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校生”能不能留学,成为国际型人才呢?虽然德国、法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留学要求都比较高,“三校生”很难进入,那么,“三校生”是不是可以到新西兰、日本等国留学呢?  相似文献   

2.
中职生可以成为国际型人才。那么,中职生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成为国际型人才,事先应该作好哪些准备呢?为此,记者向上海市部分留学中介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作了了解。今年中职生留学动向北京留学咨询师杨斌老师对中职生留学俄罗斯职业应用性强的专业,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他认为,饿罗斯有不少专业性很强的学院很适合我国中职生留学。  相似文献   

3.
上海房地产搭车“世博热”从翘首企盼的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那一刻起.“世博”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本年度申城楼市的关键词之一。申博成功后的短短几日内,  相似文献   

4.
据相关报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先生近日指出:在世博、奥运两大机遇的带动下,中国物流产业将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据统计,仅在上海就有多达6000家的物流企业,而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每年毕业的物流专业高校生只有200多人。如果一直以这个比例发展的话,到2010年世博会时,上海物流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00多万。为此,上海世博人才培训中心推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国际物流和物流英语培训课程,并与世博人才库相挂钩,为学员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培训、考证、就业“一条龙服务”。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世博人才培训中心的陈養铃主任和参加物流培训的部分学员,请他们谈谈世博物流业所蕴藏的成才良机。  相似文献   

5.
当中国人把热切的目光投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我们发现,中国人自世博会诞生之时就与之交缘。是谁第一个看到世博会?是谁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又是谁在积极开拓中国的世博事业?往事悠悠,百年追梦,多少仁人志士正是通过世博会这个窗口了解了世界,并感悟到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3日,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最终花落中国上海。 时至今日,世界博览会成为国际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奥林匹克”盛会,同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一起,被誉为全球三大顶级盛会。“世博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斯塞塔莱斯认为,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将会极大地促进上海等沿海地区以及广大内陆地区的发展。那么,世博效应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7.
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了解的情况,世博人才的国际化特征明显,其一是具有国际眼光其二是具有国际专业水平;其三是能用外语思考上海世博会的“时尚”问题;其四是具有超越自我、与人共处的沟通协调能力。这就是世博会人才的魅力所在。然而,这样的世博会人才让多少人望尘莫  相似文献   

8.
新老“海归”PK回国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海归”崇尚“魂商”,“新海归”追求个人价值,他们是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两代人“新海归”、“老海归”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词,成了人们对不同时间段留学回国人员的习惯称谓。新、老海归在学业、成才、就业、创业等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新海归”们最想要什么?面对后起之秀们的冲击,“老海归”们又在想什么?由此引发出一场“新”“老”海归的PK。  相似文献   

9.
柏文竣 《社区》2010,(28):8-11
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欢迎你”的歌声曾传唱大街小巷,成为北京市对外交流的名片。两年之后,2010年世博会同样给了上海一个向世界全方位展示城市魅力的契机。“人人都做主人翁,家家都是东道主。”中外游客来到上海。不仅可以看到汇聚世界智慧的世博园区,还可以走进与之相邻的一个个“世博社区”.体验上海普通市民的“世博生活”。  相似文献   

10.
蔡轶  陈剑 《金陵瞭望》2010,(16):98-99
“无论是团队游还是自由行,只要沾上世博会,就火得一塌糊涂。就连往年这个季节该火的其他线路也被世博游淹没了。”本刊从南京市多家旅行社获悉,从5月1日世博会开幕以来,南京旅游市场上就出现了以世博游为绝对热点的“一边倒”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10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引人关注。由世博会引发的世博效应将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展示中国国家、城市品牌,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促进我国外贸发展“引进来”、“走出去”及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上海世博会必将在中国经济领先世界企稳向好的背景下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强劲复苏。  相似文献   

12.
阳光 《21世纪》2005,(2):30-30
在经历了去年繁杂的留学市场后,今年似乎又有更多新的机会,这从中介公司的动向中即可见一斑。一个周末的下午,记者走进了位于北京王府井地区一家留学中介公司的面试会场。 搜集信息过大年 在面试现场,坐了不少想到国外求学的学生,殷殷的目光满含了解国外院校的期待。细聊起来,诸多咨询者更关注的是留学后的前途。看到那么多归国的海归工作很不理想,人们口头的议论也在说,现在是“海归变海‘待’,海‘待’变海草”。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自己身上,在出国前多做些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了解欲选择专业在国外的冷热程度,或者该国的就…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2005,(3)
徐小平:《新东方留学咖啡》今天请到了来自武汉江城的新东方武汉学校校长陈向东老师。我们今天的话题是留学与人才,或者叫留学与人才的成功。据我所知,你只是人民大学的一个经济系博士生,在留学高手林立、从总裁到老师被海归成为主流的团体里,你是凭什么成为了武汉新东方的校长?并且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从零做到了几万学生?陈向东:很多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为什么在新东方里工作?当时我的回答是,在新东方会感觉到非常富有。而这种富有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人才富有:有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资源富有:优秀的学生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14.
留学天地宽     
21世纪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局面,中国需要大量的 国际型人才,而留学是面向世界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5.
留学是为了什么?说得理想一点是成为国际型人才,说得实际一点是为了寻找好的国际就业前程,所以从人生目标上看,准备出国的中/高职学生要从国际就业的目的上来做留学规划。我  相似文献   

16.
世博会前,上海需会展人才约十万人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0年世博会前,上海将需要10余万名会展人才。另有专家预测,在2010年以后,中国的会展业还有连续多年的持续上升和稳定发展,对于会展人才的需求也是长期而稳定的。但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进入这一行业,还需要参加专业培训"。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龚维刚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出国留学热潮至今方兴未艾,虽然留学费用对父母来说是一笔高支出,但由于留学是对孩子发展的一种投资,因此,社会需求还是相当强劲的。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看,出国留学不失为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一条途径。但是,作为一名从事国际教育咨询已经8年的专业人员,笔者感到,不少学生及其家长在留学问题上仍然存在不少误区。  相似文献   

18.
王晶晶 《21世纪》2010,(1):53-54
一组上海睡衣街拍照最近正在网上疯狂转载,这也许要得益于日前上海市政府为迎接2010年世博会提出的一个文明宣传口号:“睡衣睡裤不出门,争做文明世博人”。  相似文献   

19.
活动,是指世博会开幕前后在园区内外举办的各类文化演艺娱乐活动。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中,展示、活动和论坛一起构成诠释与表达世博会主题的三大核心内容。问: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有哪些功能,其规模和数量如何?答:上海世博会是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它贯穿着对更美的城市,更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世博会正款款向我们走来。“上海若有一分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这是一句在上海家喻户晓的申博承诺。如今,当申博成功的激情渐趋平静后,相信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上海该怎样实践承诺,向世界呈现“一片异彩”呢?上海该如何实现“举办一届有史以来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世博会”的目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