跨国银行破产国外和我国的案例,各国应加强合作,作出立法间的协调,以保证各国在银行破产法律适用、启动程序、管理人、抵消权、优先权等制度方面尽量减少差异,以尽到对债权人的最大平等保护;同时也应建立起跨国银行破产法律体系,包括对银行破产的专门立法以及对于跨国破产案件的承认与合作,探讨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离岸金融业务借助于“金融创新”在活跃国际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并不是离岸金融业务与机构,但离岸金融的复杂性与跨国性确实对现行的监管体制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完善和加强离岸金融的国际监管法律制度势在必行。国际社会除了采取传统的监管措施之外,还应就国际监管合作达成共识,发挥国际组织在操作技术设计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